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前一陣子小丌買的書中最耐人尋味的一本,雖然在書市上三不五時會出現一些聳動的調查式的報導文學,不過,書籍中的主角多半以中國當主角,但這本書卻出人意表地以與中國同為金磚四國之一的印度,赤裸裸地解釋各種與人有關的「交易」,最經典的角度,莫過於揭露「利他性」行為下的醜陋面。
「濟弱扶傾」這句話似乎很順耳,但看完了這本書後卻覺得異常刺耳,因為弱者在現實生活上都是被剝削的對象,但透過言語或形象的包裝,就可以將剝削合理化。想了想,可不是嘛,為了降低製造成本,當然將工廠轉到貧窮的第三世界最佳,扣上一個振興經濟的帽子,窮人為了多賺那一丁點的錢,當然就會甘願付出更多的代價;只是當商品出現在高度發展的成熟社會時,價格就搏扶搖而直上,這種猶如境外三角貿易的方式,可就肥了富人瘦了窮人!
只是看完這本書,才發現不僅商品製造如此,連「人體交易」亦是如此,但因事涉敏感,藉由「利他性」的包裝,不僅讓行為合理化、甚至還成為功德一件,這可就不是商業行為所能比擬的。尤其看到作者將孤兒院的領養比喻成香蕉市場時,還真有種說不出的難過:沒想到這個世界真的是什麼都能賣、什麼都不奇怪。
不管是人體骨骼、賣腎、兒童認養,還是當醫療白老鼠,統統都可以當成經濟供需市場在販售,但最讓小丌開眼界的莫過第十章的「黑金」。這裡談的不是黑道利益也不是石油開採,而是宗教透過信徒將頭髮捐贈,將這些真髮轉售給已開發社會的美髮業!時尚界中頂級的真髮髮「雷米髮(remy)」幾乎是來自印度。
看完了這本書,深深覺得所謂的市場經濟大餅,說穿了若沒靠剝削,也難撐住場面:自私與貪婪或許才是人的真實本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