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巴克禮博士對台灣的貢獻 費啟宇
2010/06/04 13:53
瀏覽6,140
迴響0
推薦9
引用0

長榮中學、長榮女中改制為巴克禮中學、巴克禮女中看法 

五月三十日週日下午200~400,我參加後驛文史工作室「閱讀府城-在地文化講座」,地點在府城舊冊店3-公民美學講堂,邀請到台灣長老教會東門教會主任牧師羅仁貴 先生講「巴克禮博士對台灣的貢獻 」,羅仁貴牧師說巴克禮博士在被整理遺物時,發現他的褲子的膝蓋部份被磨破了,原因是為了台灣及學校的事務常對上帝祈禱,他是認真的基督徒,將生命交付給上帝,尤其對台灣的現代化及命運有幾個貢獻,分別為:

一、 對台灣宣教貢獻

巴克禮博士是英國人,於187565日來台灣,恰是馬雅各醫生來台的第10年(創建新樓醫院者),也是長老教會在台灣創會1865年的第10年。距今天已有145年,當時他們以醫療傳道,發現基督徒素質不好,因為宣教師的抽屜得上鎖,否則東西會不翼而飛,於是他特別重視品德教育史、誠實的心和真實信仰,要洗禮成基督徒前他要問信徒道理十分嚴格,他所傳道的地點為台南、高雄、屏東、岡仔林、左鎮、關仔嶺等平埔族的部落。

另外,他也到澎湖和東部的教會開拓,甚至他聽到東部有一個原住民青年吸鴉片,有一位教徒給他喝祈禱水,結果鴉片戒了,很有效,很多人搶著喝祈禱水止病痛,他不喜歡此迷信的方法,決定冒著被砍人頭的危險走一趟,改變他們的信仰。他於188144日從屏束東港出發乘船到成功鎮,在當地傳道,對洗禮的人要求先做功課且問道理每人至少二十分鐘,也曾在卑南地區住宿過,當時他的夫人也要去他勸夫人不要去因為萬一他被山地人斬頭祭祖,至少還有家人活著夫人回答說耶穌基督被釘上+字架為了福音緣故也願冒險前去。

二、 在教育方面奉獻

        他將一生中的其中六十年花費在台灣現代化教育,1876627日創立「台南神學院」擔任校長三十多年是第一所西式大學也任教執章院務1890牟回英國休假,演講「台灣宣教的構想」,是到建築台南神學教室的計劃,如何栽培當地人傳福音,他的房東一聽需要一千英鎊表明「我來捐」才有此善行1903年落成已成為台南市古蹟列入台灣歷史建物百景之一。

為了提升神學院學生的素質,他於1885921日,創立長老教會中學,首開台灣現代化中學教育的先河,成為台灣最早設立的第一所西式中學。他非常重視英文,所開出來的書本皆是英文,並聘英國來的余饒理先生,擔任首任校長,先在新樓宿舍上課,收四十名學生,借用太平境教會集會,1915年才遷到今天長榮中學的校址,即林森路二段79號。

他是電學博士,重視理化課程,當時募了一筆款蓋了物理、化學的實驗室;而後來成立長榮女中,也付出不少心力,培育了許多女性青年的社會成就。

因此,長老會起源自十九世紀後半葉,當時以大甲溪為界的南方是英國長老會的教區,起步早規模也較大,成員以蘇格蘭低地人為主,包括馬雅各、甘為霖、巴克禮、蘭大衛、梅監霧。大甲溪以北則是加拿大長老會,過程幾乎是高地人馬偕一人的宣教王國。

 以前許多人不識字,於是巴克禮博士推羅馬音拚字法,並開聖詩班,然後再開聖經班,以教讀聖經意義。雖然這些老一輩的人不識字,但接觸後,很會拚讀聖經。

羅牧師說,他以前當兵,寫信給不識字的媽媽,媽媽回信時卻寫羅馬拚音字,讀出來的音是道地的閩南話,人家還以為他媽媽會英文呢!

三、 文化上的貢獻

要從事羅馬拚音宣教工作者,本身的漢文一定要好,且能熟悉閩南語,而巴克禮博士即具有此種親自翻譯聖經的能力,並於1933年出版「羅馬拚音聖經」一直沿用至七十年後的今天,仍在用這本聖經。他同時又創辦台灣第一家出版社,發行第一份報紙,名為「府城教會報」,完全以台語發音,羅馬拚音發行。而印刷機也是從英國運來的二手機器,巴克禮博士為了印刷品可費了一番功夫學習拼裝及排版,才能順利推行文化社會的工作。

四、社會上的貢獻

巴克禮博士對台南市最大的貢獻為,1895年的甲午戰爭,清朝戰敗,台南守軍劉永福逃亡大陸,日本大軍準備接收台灣。

日本大軍來到二仁溪太爺地區,無人敢去交涉,為了避免台南市成為戰火的灰燼,最後台南士紳集會,派了包括巴克禮博士等二十多人,冒著生命危險,到二層行與日軍第二軍團司令乃木將軍會面。

乃木將軍尊重其為英國人且基督徒,答應不殺害台南市民,台南市區才免於炮火洗禮,待乃木將軍升任台灣府總督時,頒給他一個第五等勳章,以玆表揚他對台南市民的貢獻。現在有人希望能找到一百年前交涉的地點,在嘉南藥學院附近奠定一個紀念碑,能為歷史做個見證,也盼望多一個古蹟觀光的景點。

五、人格者的精神

    巴克禮博士出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於1935年逝世埋葬於台南基督墓圉享年87歲在他86年歲月其中的60年給了台灣。

他生日的18651121日那年,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主,立誓追隨主,簽了一張「獻身契」,每年的生日都得簽一次,直到他44歲娶了夫人,也要求夫人對主忠貞,且在「獻身契」上簽名。19341121日是他最後一次簽名,因為他的逝世,人們才從他的遺物中發現這張充滿簽名的「獻身契」。

20036月台南市政府將台南市第18號公園,改為「巴克禮紀念公園」即將於65日至6日,慶祝七周年,「巴克禮紀念公園」在台北很出名,台北人搶著要來看,羅仁貴原以為這地方小,樹少,又比不上台北的大安森林公園的有好幾公頃,不太喜歡帶北部的人來看,但是妙就在此公園,名為「巴克禮紀念公園」,其意義乃在尊重此人的精神,也得到世界建築金獎,今天台南市政府爭取到生產路九公頃的台糖土地,和台糖談條件變更名目,再加上台南鐵路地下化工程一旦動工,陸橋不見,增加更多的綠地空間,德安百貨公司增加鐵路地下化的一站,讓更多的人來到「巴克禮紀念公園」,了解巴克禮這個人對台灣的貢獻。

羅仁貴牧師說,他曾在淡水中學、真理大學服務,教會派了一團人到馬偕的故鄉,向加拿大安大略牛津郡的郡長,說明馬偕對台灣人的貢獻,感動了郡長及郡民,紛紛認為怎麼在百年前,咱家鄉有一個人到台灣宣教,並做了重大貢獻,他們居然不知道?於是派了一團人前來淡水訪問,在馬偕紀念日,也派了一群穿裙子的風琴笛隊前來表演,表彰馬偕對其祖國的奉獻,淡水和牛津郡成為姊妹郡。

現在的台南市東門路一段187號,原本叫「台南東門教會」,但台北嘉義鳳山也有「東門教會」,為了紀念巴克禮博士現在改為「台南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但其知名度仍受限。

我在提問時說,何不將長榮中學、長榮女中改制為巴克禮中學、巴克禮女中,或者也將長榮大學改為巴克禮大學,這樣全國人民一定很訝異,且馬上認識他,因為在百年前是前兩所中學是他所創立的,他有資格擁有這個名號,羅仁貴牧師說這個建議很好,他怎沒想到如此有創意的舉動,回去後會和其他人商量的。

我這兩天看精美的長榮中學招生雜誌,印刷紙張銅版紙,惜內文連創辦人巴克禮博士隻字未提,幾千、萬本刊物印下來都未刊載其名字,唉!看得心很冷,連自己的先人都不提一下,難怪大家不曉得巴克禮博士是誰?

巴克禮博士,你對台灣的貢獻,何其壯哉!

歡迎轉載,如有錯誤,敬請指正。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散文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