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中文隸屬於『漢藏語係』的原因,也許是中國人天生聰慧更或是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的結果,中國人最擅長文字的運用和把握,中文的詞彙更是既豐富又形 像,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漢語系也在不斷的『與時俱進』,從前幾年的『霸字潮』(形容空呼叫冷霸、形容方便面叫面霸、形容攔路搶劫的叫車匪路霸...)到現在的『炒字潮』(股票交易叫炒股、黃金交易叫炒金),『炒匯』這個詞語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具有中國市場經濟的特色及廣大中國投資者對外匯的理解、認識。
『炒匯』一詞由『炒』和『匯』二字群組合而成,因此,隻要理解了『炒』和『匯』的含義,整個詞的含義也就不難理解了。
《新華字典》中對『炒』字的解釋如下:
1、把東西放在鍋裏攪拌著弄熟:~菜。~米。
2、倒買倒賣:~金(指倒買倒賣黃金)。~地皮。
誠然,在『炒匯』這個詞中『炒』字應當是『倒買倒賣』的含義;
而在《新華字典》中對『匯』字的解釋又是:
1、貨幣兌換的票據:外匯。內匯
2、收集、分類和分送各種訊息或其它需要廣泛分送的情況或項目:總匯。匯總
很顯然,『炒匯』中的『匯』字應當是第一中解釋『用外幣或本國貨幣兌換的票據』。
因此,把兩個字的正確含義合二為一就得出了『炒匯』的一般性定義:『倒買倒賣貨幣兌換的票據』。
『炒匯』這個詞若果從金融角度來說,應當是『外匯交易』的老百姓讀法,而這裏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值得我們大家注意的:
我們常說的『炒匯』或『外匯交易』並不是指真正的『貨幣』的直接買賣,而是『貨幣合約』的買賣,這就如同『期貨』,我們在期貨市場中並不是真正的交易某種期貨商品,而是交易這種商品的『合約』,這點是許多匯民沒有認識到的一點。
那『貨幣合約』的買賣與『貨幣』的直接買賣又有什麼區別呢?
瞭解清楚這個問題很關鍵,對於我們瞭解保證金製度,以及保證金炒匯都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剛才我們說過在『外匯市場』中人們進行『外匯交易』其實是在進行『貨幣合約』的買賣,而與股票市場、期貨市場一樣,在『匯市』中每次交易都會有一個最小單位標準(一個標準手),也就是我們買賣『外匯合約』隻能是那個最小交易的整數倍而不能是半個單位或幾分之一個單位。而在國際外匯市場中把金額相當於十萬美金的一個交易合約作為一個標準交易單位,也叫做一手。我們在外匯市場中隻能按交易手來買賣,而不能像菜市場那樣買半個手,三個半手等。
在瞭解了外匯交易中的合約(標準手)後,我們就會想了,十萬美金,70多萬人民幣?這的確不是一筆小數目,而我們在網路中經常看到的一些外匯交易代理商卻宣稱最低開戶200美金就能進行外匯交易,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要解釋200美金開戶與一個標準交易單位(一個標準手)十萬美金之間的疑惑,我們就要引入三個概念:
外匯交易代理商、賬戶類型、比例杠杆
我們常說的外匯交易代理商(嘉盛、福匯、CMS等),基本上都是做市商,也就是他們作為市商來與其最終的客戶之間進行外匯交易,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並不是讓客戶與外匯市場之間進行真正的直接外匯交易,因此,他們就可以通過自己的政策和規則來從新定義這個屬於他們的『外匯交易』市場。他們通過降低合約標準單位的金額(由十萬美金拉遠為一萬美金)以及推出保證金杠杆比例製度(用賬戶中的保證金來控製一定杠杆倍數的金額而來進行外匯買賣)。
這樣一來十萬美金一手的標準交易變為了一萬美金每手的迷你交易;最低200美金開戶,若果通過200:1的比例杠杆,就能實際控製4萬美金,這樣,200美金來操碟也就能順理成章的輕鬆實現了。
當然,我們在進行『炒匯』(這裏主要指保證金杠杆炒匯)的時候,在享受以小博大的同時,我們可能的盈利利潤和虧損金額都被保比例杠杆同步拉近了,當我們的賬戶保證金餘額不足以支付虧損金額的時候,我們的賬戶就會被交易係統自動平倉,這是保證金杠杆炒匯與現金直接炒匯最大的區別。因此在現金直接炒匯中,哪怕我們所買入的貨幣再貶值,也是有一定價值的,隻要我們有耐心和信心,該貨幣在某一天終將會漲起來;而在保證金杠杆炒匯中隻要我們的賬戶保證金低於虧損金額時,我們就被直接清倉,平碟出局了,那種等待的機會也就隨著消失了。這也是眾多『炒匯』玩家要最為注意的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