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的女孩子們跑過來跟我說,他們蠟筆的盒子被一個Noah用爛了,因為他心情不好,出氣在盒子上。
我過去理解狀況,那個男孩說他沒有這樣做,但是有三個女生都指認是他。
我罰他在一旁站著,他哭著上訴不是他,然後躲進教室一個桌子的下方哭。
我只能讓他在一旁冷靜,接著繼續上課。
沒多久,另一個孩子過來跟我說,Noah把盒子修好了。
Jimmy拿出一個狀況良好的蠟筆盒子出來,但我知道Noah剛剛一直在桌子下面,是不可能修好擺在桌子上的盒子的。
我立馬推敲出那個盒子是他拿自己小組桌上的頂替,對我撒一個小謊,因為Noah是他的朋友。
我對他說:「這不是Noah那一組的,這個是你那組的盒子。」
Jimmy:「Noah是我的朋友,他現在有麻煩了。」
我:「他不會有麻煩,他不會留校察看,我也不會寫referral。那你幫他修好盒子好嗎?」
他點點頭。
我拿剪刀和膠帶給Jimmy,他的手很巧,把原本破爛的盒子黏合得很好,盒子有了膠帶的支撐,比原先的更堅固了。
我牽著Jimmy走向Noah。
我:「Noah出來。」
Noah緩緩地從桌子下爬出來。
我:「Jimmy幫你修好盒子,跟他說謝謝。」
Noah:「謝謝。」
接著兩個男孩子抱在一起,我也將他們還住,安慰地說沒事了,盒子修好了,我們可以clean up了。
其他女生把修好的盒子拿去,驚奇地說:「哇!修好了!」
然後乖巧地把蠟筆一隻一隻地放回去,整理好蠟筆才去排隊,準備離開教室。
我覺得遇到這種情況,一群女生抱團指控一個男生時,必須要小心,因為不確定事實的情況下,有機率會誤會他人。
所以我才會需要一一詢問其他學生去證實消息的可性度。
只是一個蠟筆盒,為什麼要這麼大費周章?但如果每個孩子都因為心情不好去砸爛教室的東西,那教室不就毀了嗎?
Jimmy是很好心,想要幫助朋友,但他其實說了兩次謊。他第一次說,是女生壓壞的,他有看到。
但實際上他根本不會看到,因為他位置離得遠。
第二個謊是拿其他盒子,騙我說是Noah修好的,希望老師不要懲罰Noah。
我先讓Jimmy冷靜下來,跟他解釋朋友不會有麻煩,並讓他用正確的方式去幫助朋友。
當Noah看到修好的盒子,他感動地抱住Jimmy。
Noah並沒有繼續堅持不是他壓爛的,眼淚也早就沒有再流了,因此我想我並沒有誤會他,極有可能就是他故意壓壞盒子的(過了幾個月的相處,我更確定,因為他後來心情不好就會折斷蠟筆,還跟我說沒有錢賠我一個新的)。
盒子修好了,學生們繼續做自己的assignment,這件鬧劇就這樣結束了。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