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
2025/03/17 23:27
瀏覽630
迴響2
推薦53
引用0
*
中學時,大家都讀過〈李白〉的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
開元十五年,李白東遊,在〈湖北〉安陸小住了一段時間。
在此處,他結識了長十二歲的孟浩然。兩人互相欣賞,結為摯友。
開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便托人帶信,
約孟浩然在黃鶴樓會面。孟浩然如約來此與李白一起小住數日。
待孟浩然乘船東下時,李白親自送他到江邊,有感而發,
寫下了此〔送別詩〕。
*
這首詩,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調。不同於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那種少年剛腸離別,也不同於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離別,
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之所以如此,是因爲這是兩位風流
瀟灑詩人的離別,還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
相聯繫,在愉快的分手中,帶着詩人李白的嚮往。(參酌網路)
*
而詩中最美的詞〔煙花三月〕,受到音樂家青睞,譜成詞曲,
由歌聲清亮柔美的〈童麗〉演唱,十分悅耳動聽,饒有韻味。
■
迴響(2) :
- 2樓. Retiredbum2025/03/20 04:30*
感謝你的譯作分享。
那麼,是否也能比照往例,讓我轉貼於此。
讓大家一同欣賞、學習?
如蒙答應,甚為感激。
~~~~~~~~~~~~~~~~~~~~~~~~~~~~~~~~~~~~
故人西辭黃鶴樓,
An old friend said his leave-taking and bid me adieu
from Yellow Crane Tower.
烟花三月下揚州 。
amid efflorescence and mist-like willows of March downstream
to Yangzhou he went.
孤帆遠影碧空盡,
Remote shadows of the lone sail and the blue skies were
gradually out of sight.
唯見長江天天際流。
faraway in the horizon could I only see the ever-flowing
Long River.
PS Again I wish March and the springtime will soon get rid
of virus from Wuhan, where Yellow Crane Tower is located,
and any other places in the world! FYI, I guess most of the
Mainlanders can recite subject famous poem because it is
selected in the language textbook of primary schools.
Can our kids do the same in Taiwan?
* sallychen 於 2025/03/20 13:01回覆 - 1樓. 子若2025/03/18 09:15
莎莉好!
多謝好文分享。
看來,唐詩裡的分手畫面不少,有斷腸的、有詩意的、有愉快的等等。
分手讀感覺跟失戀似乎很像啊!
有過失戀經驗,再來讀這些分手主題的唐詩,也許更能體會其中的情境吧?
*
子若好!
最近,我看妳手捧唐詩,讀得不亦樂乎!也牽引了我
再回頭讀古典詩的興趣。感覺妳很投入與沉浸呢!
古人重情義,尤其是詩人;許多詩,都跟離別有關。
離別與分手,意義有所不同。
以現代人的理解來說,分手偏向於男女間的情感中斷,
從此各分東西,不再聯繫。而離別,只是時空分隔。
古代詩人間的情誼,以男性對男性來說,可以是情深義重
刻骨銘心的,並非愛情。
像李白跟杜甫、孟浩然,感情都很深篤,從詩篇中可看出。
通常,男女間的情感會比較糾葛、複雜,甚至難纏。
分手起來、哀怨痛苦居多,比較少詩意、愉快的。
而詩人間的離別,雖說再見不易,多半還是寄予希望,
所以不會太痛苦!除非有貶官外放,或帶著貧病分離。
我們經常被感動的是,自然流露的〔真情〕。
現代通訊科技,一日千里。
這種〔關山一度即永別〕的戀戀不捨,已不再。
所以,要再看到如此情真意切的詩句,也不易了。
* sallychen 於 2025/03/20 22:5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