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霧濛濛的空氣,這城市忙碌奔走的人潮起伏。
沿著某條街道,遇到分岔路就右轉,卻再也回不到起點...
公車裡擠滿了人,你用耳機和音樂把自己隔離起來。
地鐵裡擠滿了人,你用報紙或者手機把自己隔離起來。
街道上擠滿了人,你用帽子、圍巾或者手機把自己隔離起來。
公司的年會,你坐在角落裡,專心吃菜吃飯,把自己隔離起來。
朋友的聚會,你坐在桌子旁,查查郵件看看新聞,把自己隔離起來。
回到住的地方,你關上房門,放一段音樂點一盞燈,把自己隔離起來。
你約人吃飯,因為不知道說什麼的時候,還能低頭夾菜。
你約人電影,因為不必說什麼,只要靜靜地看別人的生活和故事。
你約人逛街,因為總有些新的產品上市,可以聊一聊試一試。
你約人唱歌,因為不用背歌詞,只用對著屏幕唱出來就好。
喜歡去超市,直接拿東西刷卡就好,不用和人討價還價。
喜歡去咖啡館,做自己的事,和周圍人無關。
喜歡去健身房,跑步或者練健身器材,見到有人走近就默默走開。
喜歡去書店,這本那本翻一翻看一看,回家再從網上買回來。
這城市足夠大,大到可以容忍你的一切怪癖和習慣。
或者不是容忍,而是無視。
人們都忙碌於自己的生活,把冷漠說成對隱私的尊重。
「挺好的。沒事吧。那就好。還行。」大家都這麼說。
「挺好的。沒事啊。還好。還可以。」於是你這麼說。
那些找你訴苦的人,傾倒完苦水,又離開你繼續前行。
你也不怎麼在意,因為你只是裝作有在聽。
看見乞丐不會再給錢了,覺得他們背後都有個集團。
看見要錢的裝作在忙碌,心想這點伎倆還來行騙。
看見打架的低頭走遠了,只怕被捲入其中。
看見出事的趕緊離開,萬一被賴上了,該怎麼辦。
你住在大城市裡,卻過著一個人的生活。
你周圍不缺朋友,卻無人傾訴,你也習慣了沉默。
你去排名靠前的餐廳,味道還不錯,卻缺了點什麼。
你看最新的電影,感動轉瞬即逝,變成對另一部的期待。
你很久沒有看新聞聯播,漸漸忽略城裡在發生什麼。
房間裡的東西越來越多,行走的範圍越來越小。
去過的地方越來越多,記憶深刻的越來越少。
工資越來越多,朋友越來越少。
要做和能做的事越來越多,真正去做的越來越少。
是有多久忘了抬頭看看天空的雲。
是有多久忘了低頭看看路邊的花。
是有多久忘了去想從前愛過的人,
偶爾觸碰回憶卻只剩無奈,不再疼痛。
是有多久忘了給父母主動打個電話,關心他們,
而不是一直盼他們別再嘮叨。
懶得改變、懶得理會、懶得動彈、懶得主動。
人呢,就是這樣慢慢長大。
生活在人群裡,又和人群隔得很遠。
自我保護和戒備,怕靠得太近傷害彼此。
我們都可恥地成熟了。
《摘錄:微信---深度好文》
- 6樓. mimi972018/01/19 21:11多謝提醒,我也覺得不大恰當!晚安~~ 苦行僧 於 2018/01/19 21:41回覆
- 5樓. 溫柔寄居者2018/01/19 11:33每個人,也都忘了自己...任環境怎樣在變,莫忘初心。^^ 苦行僧 於 2018/01/19 17:04回覆
- 4樓. mate : 國會議員大戰奇觀2018/01/18 17:21麻辣酸腥臭已釀成自豪又外銷的台灣時尚
被冷落也是自保 被纏打就難脫身
其實,我也是這樣的想法,最好別惹禍上身.....苦行僧 於 2018/01/18 21:41回覆
- 3樓. 媺媺2018/01/16 07:49
疏離的世界,疏離的人心。
應該還沒那麼嚴重吧?!
我想角度會左右我們的想法,
站在有光的地方,就一定能照見陽光。
最近有一位身障者劉銘先生又出了一本書,
一位行動非常不方便的人,
也能淋漓盡致地揮灑屬於他自己的一片天空,
這又代表了什麼?
站在陽光下,陽光就會透進來。
我自己也覺得“可恥”這兩個字太嚴重了.....
其實,發這篇文是要提醒自己,別把自己和外面的世界隔離起來。
面向陽光,就不會看到陰影,但它還是存在,
就看我們如何去與它共處。^^
苦行僧 於 2018/01/16 21:18回覆 - 2樓. *Susan*2018/01/15 21:08
人生的選擇永遠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可恥"兩字太沉重 也太嚴重了
- 1樓.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2018/01/15 06:01聽起來
像是一個內向的人選擇的生活方式,這是讓他覺得舒服的方式。
但是他還是在人群中,他沒有冷漠,沒有不關心,他需要為自己的性格覺得羞恥嗎?
等他成熟的時候,也許他會覺得改變一下方式也無妨,於是就會放開一點。
等他成熟的時候,他才知道自己不是異常,是完全正常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