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三重文化南路上的林家臭豆腐,展業雖才兩年,但其實已有四十年的歷史,原本在菜寮附近的市場設攤,老闆傳承母親的手藝持續經營,後來出國工作,再把傳承的棒子交給弟弟;老闆結束國外工作後回台,才在此處展業。 |
![]()
| 店名:林家臭豆腐
地址:新北市三重區文化南路三號 營業時間:16:00-21:00 公休:四 |
隔著重新路的三重文化南北路,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情,文化北路商家林立有如美食蛋黃區,文化南路則像美食蛋白區,儘管店家分配如此不均衡,但是美食與區域內的店家數多寡無關,文化南路上展業才兩年的林家臭豆腐即是一例。
剛走進攤子,看到狹小的攤子與周圍的塑膠布,還以為是攤屬於「立吞」的迷你攤商,眼球往左一撇,發現有一方小桌且隔壁沒有攤販,變大喇喇地走去,順口請老闆來份臭豆腐。沒想到這一說,小丌就像在超商只會說要一杯咖啡的傻逼一樣,還要讓店員逐一問你的需求!
不過老闆倒是頗為客氣,慢條斯理地問小丌份量大小、傳統還是泰式口味、要不要辣椒,甚至還詢問臭豆腐的酥度。怪怪,怎麼這麼仔細呀!而且竟然有泰式酸辣口味的臭豆腐,當下眼睛瞪得頗大。雖然說沒有比較沒有傷害,但附近店家實在吃過太多回,懶得再次走訪,這次決定拿個通殺的「板豹」①,一次吃兩種口味,看看老闆的茅比較厲害還是盾比較厲害!
先上場的是以蒜蓉醬汁為基底傳統口味臭豆腐,才一上桌老闆就很抱歉地表示,目前不是高麗菜大出的季節,所以在口感上稍微差了點。一口咬下,果然不是很優,但也怪不了老闆,夏季的高麗菜自是比不上冬天的高麗菜,罷了,主角的表現才是此行重點,其他的都是瑕不掩瑜的小缺失。 |
① 源賭博推筒子,兩粒白板麻將最大,通吃,故引之。 |
|
◄ 臭豆腐先切再炸,切邊孔縫變大,讓臭豆腐更容易吸附醬汁。 |
小丌不愛炸太酥的臭豆腐,因為有時候火侯沒掌控好,跟咬石頭沒兩樣,所以特別感謝老闆客製化的用心。第一口輕咬,這酥度剛好,不會過硬、吸附醬汁後也不會變成過於難咬的軟韌,真不愧是四十年的家傳經驗,把臭豆腐炸得恰到好處。
大部分的臭豆腐豆外在酥脆、氣味略重、醬汁鹹稠,活像一朵艷麗牡丹,但眼前的臭豆腐,只有淡淡的臭豆腐氣味,醬汁氣味也不冶豔,加上炸得酥軟,此情此景是不是就像臘月寒梅!此時李元膺的詞句「一年春好處,不在濃芳,小豔疏香最嬌軟。」②最能展現出眼下的意境。處在炎炎夏日卻置身在臘月寒梅中,焉有不快活之感。好在老闆有提醒泡菜不盡人意,否則就煞了風景!
再來嚐嚐泰式酸辣的臭豆腐唄。 |
② 源李元膺【洞仙歌】,較為清淡的感有如寒冬雪梅的風貌,故引之。 |
|
◄ 泰式酸辣醬汁與臭豆腐其實很登對。 |
紅紅綠綠中又帶著細長洋蔥絲的泰式酸辣醬汁,在堆疊的金黃色臭豆腐有層次的撒開,浪漫的景致頗有「金碧上青空,花晴簾影紅。」③之感。你看那堆疊的金黃臭豆腐是不是很像高聳入雲的金碧輝煌閣樓,凌亂的洋蔥絲是不是像被風吹開的簾幕,旁邊的點點辣椒醬不就像是簾幕外的朵朵紅花,是不是很美!
如此風景自是讓自己心情好大好,對於面前的新鮮貨也就少了疑惑的恐懼,一口咬下臭豆腐,吸附的醬汁在口內四溢,嘩,醬汁的口感好像小丌以前做的泰式酸辣蝦喔,酸中帶點甜又有點辣的台式口感最對味。雖是改良過的台式酸辣醬汁,但層次多元,此時的臭豆腐就像一位抹了淡妝的清秀佳人,舉手投足比濃媚 姝女更具風情,讓人失神,「淡妝多態。更的的、頻回眄睞。」④真是沒錯!
吃到杯盤狼藉之際,老闆前來殷殷詢問風味如何,這一開口隨即觸發小丌的職業病,當下訪問起來。原來老闆研發泰式酸辣風味的醬汁,是希望能夠在臭豆腐林立的三合夜市一帶,與同業產生差異化,藉由特殊風味讓消費者產生印象,提高回頭率。 |
③ 源陳克【菩薩蠻】,擺盤模樣神似,故引之。 ④ 源賀鑄【薄倖】,多層次的清爽醬汁,有如一位淡妝美人,舉手投足回眸倩笑,頗為撩人,故引之。 |
|
◄ 攤子的右邊是飲食區,怕熱氣散溢中間還用塑膠布隔離。 |
老闆的用心尚不如此,除了在攤子與飲食區中間設了個塑膠布阻擋熱氣,攤子上還擺上一張食品檢驗合格報告書,最特別的是,自備鍋具盛裝臭豆腐還可以減免五元,沒想到小攤也重視環保,更重要的是一次降價五元!別以為五元沒多少,連顆茶葉蛋也買不起,但從成本的角度來看,若商品淨利是四成五,一次降五元等於淨利的獲利少了將近四分之一,老闆讓利的幅度是不是很大。看到這邊是不是覺得老闆不但是一位用心的職人,更是一位有佛心的好人,既然如此,是不是該用新台幣好好地「教訓」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