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醫生建議:過了60歲,吃飯要儘量做到這6點!
2025/06/18 12:42
瀏覽233
迴響0
推薦6
引用0
「吃飯八分飽」錯了?醫生建議:過了60歲,吃飯要儘量做到這6點!


「八分飽」這個詞,曾經是很多人飯桌上的金科玉律。

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吃飯時總是小心翼翼,生怕「撐着了」、「吃太多傷胃」,甚至有人一碗半米飯都嫌多。

可問題是,60歲之後,很多身體裡的「設定」早就變了,繼續照搬年輕時候的飲食習慣,只會把自己越養越虛。


更扎心的是,不少老年人天天吃得那麼克制,營養卻越吃越差,肌肉越吃越少,免疫力也一天天往下掉。

「吃飯吃到八分飽」這句話,對年輕人或許成立,因為他們代謝快、活動多,需要控制熱量以防肥胖。

但到了60歲以後,尤其是那些平時身體偏瘦、基礎代謝已經顯著下降的人,再繼續嚴格限制食量,簡直就是在透支身體的底線。

過了60歲,最怕的不是吃多了,而是吃得太少、吃得太差、吃得太虛。


現實中,很多老年人身體越來越差,並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營養不良」在作祟。

數據顯示,我國65歲以上人群中,約有40%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尤其在肌肉流失、蛋白質攝入不足方面問題突出。

肌少症、骨質疏鬆、免疫力低下、傷口癒合變慢,這些看似「老了正常」的症狀,背後很多都跟吃不好有關。

別再迷信「少吃養生」,真相是——吃得對,比吃得少更重要。

60歲以後,吃飯要講究「六個點」,比「八分飽」更靠譜。


第一,吃夠蛋白質,別怕肉。

很多老年人一聽醫生說血脂高、血壓高,就立馬戒肉,吃素成風。

結果呢?

肌肉一天比一天少,腿一抬就酸,走兩步就喘,體力跟不上,抵抗力也跟着掉。

人體的免疫細胞、抗體、酶、激素,幾乎都是蛋白質做的,缺了它,連傷口都不願意癒合。

尤其是肌肉,老年人每年都會自然流失1%左右的肌肉量,如果不及時補充蛋白,肌少症找上門指日可待。


豆腐、雞蛋、牛奶、魚蝦、瘦肉、雞胸肉,這些都是優質蛋白的來源。

每天至少要吃夠60克蛋白質,簡單來說,就是一杯牛奶、一塊魚肉、一塊豆腐、一枚雞蛋的量。

別怕膽固醇,真正要命的不是吃的肉,而是你不吃肉後抵抗力掉得太快。


第二,吃飯別圖快,也別太清淡。

很多老年人牙口不好,乾脆把飯菜煮成「糊」,一口下去不嚼直接吞。

看着省事,實際上是廢了牙、累了胃,也錯過了很多營養。

咀嚼本身就是一種「健身」,能刺激腦部血流、促進消化酶分泌,還能預防老年痴呆。

吃太軟、太稀的飯菜,反而讓胃腸蠕動變慢,容易便秘、腹脹。

還有人一聽低鹽低脂,就把飯菜搞得沒一點油水,吃起來像嚼紙。

問題是,脂肪是維生素A、D、E、K的「運輸車」,沒油就吸收不了這些關鍵營養。

適量好油,比如橄欖油、亞麻籽油、葵花籽油,對心血管反而是保護。

別讓「清淡」變成「清貧」。


第三,吃飯要規律,別餓着也別撐着。

老年人新陳代謝慢,血糖調節能力也下降,三餐不規律、暴飲暴食、或者長時間不吃飯,都會讓胰島素「抓狂」。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一頓不吃、下一頓猛吃,血糖就像坐過山車。

建議每天定時定量,三餐+兩次加餐,讓身體有穩定的能量來源。


第四,別隨便節食,尤其是生病期間。

很多老年人一生病就開始「吃清淡」,甚至「吃少點」,以為這樣能「減輕胃負擔」。

其實這是大錯特錯。

生病時身體的消耗更大,更需要營養來修復組織、增強免疫,這時候反而更要吃得科學和豐富。

感冒了、發燒了、做手術了,都不是減餐的理由,反而要保證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攝入。


第五,多樣化飲食,別吃單一食物。

老年人常常有一個誤區:吃得簡單就是健康。

於是每天早上都是白粥配鹹菜,中午一碗麵條,晚上又是一碗粥,日復一日,食物種類屈指可數。

這樣吃,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統統不夠,營養失衡是遲早的事。

每周至少要吃20種以上的食物,五穀雜糧混着吃、蔬菜水果換着來、肉蛋奶豆都不能少。

可以試着把傳統食譜翻新,比如加入南瓜、藜麥、紫薯這些粗糧;

嘗試新蔬菜如芥藍、紫甘藍、秋葵,多樣化才是飲食健康的關鍵。


第六,別忽視水,喝得少照樣出問題。

老年人腎功能下降,口渴感減弱,但身體依然需要水分來維持血液循環、代謝廢物。

如果不主動喝水,容易導致血液黏稠、便秘、尿路感染、甚至誘發腦梗。

每天建議喝水1500毫升以上,分多次小口慢飲,不等口渴就喝。


說白了,60歲之後的飲食,不是「少吃」那麼簡單,而是「吃得巧」、「吃得准」、「吃得科學」。

這個年紀,吃得對,身體才有底氣去抵抗歲月的侵蝕。

那些還在堅持「八分飽」的長輩們,如果你已經出現了體重下降、肌肉減少、走路無力、容易生病、傷口癒合慢,這些都在提醒你:你吃得太少,身體吃不消了。


順便說一句,如果你身邊的老人還在迷信「吃得越少越健康」,請務必轉發這個影片給他們。

別等到跌倒了、住院了、動不了了,才明白營養有多重要。

偉大的《黃帝內經》裡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意思是:五穀雜糧是基礎,水果補充,肉類滋養,蔬菜均衡。

古人早就把飲食的智慧寫進了經典,只可惜,現代人學懂的太少,誤解的太多。


60歲以後,別再硬套年輕人的健康邏輯。

你不是在減肥,你是在續命。

吃對一口飯,勝過十副藥。

別讓「八分飽」的執念,耽誤了你身體最後的黃金十。年。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