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眼裏,似乎很難第一感覺就把以色列的食品和“美酒佳餚”聯繫起來,因為他給我們太多關於宗教和信仰的聯想,這也難怪在上海能夠真正品嘗到地道以色列食品的餐館屈指可數。但是就是這樣一片土地上,到處充滿了神秘的色彩,在《聖經》裏被讚譽為“牛奶與蜂蜜的土地”,意思就是說各式各樣的食品,層出不窮,豐饒富裕。其實,以色列的食品烹飪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受到歐洲,中東,北非,拉丁美洲和亞洲的深遠影響,不同的烹飪藝術和迥異的飲食習慣彙集在一起,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形成自身的特點——熔爐風格。
以色列人對於食品原料的挑剔,是其他民族和國家所不及的,那是因為猶太教有個“考舍爾”教規,規定了許多不能吃的食物。那麼,在這片“牛奶與蜂蜜的土地”上,到底有哪些特色食品可以讓人盡情享受?三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熔爐”風格的獨到烹飪,又帶來哪些不一樣的體驗?也許您可以在富豪環球東亞酒店近期舉行的“以色列食品節”上找到答案。
胡姆斯(Hummus)
披塔(Pita)是當地最受歡迎的主食,大多為圓形面餅,外形有點像麵包,又有點類似於中國北方的夾饃,但比夾饃更大更薄,中間是空心的,像個口袋,所以也有地方把它叫做口袋麵包。在以色列的麵包店,食品店或是超市里都能找到這種保存方便簡單的主食。披塔的製作過程並不是十分的複雜,當地人在家裏也能烘制,但前提是必須事先將爐子加溫到一個很高的溫度(據說最起碼要在220度),先前的加熱工作很重要,否則經過發酵的麵粉很難蓬鬆,也很難形成口袋的形狀。和中國的夾饃一樣,在吃披塔之前要往裏面填入各式的醬料,可以是沙拉,但當地的猶太人更喜歡往裏面加入一種叫做胡姆斯(Hummus)的醬料,這是一種純手工製作的豆製品,把煮好的鷹嘴豆磨碎,根據個人口味加入不同調料而加工成醬料。在以色列,幾乎人人都會做胡姆斯,可以說它是以色列食品中的傳統精華了!據說,阿拉伯人所製作的胡姆斯最棒,沿襲著千百年的手工製作流程和嚴格的選料精神,絲毫不因歲月的變遷和現代工業的發展而有所改變。
法拉費(Falafel)
提到胡姆斯,另一種不得不提的以色列食品就是法拉費(Falafel)了,它的原料就是胡姆斯,只不過不同點在於前者是糊狀的,而後者則是一個個小丸子的形狀,金燦燦的,可愛的誘人,稍帶一些辣味。關於法拉費的起源,有人說它是由埃及人創作的,阿拉伯人把它帶入以色列國土;也有人說它是純粹的以色列食品,兩者的差別在於:埃及人選用的是一種扁扁的白豆,而以色列人所選用的是鷹嘴豆,但不管選擇什麼材料,要想使法拉費鬆脆,麵粉和胡姆斯的比例至關重要。品嘗法拉費的方法,可以是把它們塞入披塔,蘸著優酪乳汁,或是當地特別的一種芝麻醬一起吃,也有人把它單獨作為食品,炸出來後直接品嘗,十分的鬆脆,相當美味。
以色列葡萄酒
提起葡萄酒,也許會想到澳大利亞,那裏的葡萄酒都帶有陽光、沙灘的歡樂,或是法國,醇厚圓潤的酒液如同浪漫的情結,帶來不盡的回味……但我們都忽略了中東是葡萄栽培業的故鄉,在這裏,葡萄酒釀造業的歷史可追溯到《聖經》時代,所以把這裏的葡萄酒稱之為“古老的美酒”一點也不為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天氣孕育出優良的葡萄品種,經歷三個不同階段的發展,以色列的葡萄酒釀造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現在。在全世界各地高檔的場所,都能找到精品以色列葡萄酒。
在以色列的餐桌上,很難找到山珍海味(根據“考舍爾”教規,豬肉、蝦、蟹等食物是不能食用的),但卻隨意的就能找到橄欖;沒有精緻如藝術品般的雕刻和擺放,卻能最真真切切的體驗健康食品的美味;少了一份刀叉的矜持,多了一份用手拿食物,蘸上調料,大快朵頤的豪爽……這樣的體驗,又何嘗不是美食所帶來的享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