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小小說 – 杜暹
2023/09/19 04:48
瀏覽204
迴響0
推薦49
引用0


唐朝時,濮州濮陽(今河南省濮陽市杜暹(「暹」音「仙」),以事奉繼母孝順而聞名。年少時的杜暹已取得秀才資格,正要前往京城參加「明經科」的考試,就與同伴們一起從蒲津渡那裡搭船要渡過黃河。當時的黃河水流湍急,許多人已經上船,船家也解開了纜繩,而岸上卻突然出現一名老人,高聲呼喚著:

 

秀才能否暫時下船!」

 

因為那老人的呼喚聲聽起來像是事態非常緊急的樣子,杜暹不得已,只能請船家稍候,讓自己暫時下船去見那老人,兩人便在碼頭旁交談起來。過了好一陣子,船老大見杜暹一直不回來,為了不耽誤其他客人的行程,就將他的包袱扔到了岸上,撐起船篙出發了。

 

杜暹與老人還沒說完,就見到船已離岸而去,心中不免氣憤。上前彎腰要拾起包袱時,忽然見到從河水中伸出數十隻手攀住了船邊,船頓時向一側傾斜隨即沉沒,船上的人,包括原本與杜暹同行的同伴們都因此淹死了,只有臨時提前下船的杜暹一人活了下來。老人這才對杜暹說:

 

「你日後的功名地位極高,因此老夫特地前來相救。」

 

話說完後老人就消失不見了。

 

之後杜暹順利通過了考試,朝廷派任他為婺州參軍,任內以清廉節儉著稱。任滿離職時,下屬相贈婺州當地特產的紙一萬餘張,但杜暹只拿了一百張,因此人稱「百紙參軍」。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杜暹改任鄭縣縣尉,後因公事獲罪,大理正楊孚審閱案卷後嘆道:

 

「如果讓杜暹因此獲罪,又如何勸勉公正清廉之士啊。」

 

就特意向宰相推薦杜暹杜暹因此被擢拜為大理評事。之後杜暹累遷監察御史、給事中、黃門侍郎兼安西副大都護等職。開元十四年,杜暹以黃門侍郎之職獲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宰相。三年後,杜暹與同為宰相卻與己不和的李元紘一同被唐玄宗罷免相職,杜暹被貶為荊州長史。後歷任魏州刺史、太原尹、户部尚書、長安留守。開元二十四年,因李林甫升任中書令,杜暹接替李林甫出任禮部尚書,並受封為魏縣侯。

 

果然如老人所言,杜暹的祿位累遷至公卿。

 

又過了四年,開元二十八年,六十餘歲的杜暹病逝,唐玄宗追贈他為尚書右丞相、賜絹帛三百匹、諡號「貞肅」。右司員外郎劉同升、都官員外郎韋廉認為杜暹忠孝雙全,「貞肅」二字不能褒獎他的美德,請求更改諡號,杜暹之子杜孝友也向皇帝申訴。太常寺最終將杜暹的諡號定為「貞孝」。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蒲津渡」,黃河上的古代渡口,位於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境內。渡口浮橋最早設立於魯昭公元年,為山西陝西兩省間的交通要道,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

 

:「大理正」,即「廷尉正」,古代官名。秩從五品下,掌議獄,正科條。卿下少卿不在時,總持寺事。

 

改編自 《廣異記》

 

原文:

 

《廣異記》.卷二.杜暹

 

杜暹幼時,曾自蒲津濟河,河流湍急。時入舟者眾,舟人已解纜,岸上有一老人,呼:

「杜秀才可暫下。」

其言極苦。暹不得已,往見,與語。久之,船人待暹不至,棄襆於岸,便發。暹與老人交言未盡,顧視船去,意甚恨恨。是日風急浪粗,忽見水中有數十手攀船沒,徒侶皆死,唯暹獲存。老人謂暹曰:

「子卿業貴極,故來相救。」

言終不見。暹後累遷至公卿。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雜記
自訂分類:小小說
上一則: 小小說 – 皇甫氏
下一則: 小小說 – 張縱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