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唐武宗李瀍、會昌年間的宰相李回(註),年少時曾一度病了很久都無法痊癒,他的哥哥李軿(「軿」音「平」)就召來ㄧ名男性巫師(註),在庭院中擺設了酒菜向鬼神祝禱,請求鬼神幫助弟弟的病能早日康復。
被安排在廳堂中的李回才剛面向牆壁躺下,就忽然聽見庭院中傳來熱鬧喧嘩的人聲,李回探頭查看,見堂下有數十人,或穿著黃色、或穿著綠色的衣服,爭相搶著吃喝那些祭祀用的酒菜。過了許久,祭祀祝禱的儀式結束,男巫師正要開始收拾祭品時,忽然有一個背後左右展開兩個翅膀的人從天而降。原先在場搶食的眾鬼們都紛紛一邊退避一邊說道:
「陸大夫神來了。」
此時也聽見那男巫師也驚訝的說:
「陸大夫神來了。」
隨即吩咐李家的僕人趕緊重新將美酒佳餚端來到庭院這裡。酒宴重新擺上,那位陸大夫神低下了頭貼近桌面上的菜餚開始吃了起來,菜吃完了,就開始喝酒,沒ㄧ會兒,便他的臉就紅了,像是喝醉的樣子。酒足飯飽的陸大夫神就動了動翅膀飛走了,退至ㄧ旁的眾鬼也跟著逐個兒消失。
數日後,李回的病就痊癒了。
----- 偶素分隔線 之 關於「陸大夫神」-----
關於故事中的陸大夫神,有ㄧ則在《正統道藏本》版本的《搜神記.卷四》中有ㄧ則《陸大夫》,不知是否就是同一位?既然撈到了,就順便掰一下唄……
陸大夫的祠廟位於德慶州(今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註)的錦石山(註)下,很是靈驗,為鄉民造福。根據南宋、洪邁(字景盧,號容齋)撰寫的《夷堅志》的內容中提到:
漢朝初期,漢高祖劉邦派遣「有口辯士」陸賈出使南越,想要遊說自立為王的趙陀(又稱「尉他」、「尉陀」)歸附漢朝。談判期間,趙陀與陸賈泛舟於西江之上,來到這處山旁時,陸賈在心中默默祝禱說:
「我若能順利說服越王同意稱臣,將會用錦緞裹著石頭作為對山神的報答。」
在陸賈的情勢分析、曉以情理的遊說後,趙陀非常滿意陸賈的說辭,也就同意接受漢朝的約束、接受了南越王的稱號。陸賈返回朝廷覆命,漢高祖劉邦很高興,就任命陸賈為太中大夫。
後來,陸賈就雇(註)用了專人前往西江的那座山,在山上種滿了各種花卉,用以代替那些表面好看卻無生氣的錦緞包石頭(註)。後來當地人也因此為陸賈建造了一座祠廟四時祭祀。因為陸賈是太中大夫,因此這座廟就被稱為陸大夫廟,陸賈自然就被稱為陸大夫神了。
到了南宋、宋孝宗趙昚(「昚」同「慎」)、乾道年間,,詩人梁竑(「竑」音「宏」)在乘船前往京城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途中(註),船隻停靠(註)在這處山腳下,夜裡夢見一位客人來舫,客人自稱陸大夫,說:
「我在此處憂鬱煩悶的住了ㄧ千多年了。有幸能見到先生來此,希望先生能留下ㄧ首詩作為紀念。」
梁竑醒來後覺得奇怪,打聽後知道這裡有一座從漢朝時便有的陸大夫廟,就準備了祭品前往祭拜,並在廟的牆壁上題寫了ㄧ首名為《題陸賈大夫廟》的詩後才告辭離去。詩文內容是:
劉郎辛苦逐秦鹿,尚欲長鞭及馬腹。
蠻夷大長夢不驚,海邊椎髻乘黃屋。
江淮貔貅始閒暇,忍使驅使渡篁竹。
陸生手持尺二組,喚起老子同分肉。
詩書尚曉罵儒翁,豈憂桀騁難拘束。
築壇再拜受王印,雄辨泠泠聽不足。
當時未有北有輔,留寓年深染污浴。
乍聞高論耳目清,如掩笙簧奏冰玉。
境中勝處應更履,更溯餘皇到山麓。
大夫何獨粵人重,漢廷公卿俱竦服。
陳平奇計須深念,張子全身甘闢谷。
此外候王希識字,帶礪功存半誅戮。
惟君坐使將相歡,燕喜優遊劉氏福。
年少終軍學高步,空有英稱命難續。
乃知智者應世間,妙似庖丁奏刀熟。
往事浮雲變滅盡,越水悠悠浸山綠。
荒祠寂寞傍僧居,日暮飢鴉噪喬木。
我來三嘆重遲留,為酌寒泉薦秋菊。
此外,當地的老人也有另ㄧ種傳說,說這錦石山是因為陸賈出使南越時,在此處設置了錦繡行帳,因此這座山便得了錦石山之名。姑且將此說法附記於此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ㄧ 李回 -----
註:李回,本名李躔,本字昭回,後改昭度。文中稱故相,則因《宣室志》原作者張讀撰寫此文時李回已過世,ㄧ說卒於唐懿宗李漼、咸通二年,ㄧ說卒於唐文宗李昂、大和(或作太和)年間。
註:「覡」,音「習」,替人向鬼神祝禱的男巫。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二 陸大夫 -----
註:「德慶州」此州是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九年將德慶府降為德慶州,屬肇慶府,非晉朝的行政區劃,故此篇是否為晉朝的干寶原著,就很明顯了……
註:網路版原文此處的「綿石山」,按後文應為「錦石山」,據改之。
註:網路版原文此處的「『暮』人」應為「『募』人」,據改之。
註:據文義,俺認為應該那座山原本是座草木稀疏的石山,「以錦裹石」應該是後來說的在山上種滿鮮花綠植以披覆整座山,而非字面上的錦緞包石頭。
註:網路版原文此處的「宋『故』道『問』梁『汰』入都」應為「宋『乾』道『間』梁『竑』入都」,據改之。
註:網路版原文此處的「『織』舟」應為「『艤』舟」,據改之。「艤」音「以」,將船停靠到岸邊。
改編自 《宣室志》
原文:
《宣室志》.卷二.李回
故相李回,少時常久疾,兄軿召巫覡,於庭中設酒食以樂神。方面壁而臥,忽聞庭中喧然,回視,見堂下有數十人,或衣黃衣綠,競接酒食而啖之。良久將散,巫欲徹其席,忽有一人自空而下,左右兩翅。諸鬼皆辟易而退,且曰:
「陸大夫神至矣。」
巫者亦驚曰:
「陸大夫神來。」
即命致酒食於庭。其首俯於筵上,食之且盡,乃就飲其酒,俄頃,其貌赬然,若有醉色,遂飛去。群鬼亦隨而失。後數日,回疾愈。
《搜神記卷之四》.陸大夫
廟在德慶州之綿(錦)石山下,有靈應,為鄉民福區。按《夷堅志》漢陸賈使南越,尉陀與之泛舟,至此賈嘿檮曰:
「我若說越王肯稱臣,當以錦裹石為山靈報。」
使還,遂暮(募)人植花卉以代錦,後人因立廟祀之。
宋故(乾)道問(間)梁汰(竑)入都,織(艤)舟石下,夜夢一客,自稱陸大夫云:
「我抑鬱於此千餘歲矣。君幸見臨,願留一詩。」
汰(竑)覺異之,遂禮其廟,題詩於壁上而去。
父老相傳錦石山因陸賈使南越時,設錦繡帳於此而得名,姑記此以附。
明、彭大翼.撰《山堂肆考(四庫全書本)》.卷十六.地理.陸賈植花:
肇慶府西有錦石山,宋、洪邁《夷堅志》曰:
漢陸賈使南越,尉陀與之泛舟扵錦石山下。賈黙禱曰:
「我若說王穪臣,當以錦褁石為山靈報。」
使還,募人植花卉扵山以代錦,後人因立廟祀之。
宋、乾道中,梁竑入都,艤舟石下。夜夢一客自穪陸大夫,雲:
「我抑欎扵此千餘嵗矣,君幸見臨,願留一詩。」
竑題詩扵壁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