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處靜不枯
2025/07/06 04:08
瀏覽475
迴響1
推薦41
引用0

在學者作家〈黃永武〉的文章裡,看到這四個字〔處靜不枯〕,

感覺挺好奇的!應該說,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構詞〕,很吸引我。

他的解釋是:「要讓自己心靜而不感到心靈枯涸,得先找個好寄託。

人的快樂,大都是從寄託中產生的。」

相信,他的說法能得到普遍的認同。

我們於此書寫文字、闡發思想、分享體驗和感受,也是一種心靈寄託。

他還說:〔寂寥枯淡〕中,最容易助長道心。所謂〔道心〕,不必是仙靈佛慧,

而是讓心靈找到好的寄託,不斷成長。

其次是,要在〔無味中求味,無情中求情〕。

心靜淡泊,是不和別人競爭,但仍須留心〔我與我周旋〕。

每日自修進步,並不是任由日月奔蕩。自我周旋,就像鳥在飛、魚在躍,

人心在進修中,活潑快樂起來,才能處靜不枯。

從這段詮釋中,可看出,黃先生早已〔身體力行,樂在其中〕了。

黃教授,今年高齡89歲,仍〔優游於學術和著作書海〕中。

綜觀他的成就,有以下多個領域:

1.中國古典詩學研究

2.敦煌學與文獻整理

3.散文創作與美學理論

4.經學與小學研究

5.易經研究

6.教育與學術領導

尤其,他的《中國詩學》《愛廬小品》《生活美學》《黃永武隨筆》,

名重中外文壇、文皆雋永深刻、哲思渾成、餘味無窮。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情日記
自訂分類:不分類
上一則: 行走 像一枚書頁
下一則: 惟願歲月無恙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1) :
1樓. 旭日初昇
2025/07/06 11:15

快樂與幸福不是追來的,

而是從真心關注的事物中悄悄滋長---。



的確!旭日兄說得極有道理。

假如透過追求,快樂和幸福就會到來,那就不會有煩惱跟痛苦了!
當然,追求或許是個過程,但未必人人都能償願。

而且,每個人對快樂和幸福的定義,都不盡相同。
或許看在別人眼裡,已是快樂幸福的模樣,但本身卻不認為,
這就是紅塵俗世,經常在上演的劇情。

我認同你說的,快樂與幸福,是從真心關注的事物中悄悄滋長。

有個作家說:「人不必追求快樂,平靜就可以了!」

我感覺,快樂的體認,來自天生性格與後天培養。

有些人不必太有成就、犒賞與擁有,就能平靜而自樂。
有些人已經得到多數人的目標與追尋,內心依然深覺欠缺。
因為他的關注,並非由內在真誠產生,而是帶有目的性。
一旦目的達成,卸下努力與關注,便覺空虛了!

快樂是責任的完成,然後,還有下一個付出帶來的反饋。
持續下去,就會一直感受快樂。

而能夠產生持續的動力是:興趣、喜歡。

一旦成為內在寄託,就不會輕易放下,且不受外在影響。

sallychen2025/07/06 18:36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