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北部有個名叫大五埠的地方,這裡有一個胡某,他的大名是啥已經沒有人記得了。
胡某原本家境貧窮,卻也陸續生了五個兒子,其中最小的兒子儀表風采很是不同凡響。當胡家的小兒子誕生後,胡家的家境就很快變得稍微充裕,關於耕種、養蠶等收入(註)也逐漸豐富充足,其中胡家有些遭遇更是令鄉親們都感到很驚訝。
有一次,胡某派小兒子駕船載著麥子前往(註)洪州的市場販售。途中因為沿江的兩岸地形極其危險,沒有可供幫人拉船爲生的縴夫行進的道路。此時船隻被迫橫渡江面,當快要抵達岸邊時,因為沒有縴夫幫忙牽引調整船速與方向,船隻前行的力道不受控制,就直接衝撞到沙灘上,甚至將一部分的沙岸都撞得崩塌,露出了一個洞穴,胡家小兒子因此在那洞穴之中發現了數百萬的銅錢,當下將船上的麥子都搬了下來,然後滿載著銅錢回家。因此胡家的家境變得更加的富有,能夠僱用僕役、購買駿馬,穿上綾羅綢緞裁製的上好衣裳。因此大家都說:
「胡家小兒子是個有福氣的人啊。」
胡家小兒子不想一直待在鄉下,胡某就讓他往來城鎮與家中,學著待人接物、負責應酬交際之事。胡家小兒子在一次外出途中,所騎乘的馬突然停在原處,前蹄一直刨著地面不肯前進(註),胡家小兒子就對僕人說:
「上次船隻停靠衝撞的岸邊洞穴中得到了一筆錢,現在馬所刨的地方下面恐怕也埋有什麼東西。」
就吩咐僕人開挖(註),果然又挖到了埋藏其下的五百兩金子,便也高高興興的將之載運(註)回家了。
後來有一日,胡家小兒子去往某城市,因而遇到了一名外國商人,外國商人見過胡家小兒子後便知道在他的頭中藏有寶珠,原來胡家小兒子的額頭上方有個隱約凸起、像是半個皮球狀的肉球。外國商人就安排人牽線、刻意接近胡家小兒子,等到與他混熟後,趁著一次飲酒時將他灌醉,巧妙的取出了肉球內的寶珠後便開溜了。
胡家小兒子酒醒後感覺額頭有些疼痛,一摸,原本凸起的地方則已經凹陷下去。等到他回家後,家人親戚們知道後都嗟嘆驚訝,而且自此以後胡家小兒子的精氣神明顯開始衰弱,一日不如一日,繼而生病,不久之後就過世了。而胡家的家境在胡家小兒子過世後也逐漸衰敗而沒落了。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註:「營贍」,供養、贍養。
註:「沂流」,辭意待查。「沂」音「宜」,原指「沂水」,即大沂河,源出山東省的沂山,南流經沂水縣、臨沂縣、郯城縣境入江蘇省。
註:「跑地」,此處「跑」音意同「刨」,即指走獸用腳刨地。
註:「斸」,音「竹」,挖、砍。
註:「齎」,音「基」,拿、持;懷持、挾抱。
改編自 《錄異記》
原文:
《錄異記》.卷二.異人.額珠-胡氏子
洪州北界大五埠胡氏子,亡其名。胡本家貧,有子五人,其最小者氣狀殊偉。此子既生,家稍充給,農桑營贍,力漸豐足,鄉里咸異之。其家令此子以船載麥沂流詣州市。未至間,江岸險絕,牽路不通,截江而渡,船勢抵岸,力不能制,沙摧岸崩,穴中得錢數百萬。棄麥載錢而歸,由是其家益富,市置僕馬,營飾服裝。咸言:
「此子有福。」
不欲久居村落,因令來往城市,稍親狎人事。行及中道,所乘之馬跑地不進,顧謂其僕曰:
「船所抵處岸中得錢,馬所跑處亦恐有物。」
因令左右斸之,得金五百兩,齎之還家。
他日後詣城市,因有商胡遇之,知其頭中有珠,使人誘之以其狎熟、飲之以酒,取其珠而去。初,額上有肉隱起如半毬子形,失珠之後其肉遂陷。既還家,親友眷屬咸共嗟訝。自是此子精神減耗成疾而卒,其家生計亦漸亡落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