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風簷展書讀 古道照顏色
將「孫過庭書譜」草書墨跡長卷攤開與王仁鈞著「書譜導讀」對看,真是一件很過癮的事。靠著
PS.:2010年
資料來源:王仁鈞(2007)。書譜導讀。台北市:蕙風堂。
附錄:孫過庭書譜全文 (註:云皆誤為雲,應更正!)
內容摘錄:
摘錄龔鵬程教授、李郁周教授的序及作者王仁鈞教授的導言。
一、
指出孫過庭「書譜」的二大重點及王仁鈞析解的二大特色如下:
(一)孫過庭書譜二大重點:
1.技進於道:
孫過庭對漢魏以來「筆勢論」殊少稱許。而進一步提出「執使轉用」的「筆法論」,即較具體的執筆、運筆、結體的技法。更進一步又論及「技進於道」的方法:在筆法上區分形質與情性,說:「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並主張書寫是一種抒情見性與修身見道的活動。書寫時要「神怡務閑,感惠徇知,時和氣潤,紙墨相發,偶然欲書。」
2.中和美學:
闡述孫過庭「兼通中和」的美學取向。大力推祟王羲之古質、妍美兼具。談到鍾繇工於隸、張芝精於草時,說:「彼之二美,逸少兼之。擬草則餘真,比真則長草。雖專工小劣,而博涉多優。」並主張技法要遲速兼通,說:「夫勁速者,超逸之機;遲留者,賞會之致。」書體也要楷草兼通,說:「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性情更要追求中和,因為「質直者則徑(陘)侹不遒,剛佷(狠)者又掘(倔)強無潤。」
(二)王仁鈞解析二大特色:
1.玩索書藝:
由書藝創作去玩索書譜文詞:對書蹟書藝體會較深。
2.博採廣收:
由親會日韓書道耆宿,博採彼邦對書譜的研究精華。
二、
探討古今中外對孫過庭書譜的研究成果及分析王仁鈞「書譜導讀」特色:
(一)研究成果:
1.譯註問題:
較具參考價值者如下:
(1)朱建新的「孫過庭書譜箋證」:
台北河洛版。引歷代書論以證孫氏論說。並於書後附「孫過庭書譜考評」一文。(2)啟功叢稿中的「孫過庭書譜考」:
北京中華書局版。對書譜這件草書作品的種種問題有深入的探討。
(3)王仁鈞的書譜撰述:
1986年台北金楓版。對書法理論的探微達到精采的高度。2003年改版為書譜導讀,蕙風堂出版。改正前書誤植之錯字及增加不少新的創見。
2.墨跡問題:
(1)台北故宮墨跡卷:論者以此卷內容為孫過庭書譜原文
孫氏原作有369行,3728字;故宮墨跡卷有351行,3614字(兩處共缺18行,196字;衍文83字;另114行漏「而」字)。
(2)書譜書寫兩種風格:妍潤與粗獷
日本人中田勇次郎首先指出書譜有兩種書風:一為妍潤,一為粗獷,非一人手筆。日本人西川寧認為第一種書風:字勢緊結清朗、字間疏闊、行間整齊(如34-38行)。第二種書風:點畫粗獷、筆勢峻發、字勢欹斜、行線不直(如39-47行)。但書風性格基調一致,應是一人所寫。第一種寫於垂拱元年,第二類改寫於垂拱三年。
(3)書譜書寫兩種運筆技巧:跳筆與斷筆
日本人松本芳翠發現跳筆的真相,把書譜紙張摺痕標示出來,說明斷筆的情形是:書寫過程中筆毫碰到紙張分行的摺痕時,越過行線摺痕的自然運筆現象。日本人今井凌雪提出「斷筆」特徵:以三井本王羲之「十七帖」中字的轉折處有非常多的斷筆為例,和書譜對照,可見到孫過庭寫到筆畫「轉折處」也常「斷筆再接」。
3.分卷問題:
(1)書譜全文共上下兩卷:
日本人西川寧考定書譜墨跡由23紙寫成。上卷用紙12幅,下卷用紙11幅。比對聯珠印記後,指證第200行是第13紙下卷的開始。只是在200行之前缺了「書譜卷下」4字。並認為垂拱元年初稿原有這4字,但垂拱三年修改換紙時沒有寫進去。
(2)書譜不是序言而是全文:
葉渭淇「書譜譯論」中有何為的序—「書譜不是序言」,認為後人將墨跡長卷全文視為序,是宋徽宗題籤「孫過庭書譜序」時妄加「序」字,孫氏原跡並無「序」字。
4.分段問題:
(1)全文分六篇及跋或結語:
將書譜分為六篇以朱建新為最早。日本人西川寧也是將之分為六篇,只是第六篇起始處略有岐異。朱建新從「易曰:歡乎天文……」到「豈可執冰而咎夏蟲哉。」西川寧從「聞夫家有南威之容……」到「豈可執冰而咎夏蟲哉。」二人分篇雷同,但二人並無瓜葛,真所謂英雄所見略同。王仁鈞分法與西川寧相同。
(2)分篇主旨說明比較:(註:篇名為王仁鈞所取,個人覺得朱建新的主旨說明較具體、易懂)
篇名 |
王仁鈞 |
朱建新 |
西川寧 |
(1)開宗篇 |
尊崇王羲之 |
論定張鍾二王四賢的優劣 |
四賢論與右軍贊 |
(2)體識篇 |
談器識之必須 |
論書學之要和貫通之道 |
表現論 |
(3)敘例篇 |
說明著作凡例 |
辨別傳世論述的正誤 |
古今批判 |
(4)啟悟篇 |
技法論和藝術論 |
論執使轉用的方法 |
技法與表現 |
(5)勤學篇 |
學習綜論與重點 |
論各種書法之道 |
書法及其極詣 |
(6)自得篇 |
書法評鑑的知音 |
論書學奧妙 |
鑑賞與鑑真 |
(7)跋記篇 |
記明寫作狀況 |
全文跋語 |
結語 |
(二)王仁鈞書譜導讀的特色如下:
1.提昇書譜在中國書法理論史的地位:
王仁鈞賦予書譜全文各篇篇名及說明主旨,將書譜在中國書法理論史上的地位,提昇到如「文心雕龍」在中國文學理論上的地位一樣。
2.無版本校勘的問題:
本導讀中書譜的原文是直接根據墨跡卷的文字排印,可稱之為「唐版書譜」。
三、
針對書譜的價值、書風的引領;孫過庭書寫的心境、書藝的特色、書論的解析及書譜的評價作說明。
(一)書譜的價值:
孫過庭書譜的書藝書論雙絕,引領我們看清楚藝術寓於適當技術而表現的線索。
(二)書風的引領:
奉王羲之為宗師,引領後代書風。
(三)書寫的心境:
孫過庭早年傾心於王羲之書系。到他晚年王羲之書系受到後輩們的輕忽甚或排斥。孫過庭在貧病之餘,嘔心力作書譜,期盼力挽狂瀾於既倒。此種膽識與悲情令人動容。
(四)書藝的特色:
分析全篇書寫心情由拘束到心手雙暢、以及筆勢、瑕疵、結體長處、「點畫、使轉、形質、性情」理論的驗證。節筆(跳筆)、斷筆的書風等。並總結分析其三項優點如下:
1.形態標準:初學者易於接受。
2.字數眾多:學習者易受感動。
3.獨尊右軍:再造王羲之書風。
(五)書論的說明:
針對孫過庭書法理論分篇立旨,詳加說明。目的在使讀者易於進入書譜的世界。
(六)書譜的評價:
針對歷來對於孫過庭書譜的評價加以摘錄分享。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