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思:
http://welkinwayfarer.blogspot.tw/2009/08/blog-post_4723.html
解釋如下:
1. 端肅:「端正嚴肅」的意思。表示我寫這封柬帖,是很正式很嚴肅的,不是在玩大冒險什麼的。(喂)
2. 寅詹:就是「謹訂於」的意思,詹似乎是指「占卜」,意思就是我很恭敬地(經過占卜)選了這黃道吉日。(啊明明就是看農民曆不是嗎,哪來的占卜XD)
3. 潔觴奉迓:觴就是酒杯,可以延伸成酒席的意思,「迓」音同「訝」。整句話就是「我奉命準備酒席來招待您」的意思。
4. 伏冀聯袂:伏就是拜伏在地,反正很尊敬就對了,冀就是冀望、希望的意思。「我誠摯地希望兩位可以一同出席」,白話文運動萬歲。
5. 光臨祇聆:這個實在查不太到。「祇」似乎也是尊敬語。大概就是「若能大駕光臨的話,我必當仔細聆聽」的意思吧。這真的是中文嗎,我越來越喜歡胡適老先生了。
6. 鴻誨曷勝:「鴻誨」,就是您的教誨的意思,鴻也是尊敬語。「曷勝」音「合生」,不勝感激的意思;整句合起來是「您的教誨我將不勝感激」。...奇怪,去吃個喜酒也要說教喔?(被拖走)
7. 德望、懿範:都是指道德啊、聲望啊模範啊之類的。簡單說就是客套話啦!(又被拖走)
8. 妗:音「近」,對舅母的尊稱。這字完全不能「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都沒有就亂讀」...
附錄:另一位網友的解釋 http://www.wretch.cc/blog/rika717/13339822
2.寫法http://tw.myblog.yahoo.com/jw!a5cysIeREQUJd_6oBWER2UneiQk-/article?mid=1595
親家帖也是俗稱的"十二版帖".
傳統的習俗要由新郎帶著大禮向女方家長行禮後交給岳父母的"邀請函"
而"母舅帖"在中國人的觀念中,結婚大日子中男方的母舅最大
俗話說"母舅大如天",所以在傳統的風氣中,若是婚禮當天母舅沒坐到主桌上,宴席是不可以開始的呢!
所以這張母舅的邀請帖,特別要由新郎官親自送到大母舅家中以表尊敬.
不過現在的忙碌社會,大多簡化用打電話郵寄此帖,也是可以的.現在大部份的人都可以接受,
不過,若是寫錯內容送到邀請人手中可是會貽笑大方,我收到新娘寄給我網路版流傳的版本,
發現有幾處的錯誤,提供大家參考.
以下圖一是錯誤的網路版本
猛一看好像對,仔細的研究後發現有幾處要更正.
首先是右方的母舅帖,第二行為愚甥與"某某"新娘名處..必需要加上新娘子的姓氏與名,
典故是,加上新娘的姓,才知道新娘的爸爸姓氏.古時多半可以姓氏來推敲對方女子的地緣及背景.
再來是最後的"新郎名",一定要填上姓氏..古時家族旁大,兄弟姐妹生養眾多
舅舅多會以姐妹夫家的姓氏推敲是哪一位姐妹的孩子要結婚,否則多的是外甥的長輩,
只寫了一個名字恐怕舅舅可能連您是哪位都不清楚嘞~
而親家帖的寫法 並無異處,但是最誇張的是最後的鞠躬與肅容拜的地方弄錯了...
"鞠躬"是填男方的父母名.
(以尚在世的人名作邀請,父母若有一方已歿成阿飄就不必填寫,不要造成看到的
人嚇一跳)..邀請鞠躬.
而"肅容拜"是表女婿整肅儀容,恭敬的跪拜表尊敬之意,這處必須填上"新郎的名"姓可省略.
但若與父母姓相異(如父親招贅或母親主婚)則必須填上姓氏了,
所以若按錯誤的版本,新郎媽媽還要去給岳父母下跪......那就搞笑囉!
以下是正確的版本.
希望大家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