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唐憲宗李純、元和初年時,有一位名叫陸喬的進士,喜歡詠唱詩篇,才學也很受人們稱讚。陸喬的家在丹陽郡(今江蘇省鎮江市轄丹陽市),所居之處有樓台水池,堪稱是一處為風景優美的地方,喬家也是一戶富而好客的人家。
有一個晚上,夜風徐徐、月明星稀,有人敲了陸家的門,陸喬出門查看,見來訪的的是一位儀表端正、神態莊嚴又俊秀脫逸的客人,便請他入內。稍稍同他評議時事,客人明白暢達的言論大出陸喬的意料之外。陸喬因此很敬重這位客人,認為沒有人能比得上他,就慎重的請教客人的姓名家世。客人說:
「我是沈約(註)。聽說你擅長作詩,因此前來拜訪。」
陸喬驚訝的起身,恭敬的行了一禮,說:
「在下不過是個地位卑微的書生,沒想到閣下能大駕光臨。希望你能多停留幾日,好讓我能陪你談論說笑。」
接著就命僕人端來美酒請沈約飲用,沈約說:
「我平生不飲酒,不是要拒絕你的好意。」
又對陸喬說:
「我的一位朋友,是曾經擔任僕射(宰相)的范雲(註),你知道他嗎?」
陸喬回答說:
「我曾讀過《梁史》,很早就知道范公的大名了。」
沈約說:
「那麼我將會邀請他一起來。」
陸喬說:
「如此那就太好了。」
沈約就吩咐隨行的侍從去邀請范僕射。不久之後,范雲來到,陸喬隨即上前行禮拜見,並請范雲入座。范雲對沈約說:
「休文兄怎麼會來到此處呢?」
沈約說:
「我仰慕此間主人能作詩文,而且喜愛款待賓客,便趁著月光散步至此,不請而來了。」
於是賓主三人就這樣相互談笑起來。過了好一陣子後,沈約呼喚隨從前來,交待說:
「去召喚青箱前來。」
很快的,有一名孩兒來到,年紀約有十歲多些,模樣神采聰明俊秀。沈約指著那孩兒對陸喬說:
「這是我的孩子。他從小就聰明機靈,喜好讀書。我非常憐惜他,之所以用『青箱(註)』二字作為他的名字,是想讓他能繼承流傳我的學問。只是不幸這孩子先我一步過世。現在要他前來拜謁你。」
說完就要兒子青箱向陸喬行大禮拜見。然後又對陸喬說:
「這個孩子也喜好作詩,最近他著我與范僕射一同路過臺城(註),我就要他以此為題做一首感舊的詩,他也能提筆就寫好了一首詩,詩文還算可以一看。」
就示意青箱,青箱隨即吟誦道:
「六代舊江川,興亡幾百年。繁華今寂寞,朝市昔喧闐。
夜月琉璃水,春風卵色天。傷時與懷古,垂淚國門前。」
陸喬聆聽後感歎讚賞了許久。然後就問沈約:
「我曾經看過昭明太子所收集編撰的《選》(註),見書中所編錄的詩句,都皆不拘泥於固定的音律,稱為『齊梁體』。後來唐朝的沈佺期(字雲卿)、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才喜好創作律詩。青箱的這首感舊詩則是效仿現在的詩體的風格,這又是為什麼呢?」
沈約笑著說:
「今日所寫的詩,自然就是用現代的風格。這又有什麼好奇怪的呢?」
范雲又對沈約說:
「從前我與你,以及謝朓(字玄暉,註)、任昉(字彥昇,註),一起在竟陵王蕭子良(字雲英,齊武帝蕭賾的次子)門下交流詩文學問,從早到晚談笑、玩著樗蒲戲(註),那時候快樂的氣氛,現在已經無法追憶了。到了蕭公(蕭衍)取代齊朝建立梁朝(註),我與你一起成為輔佐帝王創立基業的大臣,雖然地位很崇高,君王的恩賞愈豐厚,但心中卻經常擔憂警惕,沒了往日那般的歡樂了。諸葛長民(字長之,註)曾說過:
『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又踐危機。』(貧賤時常想到富貴,富貴時又面臨著危機。)
這話看來說得的確不假啊!」
沈約聽了也是感嘆了許久。然後又嘆了口氣,說:
「從梁朝到現在也已經過了四百年了。江山風月雖然與當時沒有什麼不同,但人事卻默默的更換了。如此能不感到悲傷嗎!」
然後對沈雲說:
「我在擔任蔡公的郢州的記室參軍時(註),曾經夢到有一個人對我說:
『我的主人你以後應當能做到宰相之職(註),然而最終不能做到三公這類輔佐君王掌握軍政大權的重要官員(註)。』
等到我做到了僕射尚書令,談論此事者都很相信(註)這樣的預言,而我最終還是無法達到那樣的職位(註)。這才知道人生中的各種事無非都是命中注定啊。」
此時已經到了午夜時分,范雲對沈約說:
「該回去了。」
就一起向主人告辭要離去。臨行前,范雲對陸喬說:
「此地不超過二年,將會有兵禍發生。」
陸喬送客到了門口,見他們走了沒幾步,便都消失不見了。陸喬也將范雲的預言告知親友,讓他們提早做好準備。
當時原潤州刺史、浙西觀察、鹽鐵轉運使的李錡被明昇暗降的升任為鎮海軍節度使、卻被解除了鹽鐵轉運使一職,使李錡早已有了謀反之心。一年多後,元和二年十月,李錡正式起兵反叛,卻僅堅持了約一個月便被朝廷派兵平定,李錡與其子李師回被腰斬。
又過了一年,陸喬也過世了。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註:「沈約」,字休文,南朝時的文史學家,歷仕劉宋、南齊、南梁三朝,先後官拜尚書僕射、尚書令、太子少傅。謚號隱侯。
註:「范雲」,字彥龍,南朝梁時文學家,官至尚書右僕射、霄城侯。
註:「青箱」,原指收藏書籍字畫的箱籠。或指青箱學。或指古代行藉田禮時裝種子的箱子。或指古代行冊封禮時裝封土的箱匣。語出《宋書·王準之傳》:「自是家世相傳,並諳江左舊事,緘之青箱,世人謂之王氏青箱學。」後因以「青箱」指世傳家學。
註:「臺城」是東吳、東晉和南朝等「六朝」的朝廷禁省和皇宮的所在地,位於都城建康城內,遺址在今南京市。「臺」指當時以尚書臺為主體的中央政府,因尚書臺位於宮城之內,因此宮城又被稱作「臺城」。
註:即《昭明文選》,由南朝梁、梁武帝蕭衍的長子、太子蕭統(字德施)編纂。蕭統未及即位,就於中大通三年去世,死後諡「昭明」,故世稱昭明太子,該文選就被稱為《昭明文選》。
註:「玄暉」,按文意應指「竟陵八友」之一的謝朓(字玄暉),號稱「小謝(「大謝」是謝靈運)」,因曾任宣城太守,故又有「謝宣城」之稱。
註:「彥昇」,按文意應指「竟陵八友」之一的任昉,字彥昇,小字阿堆,南朝梁文學家。一生歷仕宋、齊、梁三代,為官清廉,天監七年卒於官舍時家中僅有桃花米(糙米)二十石。
註:「盧博」,「樗蒲(音「書僕」)戲」的別稱,又稱擲盧,原以玩家投出五枚雙面擲具(即五木),根據正反面的結果行棋。後簡化為去掉棋盤、棋子,直接比較投子的結果。
註:「禪代」,指帝位的禪讓和接替。
註:「諸葛長民」,字長之,東晉末年重要將領。唐朝時為避諱唐太宗,或稱之為「諸葛長人」。
註:「蔡公、郢州」,指南朝宋時的蔡興宗(字興宗),南朝宋、太宗明皇帝劉彥、泰始三年出任使持節、都督郢州諸軍事、安西將軍、郢州刺史。
註:「端揆」,宰相。
註:「台司」,古代以「三臺星」象徵「三公」之位,故以「臺司」指三公等輔佐君王掌握軍政大權的重要官員。
註:「見許」,相互稱許。
註:沈約七十歲時卸下尚書令職務,轉為侍中、左光祿大夫領太子少傅,但他對左光祿大夫一職有所不滿,想得到「開府儀同三司」之職,梁武帝没有同意。
改編自 《宣室志》
原文:
《宣室志》.卷四.陸喬
元和初,有進士陸喬者,好為歌詩,人頗稱之。家于丹陽,所居有台沼,號為勝境。喬家富而好客。
一夕,風月晴瑩,有扣門者,出視之,見一丈夫,衣冠甚偉,儀狀秀逸。喬延入,與生談議,朗暢出於意表。喬重之,以為人無及者。因請其名氏,曰:
「我,沈約也。聞君善詩,故來候爾。」
喬驚起曰:
「某一賤士,不意君之見臨也。願得少留,以侍談笑。」
既而命酒,約曰:
「吾平生不飲酒,非阻君也。」
又謂喬曰:
「吾友人范僕射雲,子知之乎?」
喬對曰:
「某常讀《梁史》,熟范公之名久矣。」
約曰:
「吾將邀之。」
喬曰:
「幸甚。」
約乃命侍者邀范僕射。頃之,雲至,喬即拜,延坐,雲謂約曰:
「休文安得而至是耶!」
約曰:
「吾慕主人能詩,且好賓客,步月至此。」
遂相談謔。久之,約呼左右曰:
「往召青箱來。」
俄有一兒至,年可十歲餘,風貌明秀。約指謂喬曰:
「此吾愛子也。少聰敏,好讀書。吾甚憐之,因以青箱名焉,欲使傳吾學也。不幸先吾逝,今令謁君。」
即命其子拜喬。又曰:
「此子亦好為詩,近從吾與僕射同過臺城,因命為感舊,援筆立成,甚有可觀。」
即諷之曰:
「六代舊江川,興亡幾百年。繁華今寂寞,朝市昔喧闐。
夜月琉璃水,春風卵色天。傷時與懷古,垂淚國門前。」
喬歎賞久之。因問約曰:
「某常覽昭明所集之《選》,見其編錄詩句,皆不拘音律,謂之『齊梁體』。自唐朝沈佺期、宋之問方好為律詩。青箱之詩,乃效今體,何哉?」
約曰:
「今日為之,而為今體。亦何訝乎?」
雲又謂約曰:
「昔我與君及玄暉、彥昇俱遊於竟陵之門,日夕笑語盧博,此時之懽,不可追矣。及蕭公禪代,吾與君俱為佐命之臣,雖位甚崇,恩愈厚,而心常憂惕,無曩日之歡矣。諸葛長民有言:
『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又踐危機。』
此言不虛哉!」
約亦吁嗟久之。又歎曰:
「自梁及今,四百年矣。江山風月,不異當時,但人物潛換爾。能不悲乎!」
既而謂雲曰:
「吾為蔡公郢州記室,常夢一人告我曰:
『吾君後當至端揆,然終不及台司。』
及吾為僕射尚書令,論者頗以此見許,而終不得。乃知人事無非命也。」
時夜已分,雲謂約曰:
「可歸矣。」
因相與去,謂喬曰:
「此地當有兵起,不過二歲。」
喬送至門,行未數步,俱亡所見。喬話於親友。
後歲餘,李錡叛。又一年而喬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