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指唐朝)有一個讀書人在耕地時挖到了一柄劍,將它打磨清洗後就拎到了街市上販賣。有一個胡人見到此劍後便開口要買,剛開始一出價就是一千文錢。讀書人並不只會死讀書,見狀也懂得這其中必有蹊蹺,便不願立即成交。那胡人屢次加價,就算出價已達一百貫錢(一貫=一千文),讀書人認定這柄劍必是寶物,還是不肯點頭答應。胡人不死心,持續與著讀書人不斷的協商購買,一直跟到了讀書人的家,讀書人請他就坐喝茶,其間胡人仍是把玩著這柄劍,一副捨不得放手的模樣。最終胡人出價到了一百萬錢,讀書人點頭同意成交,不過胡人身上沒帶那麼多錢,便與讀書人約定好(註),明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註)。
這天晚上正是十五月圓之夜,讀書人拿著這柄劍,與他的妻子一起對月看著,然後笑著說:
「這柄劍到底好在哪兒?居然能值到百萬高價?」
說著便裝模作樣的舞動長劍,逗得妻子吃吃作笑。
在庭院一旁放著一塊搗衣石(註),舞劍中的讀書人就順勢用長劍朝那搗衣石一指,沒想到一道白光直射而出,那塊搗衣石立即從中間處斷成兩半,斷面處光滑無比,似乎就是被那柄劍的劍氣斬斷似的。
到了第二天天亮時,胡人駕著牛車載著一百萬的現銀來到,從讀書人手中取過劍來查驗時,卻嘆了口氣,說:
「這柄劍的劍光已經都消失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就不肯交錢收貨。讀書人追問原因,胡人説:
「這柄劍是『破山劍』,卻只能使用一次,我原本打算拿著這柄劍去剖開一座寶山。但現在它的光芒(註)都消失了,我懷疑這柄劍是碰觸到了什麼東西才會如此啊。」
讀書人夫妻倆此刻心中都是悔恨無比,就誠實的向胡人述說了昨晚之事。胡人雖然覺得惋惜,卻也慷慨的拿出了一萬文錢,將這柄已經無法再開石破山的破山劍買下,才告辭離去。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註:「克」,約定。如「克日」指約定明日。
註:「直」,此處指價直、代價,或指工錢。
註:「搗帛石」,按字面解是搗洗帛布用的石頭,即「搗衣石」。
註:「光鋩」,同「光芒」。「鋩」音「芒」,本義指刀劍等如刀鋒、劍尖般最鋒利的部分。也指光芒、光輝。
改編自 《廣異記》
原文:
《廣異記》.卷二.破山劍
近世有士人耕地得劍,磨洗詣市。有胡人求買,初還一千,累上至百貫,士人不可。胡隨至其家,愛玩不捨,遂至百萬已。克明日持直取劍。會夜佳月,士人與其妻持劍共視,笑云:
「此亦何堪,至是貴價?」
庭中有搗帛石,以劍指之,石即中斷。及明,胡載錢至,取劍視之,歎曰:
「劍光已盡,何得如此?」
不復買。士人詰之,胡曰:
「此是破山劍,唯可一用。吾欲持之以破寶山,今光鋩頓盡,疑有所觸。」
士人夫妻悔恨,向胡說其事,胡以十千買之而去。
- 1樓. 【無★言】家喻戶曉的中國人 — 包青天2023/09/26 09:21士人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