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說 – 當塗橫山八墓
2023/05/23 02:18
瀏覽356
迴響0
推薦55
引用0
宣州(註)當塗縣(今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的東南方有一座橫山(註),山下有八座墓塚,外形非常高大。
唐朝、唐僖宗李儇、乾符年間,有盜墓賊前往橫山盜墓,在此處尋到一處孔穴,就以絹布連結成繩索,一共用了七十匹絹布才連結到足夠的長度,然後綁著一名同夥垂下入洞察看情況。沒想到驚擾了居住在洞穴中的一種黑色的毒蜂(註)而遭黑蜂螫刺,況且古有「蜂湧而出」的名言,眼見跟著襲來的黑蜂數量非常多,那個垂吊下去的盜墓賊嚇得哇哇大叫、手腳並用的扒著絹繩爬出洞口便拔腿狂奔,守在洞口的盜賊們正看得一頭霧水,只聽得洞中傳來越來越大的嗡嗡聲響,領頭的盜墓賊直覺有異,大呼快跑。就這樣這一群盜墓賊驚懼而去,忙活了許久竟還是一無所得。
據說被這群盜墓賊盯上的這處墓穴是東晉時曾任廣州刺史的陶侃(字士行。註)的墓塚,但畢竟沒有發現能證實墓主身分的墓誌石碑等文物,也不知道這墓主的姓名與所在年代了。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註:「宣州」,唐時轄境相當今安徽省長江以南,黃山、九華山以北地區及江蘇省溧水、溧陽等縣地。
註:「橫山」,又名橫望山、衡山,是南京市江寧區、溧水區及馬鞍山市當塗縣三地交界處的低山。
註:「蠆」,音「ㄔㄞˋ」,形似蠍子而尾部較長的的一種毒蟲,又作為蛇、蠍子一類的毒蟲的古稱。《詩•小雅•都人士》:「彼君子女,卷髮如蠆。」
註:「陶廣州」,指姓陶、曾任廣州最高行政長官之人。此人確實身分待查。
改編自 《錄異記》
原文:
《錄異記》.卷八.墓.當塗橫山八墓
宣州當塗縣之東南,有橫山焉,山下有八墓,形甚高大。乾符中,有盜發之,得一穴,續絹為繩,凡七十匹,縋一人以觀之,為黑蜂所蠆(音ㄔㄞˋ),蜂既甚多,縋者驚懼而去,竟無所得。相傳云是陶廣州墓,莫知其名及年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