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林森北路夜未眠 林 野
2025/01/11 12:32
瀏覽274
迴響0
推薦9
引用0
林森北路夜未眠

林 野

台北以前沒有林森北路,日據時期在大正町內開了一條單向道路,起自縱貫線鐵路至今南京東路。往北走是人煙稀少的三橋町,盡頭是還不成路的牛埔,指放牛的荒地,台灣光復後,原有的路段暫稱新生路。

1960年在市長高玉樹任內,將南端的九台街、瀋陽路、上海路合併,並鋪設柏油路面,1968年完工時,適逢前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百歲冥誕,遂以中正路(今忠孝東路)為界,劃出林森北路和南路,從民族東路通到羅斯福路,藉以紓解中山北路繁忙的交通。

林森北路的南端在清代原是三板橋庄大竹圍,日本人來台後大量移民,在1916年將大正町規劃為官員的高級住宅區,巷弄整齊,稱為「九條通」,設計仿京都的「五條通」。附近有日語傳道的「聖公會大正町教會」,即今中山基督長老教會(1927),建築風格仿英國哥德式。同一時期興建的房舍有美國領事館(後來遷到今台北光點),以及台北最早的大正幼稚園。

日人被遣返後,留下東瀛風味的居酒屋和食堂,台灣人接手後,轉型為有媽媽桑服務的純聊天酒吧,集中在林森北路138巷和145巷,客人多是有年紀的商人。戰後經濟復甦,日人來台經商益多,常選擇來此飲酒消遣,「青葉」和「欣葉」的台菜餐廳也因勢興起,發展出吃宵夜的清粥小菜(酒家菜)。

相對於這個燈紅酒綠的地帶,隔街原是日人的三板橋公共墓地,葬有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之母壽子、第七任總督明石元二郎。壽子陪同兒子來台赴任,未幾病死於瘧疾,明石任職一年多就返回日本,病逝於福岡,家屬遵照其「守護台灣長治久安」的遺願回葬台灣。國民政府來台後將墓地規劃為14號和15號公園的預定地,壽子和明石的骨灰分別移至北投的中和禪寺和三芝鄉的基督教墓園。

日人習慣以火葬處理後事,大陸來台的人士則沿襲土葬的舊俗,但當時台北並無葬儀社的服務。1949年,台北市市長游彌堅請來上海殯葬業大老錢宗範,利用14號地日人留下的葬儀堂經營「極樂殯儀館」,館址為中山北路二段一巷,顯見昔日的南京東路(十條通)僅是一條小路,直到1958年3月1日,南京東路擴寬為雙線的美援道路,始有路名。1974年,第一殯儀館完工於民權東路,因極樂有礙觀瞻,民眾不樂,終告拆除。

1975年,市政府打算將14號地剩下的部分和15號地開闢為都會公園-「林森公園」和「康樂公園」,有鑑於過去是殯儀館的舊址,1979年先在14地放置一尊岳飛騎馬揮刀的「還我河山」銅像,鎮邪制煞,是雕塑大師蒲添生之子蒲浩明的作品。

然而,1949年自舟山群島和海南島撤退來台的軍眷,因無處可棲身,被迫在此安身立命,以墓碑和鳥居為建材搭建4百多戶,約3千多人的違章建築,成為康樂里的外省人聚落,雖協調搬遷,但始終談不出結果。為了謀生他們在狹窄的167巷擺攤,聚集為「康樂市場」。曾經有電影公司來此取景,反映底層庶民的掙扎奮鬥,如「超級市民」和「超級大國民」。

1972年,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投資興建的「欣欣大眾百貨」在林森北路247號開幕,我來看電影時纔認識這個貧民窟,記得路口有兩家北方餃子館(禚家和劉山東)。1994年陳水扁市長下令先強制拆除「康樂市場」,這裡計有174個登記有案的攤販,因而爆發台北首次大型的反拆運動,最後被安置在259巷內的金財神大廈地下室。

1997年的小年夜,康樂里的商家籌得20萬舉辦告別年夜飯,席開50桌,安撫即將離去的里民,有緣相遇於亂世,與鬼為鄰,陋巷緣盡,各奔東西。林森北路的夜生活大概起自美軍駐台的年代,「統一」(1964)、「華國」(1967)、「華泰王子」(1972)等三家飯店都距離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不遠,越戰時期出現了酒吧和委託行。

1979年中美斷交後,八大行業反而逐漸多,集中在長春路、民生東路、錦州街、吉林路、民權東路與林森北路交會的路段,地下舞廳、KTV、觀光理容院、政商招待所林立,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招牌,入夜後璨亮閃爍,城開不夜。有了這些情色不免招惹是非,時有幫派拼鬥,成為有「天下第一分局」之稱的中山分局的棘手問題。

1976年「慶生醫院」在561號開業,院長蔡詠梅為北醫畢業,在美國接受過緊急醫療訓練。這間醫院除了一般門診,另有24小時的急診中心,聘請外科高手駐院,隨時開刀急救各種刀槍傷。祇要有命進來,就能活命出去,故有「黑道急救站」之稱。1981年1月,武打明星王羽在「天廚」用餐時,被人砍殺7刀身受重傷,送來急救撿回一命,第二天被報紙調侃「獨臂刀不敵四海幫」。

在全盛時期「慶生醫院」擁有60多張病床,儼然是有規模的私人醫院。儘管索取高額費用,但因外科經驗豐富,不主動通報警方,故而名重江湖。林森北路一帶多旅館,外國觀光客就近要求出診,不去較遠的馬偕醫院。後來因警方派駐員站崗監視,導致特殊病患流失,經營陷入困難,2006年醫院因財務問題易手,降級為醫美診所。

以前新生北路二段有一間店面很長的「玩具反斗城」,一直延伸到林森北路,是兒童的天堂。1993年,搖滾天王麥可・傑克森來台公演「危險之旅」,9月5日下午3點,在貼身保鑣的護駕下走進玩具店,商家立刻拉下鐵門趕走顧客。他逗留約3小時,花了14.8萬買下一批玩具,然後從側門快閃上車,他的黑人保鑣在推擠中打傷一名華視記者和一位民眾,留下追星粉絲的尖叫,以及等待購物民眾的謾罵。

林森北路歷經百年的物換星移,曾經是紙醉金迷的不夜城,然而因消費型態改變、疫情、治安、消防安全等諸多因素,傳播妹抱怨客人變少了。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林森北路正面臨凋零!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