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多次東征高句麗,在隋煬帝時期就曾三度東征,卻也因此使得數十萬隋軍命喪遼東,進而導致加速了隋朝的敗亡。以隋煬帝首次東征為例,隋軍分為左右兩軍(各領十二路軍)以及水軍,號稱二百萬人馬(實際約1133800人),當中率領水軍的江都人來護兒(字崇善,註)擔任平壤道行軍總管,然而因為戰事不利,隋軍大敗,以犧牲三十萬大軍的慘痛代價卻只攻下了位於遼河西岸的武厲城。其後二次東征的戰果也都很難看,甚至「九軍並陷,將帥奔還亡者二千餘騎」,因此隋煬帝自然要找人背鍋,行軍總管來護兒就被安上個罪名被處死了(註)。
隋煬帝還想將來護兒的兒子們都連坐處死(註),有一個來家的子侄輩、名叫來君綽的人,擔憂自己也會被牽連而遭處死,就與所結交的秀才羅巡、羅逖、李萬進等人一起逃離,前往海州(今江蘇省連雲港市)避禍。途中因為夜黑迷路,見到路旁有燈火,便一起朝著燈火處問路,也打算請求對方能同意讓眾人借宿一晚。敲了幾下大門後,有一個僕人模樣的人開門出來(註),相當有禮貌的向來君綽等人迎見拜禮,來君綽就問他:
「請問這裡是誰家的府邸?」
僕人說:
「我家主人是科斗郎君,姓威,是一位秀才。」
來君綽向對方說明來意,僕人將門打開查看了一下門外眾人,請客人們稍候,又將門關上,轉身去敲了敲中門,說:
「蝸兒,門外有四、五位過路的客人們想要借宿一晚,你去向主人稟告。」
那看守中門、名喚蝸兒的人則是另一名僕人,答應了一聲後便再無聲息,應該是入內報告去了。過了一小會兒,大門再度開啟,蝸兒手持著燈燭引導著客人們去往客房休息,客房中的床榻、被褥等物都很齊備。又過了一會兒,有二名小僕童拿著燈燭從中門出來,來到客房外對客人們說:
「六郎子出來接見各位客人了。」
來君綽等人聽說主人來了,紛紛走出客房、走下台階迎上前去拜見。這位主人言辭華美、聲音響亮,能文善辯、出口成章(註),自稱姓威名污蠖。賓主之間噓寒問暖、應酬完畢後,威污蠖向眾人拱手作揖,示意大家前往東側台階下入席就座(註),說:
「污蠖我僥倖通過了本州的推薦,應考得中成為舉人(註),得以能與志趣相投的各位在如此清靜的夜晚來一場美好的聚會,這真是我的榮幸。」
隨即命僕人端上了美酒,大家一起邊喝邊談(註)。當大家數杯黃湯下肚、氣氛更歡暢融洽之後,言談之間也就更不再那麼陌生,也逐漸相互開起玩笑來。威污蠖本就能言善道,往往說得眾人難以招架,來君綽心中很是不服氣,想要挫挫對方的銳氣,就舉起酒杯向主人敬酒,又提議道:
「君綽不才,提議出一個酒令,以座中人的姓名為令,而且必須是兩個字的聲母(註)相同才行,如果答錯的人就要罰酒一杯。」
眾人紛紛點頭同意,於是來君綽說:
「威污蠖。」
來君綽以主人的姓名為令,以國語注音符號為例,當中「威、污」兩字的聲母是一樣的「ㄨ」。來君綽這麼說,就是故意藉機強調、諷刺威污蠖的姓名不怎麼好聽。不過威污蠖本人似乎並不怎麼在意,與其他幾位拍著手大笑,都認為來君綽說得合乎酒令。就這樣,當輪到威污蠖應答時,威污蠖提議改個酒令,說:
「接下來咱們以在座人的姓氏做一首歌,從二個字到五個字。我就獻醜做個示範」
便接著說道:
「羅李,羅來李,羅李羅來,羅李羅李來。」
這短短的酒令就將來君綽、羅巡、羅逖、李萬進等人的姓氏都包括在內,眾人對於威污蠖辯才如此敏捷,都感到自愧不如而真心佩服。因此,羅巡就問威污蠖:
「閣下絕對是一位風雅之士,足以能自比雲中遊龍,為什麼您要使用如此貶低自己的名字呢?」
威污蠖說:
「我因為是以『賓貢(註)』的方式取得應考資格,故常遭到主考官的輕視,將我列在榜單上的最後一名。如此境遇,不就是與那尺蠖(註)身陷於污池中非常相似嗎?所以才取了這樣的名字啊。」
羅巡又問道:
「您這『威』姓為何不曾在典籍書冊中記載呢?」
威污蠖說:
「我的家族本來是田氏,先祖出自齊威王一脈,就像『桓、丁(註)』之類一樣,怎麼你會不曾讀過呢?」
接著,那名喚蝸兒的僕人舉著一只方形的大盤子來到,盤上盛滿了各種山珍海味(註),令來君綽等人都大飽口福(註)。之後幾乎是徹夜的燈火通明,酒足飯飽的眾人連榻而寢。到了天快要亮的時候,賓主雙方才都依依不捨的相互道別。
來君綽等人出發後,即便是已經走了數里遠,但大家都還很想念威污蠖,就決定調頭回去再與他多相聚一日。來到昨夜相會之處,卻發現哪裡還有什麼宅邸房舍,眼前盡是一片荒煙蔓草,根本沒有人居住的痕跡,只有一個汙泥池子,池邊正有一條長達數尺的大蚯蚓在蠕動著,池中還有蝸牛、田螺、蛤蟆(註)等物,體型都比尋常的大了好幾倍,眾人這才明白威污蠖以及二名僕人都是這污池中的東西,不免又聯想到昨晚所吃喝的那些「山珍海味」莫非……,越想越噁心,便都忍不住嘔吐,各自吐出了青泥及污水有數升之多。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註:原文為「來護」,此部分則參考如維基百科等其他相關文稿編寫。
註:按專家考證,來護兒和隋煬帝是一起在宇文化及發動的「江都(揚州)政變」中被殺害。
註:來護兒有十二個兒子,相關文書有記載可查的如長子來楷、來淵(排行不明)、五子來弘、六子來整、幼子來恆、來濟(二者為同父異母,來恆長於來濟)。
註:「蒼頭」,原指以青頭巾裹頭的兵卒。又漢朝時僕役皆須以青巾作頭飾,故稱僕役為「蒼頭」。另形容頭髮蒼白,即指白髮蒼蒼的老人。
註:「紛錯」,紛繁雜亂。
註:「阼階」,「阼」音「做」,猶「東階」,主人立此接待賓客。出自《儀禮.士冠禮》:「主人玄端爵韠,立於阼階下。」
註:「鄉賦」,猶「鄉貢」、「鄉舉」,唐代不經學館考試而由州縣推薦應科舉的士子。也指「鄉試」。
註:「合坐」,猶「合座」,即在座所有的人。
註:「聲母」,漢字的一個字起頭的音叫「聲母(標聲的字母)」,其餘的音叫「韻母」。如國語注音符號的ㄅ、ㄆ、ㄇ、ㄈ等。也稱為「輔音」、「子音」。
註:「賓貢」,古代鄉舉,地方官設宴款待應舉的學子,稱為「賓貢」。或稱他國的貢士。
註:「尺蠖」,尺蠖蛾的幼蟲,行動時軀體中間處屈身上拱、伸展而行,似人以手掌丈量距離,故稱尺蠖。
註:「桓、丁」,待查。可能也是雙關語,依前句「田氏、齊威王」之意延伸則指與齊威王有前後親屬關係的「齊桓公(春秋時期齊國第十五任君主)、齊丁公(齊國第二任君主)」,一說借指「柱子(「桓」,古代立在城郭、宮殿、官署、陵墓或驛站路邊的木柱)、釘子(「丁」,本義即「釘子」。)」。
註:「珍羞」,或作「珍饈」,珍奇美味的食物。
註:「飽飫」,「飫」音「玉」,吃飽。
註:「丁子」,古時候楚地稱蝦蟆爲「丁子」。
改編自 《玄怪錄》
原文:
《玄怪錄》.卷一.來君綽
隋煬帝征遼,十二軍盡沒,總管來護坐法受戮,煬帝盡欲誅其諸子。君綽憂懼連誅,因與秀才羅巡、羅逖、李萬進結為奔走之友,共亡命至海州。夜黑迷路,路旁有燈火,因與共投之。扣門數下,有一蒼頭迎拜君綽,君綽因問:
「此是誰家?」
答曰:
「科斗郎君,姓威,即當府秀才也。」
遂啟門,又自閉,敲中門,曰:
「蝸兒,外有四五個客。」
蝸兒即又一蒼頭也。遂開門,秉燭引客就館客位,床榻茵褥甚備。俄有二小童持燭自中門出,曰:
「六郎子出來。」
君綽等降階見主人。主人辭采朗然,文辯紛錯,自通姓名曰「威污蠖」。敘寒溫訖,揖客由阼階,坐曰:
「污蠖忝以本州鄉賦,得與足下同聲,清宵良會,殊是所願。」
即命酒合坐。漸至酣暢,談謔交至,眾所不能對。君綽頗不能平,欲以理挫之,無計,因舉觴曰:
「君綽請起一令,以坐中姓名雙聲者,犯罰如律。」
君綽曰:
「威污蠖。」
實譏其姓。眾皆撫手大笑,以為得言。及至污蠖,改令曰:
「以坐中人姓為歌聲,自二字至五字。」
令曰:
「羅李,羅來李,羅李羅來,羅李羅李來。」
眾皆慚其辯捷。羅巡又問:
「君風雅之士,足得自比雲龍,何玉名之自貶子耶?」
污蠖曰:
「僕久從賓貢,多為主司見屈,以僕後於群士,何異尺蠖於污池乎?」
巡又問:
「公華宗氏族何為不載?」
污蠖曰:
「我本田氏,出於齊威王,亦猶桓、丁之類,何足下之不學耶?」
既而蝸兒舉方丈盤至,珍羞水陸,充溢其間。君綽及僕者無不飽飫。夜闌徹燭,連榻而寢。遲明敘別,恨恨俱不自勝。
君綽等行數里,猶念污蠖,復來,見昨所會之處,了無人居,唯污池,池邊有大蚓,長數尺。又有蝸螺丁子,皆大常者數倍,方知污蠖及二豎皆此物也。遂共惡昨宵所食,各吐出青泥及污水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