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故宮博物院--集瓊藻—院藏珍玩精華展-1
2020/06/27 14:32
瀏覽1,227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故宮博物院第一展區106室

「集瓊藻」是乾隆皇帝所藏一件多寶格的名稱,意指蒐羅眾多珍貴美好的物品。故宮博物院所藏珍玩類的文物,包括琺瑯、服飾、文具、漆器、法器、雕刻、多寶格等項,種類紛繁,品質精良,且數量豐富,呈現清宮典藏的重要面向。本展覽以「珍」與「玩」為展覽主軸,「珍」是指材質珍貴稀有、工藝技法高超罕見;「玩」則指造形構思巧妙、製作精到古雅,令賞玩者愛不釋手。

清 康熙// 畫琺瑯鳳紋盤

清 雍正//畫琺瑯梅禽紋扁圓盒

清 雍正//銅胎畫琺瑯黃地花蝶紋盤

清 掐絲琺瑯天雞尊

明 景泰//掐絲琺瑯番蓮紋盒

琺瑯器是將琺瑯釉藥塗覆在金屬胎燒製而成的工藝。掐絲琺瑯的發明最早,是先以銅絲框格,填施各色釉料,反覆燒製,再打磨、鍍金而成;元朝由西方將製作技術傳入中國,明代發揚光大,景泰年間達到創作高峰,因此又稱景泰藍。

此件銅胎掐絲琺瑯蓮花圓盒,矮圈足;蓋頂飾蓮心紋,蓋與器身各鑄有浮雕八瓣蓮花,蓮瓣內以淺藍釉色為底色,再填燒各種不同顏色的折枝番蓮花,底及盒內鍍金,盒心陰刻「大明景泰年製」一行楷書款。此件小圓盒琺瑯釉層鮮亮、製作精細,掐絲線條嚴整、鍍金明晰,胎體厚重,應該是難得的景泰年間製作落款的作品。(以上圖文均出自故宮網站)

這件器物之所以重要是因它為學界公認的景泰年間掐絲琺瑯的標準器,至於目前看到「景泰年款」的掐絲琺瑯得大都為後來添加的!

明//掐絲琺瑯鳧式爐

明 掐絲琺瑯鳧式爐

本香薰為昂首雁鴨造型,型制優美,應為明代、十六世紀前期文物。銅胎,爐蓋與器身在腹部套合,香煙經由鳧頸自口溢出。除了喙及足蹼之外,全身掐絲施填不同顏色的琺瑯釉及加彩表現羽毛。底座掐絲纏枝菊花紋。鎏金基座應為後代所加,底部中央陰刻「甲」字,是乾隆朝作文物評鑑的標記。動物造型的琺瑯器出現在明代中晚期,豐富了琺瑯器的器形。

圖文均出自故宮網站

衣冠服飾是傳統社會典章禮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具體而微的反映了歷史上不同時期物質文化與工藝技術的發展向度。本院典藏宮廷服飾,大多源出清代皇室庋藏,既包含與朝章典制相關的各類裝身物件,亦有來自臣工進獻、外方朝覲及商貿往來的各種珍稀。由冠帽、頭飾以至腰間佩繫,品類繁多,材質精善;製作工藝更匯萃金工鏨鈒、珠翠鑲嵌、玉石香木雕鏤等良工技法。其形制多樣化、裝飾圖紋豐富多元,傳達或莊嚴華貴、典雅精緻,或繁縟富麗、雄渾壯美的視覺意象,體現清代宮廷所承繼的歷史傳統,與肇興於白山黑水之鄉,逐漸形成的特有文化風貌。佩飾文物與吉祥陳設雖具不同的實用功能,其在選材用料、瑞祥題材與工藝表現上之相互映照,呈現宮廷珍寶的繽紛華采,以及寓巧思於精工的裝飾意趣。

上左-粉紅碧璽齋戒牌

上中--金鑲綠松石齋戒牌

上右--翠玉齋戒牌

下左--內填琺瑯嵌珠西洋人物齋戒牌

下右--蜜蠟桃式齋戒牌

內填琺瑯嵌珠西洋人物齋戒牌

依據佛教的說法,清除心的不淨叫做「齋」,禁止身的過非叫做「戒」,所以「齋戒」就是守戒以杜絕一切嗜欲的意思。

齋戒牌是清代皇帝及文武官員祭祀時掛於胸前的警示牌。

各式翎管

清朝的官帽,在頂珠下有翎管,用以安插翎枝。 翎管乃由各種玉石製作而成,且翎管因翎枝而顯貴,翎管所用材質中以翡翠、白玉、碧璽、琥珀為上乘。一品文官佩戴翡翠翎管,一品武官則佩戴白玉翎管,等級很是分明。

翎管多為圓柱形,主端有鼻,往下中空,到下端中空部分大如菸嘴,翎子就由此插入。(網圖)

各式冠頂

左--清 金鑲東珠皇帝朝冠頂

東珠產於大陸東北地區的江河之中,乃是河蚌所生。由於這裡是滿族的龍興之地,而東珠的數量又十分珍稀,因此清朝皇室把此地所產的東珠,視為珠寶中最最珍貴者,只有他們能夠占有,其它人無權享用。

右--清 乾隆// 金鑲珠妃嬪朝冠頂

各式扳指

扳指一開始其實是比較實用性的用物,當人在射箭拉弓時,用套在拇指上的扳指來保護自己的手指。但到清朝時,扳指就漸漸演變為一種首飾,上到皇帝,下到普通的達官貴人,平時都愛戴扳指。

扳指上的圖紋刻畫,有詩句、有山水、也有人物,小小方寸,卻精雕細琢,別有一番雅意。

清 康熙// 東珠朝珠

朝珠是清代朝服上佩戴的珠串,形狀如同和尚胸前掛的念珠。它是顯示身份和地位的標誌之一,平民百姓在任何時候都不許佩掛。

清 綠松石朝珠

朝珠是從佛教的「念珠」衍化而來,每串朝珠的珠數都嚴格規定為108顆。每27顆間插入一大珠,稱為〝佛頭〞(或〝分珠〞)

朝珠兩旁有小珠三串,稱為〝記念〞,佩戴時男生為左胸兩條記念,女生則為右胸兩條記念。 另外,綠松石朝珠為皇帝祭月時所佩戴的,祭天則用青金石,祭地用琥珀;祭太陽則用珊瑚朝珠!

金約與領約是清代官方規定的女性冠服制度內的飾品(網圖)

清 金嵌東珠珊瑚領約

領約,是一種佩戴在頭頸處的女性裝飾品,有些類似現代的項圈。

清 道光//嵌金石金約

金約是清代后妃的頭飾之一,在戴朝冠時需先戴金約,用以束髮。

古人認為青金石有催生之用,所以青金石常用於後宮中。

清 鑲珠石花卉帶頭腰帶

左-瑪瑙鴛鴦帶扣 中-金纍絲嵌寶石玉帶頭 右--銅鍍金嵌寶石帶扣

清 鍍金嵌松石珊瑚火鐮盒

火鐮其實就是古代的打火機

清 鍍金嵌松石珊瑚火鐮盒

鍍金長方盒形器,下端嵌有鐵片。鬆開上方的珊瑚豆,拉開盒身,凹槽內嵌有金片組成的窄長內腔,可用以承裝打火用的燧石及火絨,是清代男子配繫於腰間的物件,以燧石與鐵片磨擦即可取火,有類似現代打火機的功能。

對於興起於關外,注重騎射圍獵,保存尚武遺風的滿族皇室與貴族,佩帶火鐮盒或囊袋式的火鐮包、火鐮袋,除了實用目的,更具有緬懷先祖,不忘舊習之意。

圖片及文字均出自故宮網站

清 鍍金嵌松石珊瑚火鐮盒 附乾隆款雕漆盒

這件精工華麗的火鐮盒,配有團龍紋錦袱與乾隆款石榴形雕漆盒,收貯於清宮養心殿一件多寶格箱盒中,當是帝王御用珍藏之物。

圖片及文字均出自故宮網站

清 雕鏤象牙火鐮盒附火鐮 (左邊是嵌西洋畫琺瑯人物火鐮盒)

清 銅鍍金纍絲嵌珠寶桃式香包
全站分類:在地生活 大台北
自訂分類:亞洲篇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