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昨天舉行「績優外籍宗教人士表揚大會」,卅五位獲獎者來自歐、美、亞洲不同國家,平均每人在台奉獻逾卅五年,其中更有五人服務超過半世紀。
長跑花東海岸及縱谷的人都知道,山之陬海之角有許多教堂,高聳的十字架深入雲霄,它們是原住民精神寄託的所在,稀奇的是,教堂中耶穌像居然不是傳統的希伯來服裝,而是台灣當地的少數民族阿美族、魯凱族和排灣族服裝,而裡面的傳教士很多都是外籍神父或牧師。
傳教士不僅僅是傳教士,他們也肩負著醫療和教育的使命,部落中有輕微的疾病,村民也都會找神職人員治療。
這是怎樣的情操啊,這讓我想到德國的史懷哲,放著大好的前程到窮鄉僻壤的非洲,他瘋了不成,他沒有瘋,他瘋了,昨天受台灣內政部表揚的35位外籍人士都瘋了。
雖然來自不同國家,但都是天主教耶穌會的神父、修士,他們合照時笑說:「為了這一刻,我們可都等了幾十年啊」、
-
「台灣就是我們第二個家鄉!」
74歲的法籍神父劉一峰,年輕時來台,創辦「安德啟智中心」,在服務的50個年頭裡,他學會說閩南語、國語、阿美族語,甚至客語、布農族語,比台灣人還像台灣人,他卻沒有台灣身分證。
年紀最大,高齡98歲的神父賴甘霖來自西班牙,近50年來一直在台灣大學醫學院教導醫學倫理,深深影響醫療人員的工作態度;服務年資最久的曾顯道神父待在台灣已56年,除幫助弱勢族群,也定期關懷受刑人。
來台51年的神父秘克琳,長年推展舞蹈藝術教育,曾率創立的蘭陽舞蹈團赴義大利巡演,是國內首支出訪歐洲演出的藝術表演團體;有「啟智之父」美譽的甘惠忠,來台籌組伯利恆基金會,一生心力都投注在台灣的啟智教育及扶助身心障礙族群。
我也曾在社福單位待過,我承認我沒那麼大愛心、耐心,我脫離不了世俗,我不能沒有電腦、手機、女朋友,我耐不住寂寞,我一天不寫稿、一天不罵人就難過,我不能每天晚上躲在被窩裡打手槍,雖然年輕時我也想效法史懷哲,偷偷去學中醫,想到非洲去懸壺濟世。
愛心沒有國界,愛要發自內腑,不僅僅是心甘情願,還真的要有犧牲奉獻的精神,這些神職人員做到了。
- 3樓. 金大俠2015/08/27 07:24這些外籍宗教人士是真正的愛臺灣之人!
漢普頓路海軍博物館 艦比館還大(世界日報週刊旅遊版)
泡泡隧道探訪(世界日報家園版)
為老太太開車(世界日報世界副刋)
比白宮還要白宮(世界日報家園版)
小品「老師,我要請假」 - 2樓. 狐禪2015/08/25 11:50李老頭看這些人該感到慚愧,他該在日本切腹的。
- 1樓. 陳小敦2015/08/25 11:20
李登輝..幹的好事..劉寶傑告訴你..民主改革又如何?
戒急用忍..讓[經濟]倒退20年..輸給韓國..大罪人一個!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223/349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