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是情人節,不能免俗的,想來說說愛情故事應應景。
一般對張學良的印象,是「西安事變」的主角,是活在歷史課本裡的人物,然而教課書沒有記載的是張學良被幽禁的漫漫歲月,以及他與趙四小姐塵封一世紀的愛情故事。
1946張學良被幽禁在新竹縣五峰鄉清泉村的上坪溪畔,日據時代「井上溫泉療養所」的一幢軍官房舍,多年前被颱風大水沖毀,新竹縣政府為了吸引陸客參訪,在比原址地勢更高的地方重建,並在張學良親屬提供的五百多張老照片比照下,盡可能重現張學良故居昔日原貌。
仿日式黑瓦木造屋前,塑立張學良與趙四小姐的銅像,從這裡開始揭開二人的愛情故事。
屋內規畫有書房、客廳、臥室和長廊,在各個角落陳列照片、史料、文稿等等,充實了少帥故居內涵。
少帥捧讀的側影,是幽居歲月裡的大澈大悟:「餘生烽火後,唯一願讀書。」
展示的生活用品中,收音機是少數能得知外界資訊的管道之一,拍照則是少帥的嗜好,幸虧有這台照相機,才能留下許多珍貴的相片。
一台老式縫紉機,則是趙四小姐從紅顏到白首無怨無悔追隨張學良的見證。
出生於軍人家庭的張學良,為「東北之王」張作霖長子,年少即意氣風發,風流韻事多,但一生中正式婚娶的只有二個女人,張學良對生命中的二個女人如此評價:元配于鳳至是賢妻良母,紅粉知己趙四則是他「永遠的姑娘」。
這個按年份排列的表格,把張學良和生命中的二個女人之間的「大事」條列清楚,卻無法清楚表示其中牽連的人物和感情層面有多深廣?
趙四小姐芳名一荻,在家排行第四,人稱四小姐,她的家世顯赫,父親時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長,16歲那年認識了不到30歲、正春風得意的少帥張學良,兩人當下情投意合,一年后趙四小姐情奔張帥府,並在各方矚目下未婚生子。縱然已有卓文君夜奔司馬相如的先例,但在民風保守的當時,仍是何等的「離經叛道」,為此趙四小姐的父親登報與她脫離父女關係,而張學良也老早聲明將來沒有元配的名份,趙四小姐為了愛毫不動搖。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趙四小姐帶著兒子,既不能與張學良見面,又不能投奔天津趙家,直到1940年於鳳至患病去美國就醫並定居,趙四小姐將兒子送到美國托人撫養,隻身從香港趕到貴陽,陪伴張學良幽禁,從此兩人再未分離。唯一的遺憾是,趙四小姐與母親相隔二岸,終身未再見一面。
輾轉來台,張學良與趙四有意受洗,但當時婚姻狀況違反教規,張學良認為與結褵四十八年的元配離婚不妥,為受洗為基督徒,別無選擇下寫信請求,于鳳至看了信,在自己罹癌後,未能克盡人妻義務,心生愧疚,願意成全張學良與趙四小姐。
1964年7月4日,張學良和趙四小姐舉行了婚禮,《聯合報》當時報導標題為:《夜雨秋燈,梨花海棠相伴老,小樓東風,往事不堪回首了》。
.
.
趙四小姐和張學良的愛情終成正果,這果實卻摻雜了與父親決裂的痛、與母親永別的悲、與孩子生離的苦、承受世俗壓力的不堪、以及喜獲寬宏大量的包容,這位至情女子可說是為了愛,嚐遍了酸甜苦辣百般滋味。
在清泉十三年山居歲月的日子裡,二人心如止水,不聞窗外之事,過著粗糙簡單的生活,卻擁有長相為伴的滿足。
張學良故居原址在現今清泉大橋旁,從一號吊橋可俯瞰全貌。
由於舊址位於河道行水區,一場大水將張學良故居沖垮,了無痕跡。
一次又一次的洪水沖刷,上坪溪改變原有河道,河床滿是堆積的砂石。
少帥當年沉思的河岸,如今青山綠水全變了樣。
清泉大橋位於溪流轉彎處,拓寬之後潛藏一定的危險性,僅存的故居遺址恐又不保。
過了橋,就到了「井上溫泉療養所」的溫泉源頭,與張學良居住寓所距離不遠,每天都可來泡湯,他和趙四小姐皆享高壽,應和常泡溫泉有很大關係吧。
當時溫泉區共有三個湯屋,分別由不同階級人物使用,張學良他們和高階軍官使用同等級的高級湯屋,現在則改建為一般遊客使用的露天泡湯區,名為「露頭溫泉將軍湯」。
小朋友泡了將軍湯,立志也想當將軍?
據說當時有軍統局、憲兵等六十餘名軍人監控張學良,通往寓所的路上設有崗亭,行動範圍有所限制,出門泡湯也要事先報備。
趙四小姐在崗亭留影,想必是心愛的人為她拍照,所以巧笑倩兮,完全看不出被幽禁的苦悶。
崗亭旁是一片空地,他們在那裡蒔花種菜,消磨時光。
平淡不過的山居歲月,也無法奪去深情的一望。
步上門前階梯,即為故居所在。
在少帥的鏡頭下,美麗高雅的趙四小姐,縱然一身粗布衣裳,仍不掩出眾的光采。
建築早已付諸水流,僅簡單佈置地基,象徵故居存在的樣貌。
地上的大石頭是將故居沖垮的紀念物,石上紀錄著少帥一生的風雲歲月。
兩岸對張學良的官方評價貶褒不一,國民黨認為張學良挾持統帥,影響剿匪進程,讓共產黨得到喘息,致使大陸淪陷,視為「叛國者」;共產黨則定位張學良為「愛國將領」,每年張學良壽誕,東北均舉行盛大的慶生活動。
歷史功過豈是二個對立的政黨可以評論的,留待後世史家作個公正的評價吧。
從大陸到台灣,張學良共有十幾個被囚禁的落腳處,趙四小姐一路相伴,甘之如飴、毫無悔言:「粗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
張學良自己開玩笑說:張學良跟趙四小姐恩愛,其實,如果不是把張學良關起來,他可能早就去找別的女朋友。
這句話說得非常實在,以張學良的身分地位及風流倜儻,不可能一生守著一個女人不變,因為現實環境把他們綁在一起,讓他們風雨同舟,苦樂相伴,榮辱與共,譜寫出了本世紀最壯麗、最動人的愛情頌歌,因為建立在現實基礎上,所以才顯得真實穩固,而不是虛幻的童話。
張學良遭到軟禁長達半世紀,直到蔣家政權鬆動,張學良夫婦終於獲得自由,離台赴美,定居夏威夷。
2000年6月22日,趙四小姐風靜而凋,終年 88歲,張學良遽然痛失老伴十分傷痛,沈默不語地坐在輪椅上,淚水緩緩流下來。
2001年10月15日,張學良將軍與世長辭,一周後與趙四小姐合葬。
相伴 70餘載、跨越一世紀的愛情故事結束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經典卻會永遠流傳下來。
資訊來源:張學良故居園區
本文引用自: http://blog.udn.com/changerose/2968117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