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去了精神科。陪一個朋友去看診。
我們坐在候診室,人三三兩兩坐著,牆上播放著沒有聲音的晚間新聞,政黨候選人瞪眉豎眼地批評著對手,無聲的字幕兀自憤慨地佈滿了畫面,似乎情緒都被關在電視裡釋放不出來,空氣中有種淡淡的迷離感。
診療室忽然冒出一聲醫生的怒斥,坐下!隨即從門後傳出一個女生歇斯底里的哭喊聲,斷斷續續地忽大忽小,分不清那是有意識的怨咒還是無意識的恐懼,朋友聽了直說想閃人。過了十幾分鐘,診療室門打開,一個中年瘦削的婦女走出來,護士緊跟著出來,低聲喚了坐在後排的警衛,快速交待了說,看一下她,帶她去外面...婦女出來坐下,低著頭不知道在生誰的氣,胖胖的警衛坐在她前面,一直保持警戒地偷瞄她,好像在觀察一顆定時炸彈。
不一會,有義工推了輪椅來,連同警衛將婦女帶走了。我看看左前方,有一個清秀的高中女生,雙腳不良於行,她坐在輪椅上,腿上還攤開著生物課本在讀,陪她來的也只是另一個高中女生,一直嚷著餓,但輪椅上的女孩漠然地抬頭看了一下之後,依舊默默地看著課本。
右前方,有個胖胖的婦女,拎著兩大袋大賣場的塑膠袋,裡面裝了滿滿的菜跟個人用品,輪到她看診的號碼,她沉重地站起來,把兩大袋東西慢慢地拿起來,慢慢地走進診療室,隔了十幾分鐘,她又慢慢地拎了兩大袋東西離開。
有個高高壯壯的中年男生,忽然坐到我們前面,他身上陳舊的汗衫,散發著經年累月的汗漬味,他一坐下,從頭到尾就穩穩地直視前方,不像我們一樣地東張西望...再前面有個女孩,一個人低頭打著電動,過關的音效大聲地充滿著整個候診室,在沉默的空間中顯得有點過於興奮...
還有左後方一個理平頭、胖胖壯壯的國小男生,隱約聽到他的母親跟醫生述說著狀況:錄影機、同學、嘲笑、欺負...的字眼斷斷續續地傳來,診查結束後門一開,我看到醫生站起來,摸了摸小男生的頭,應該是在要他加油之類的...小男生抬頭看著醫生,稚嫩的雙眼或許還不知道自己身上發生了甚麼事...
這是精神科門診,置身其中,不由得感覺每個人的行為,都散發著微微的異樣;人的心靈有著一道道防線,在哪一道防線消失時,人必須選擇來尋找心的醫生?我想著走出這裡之外,那冷漠低頭苦讀的女孩、手拎兩大購物袋的胖婦女、辛苦劬勞散發汗味的壯年男子、歇斯底里抱怨心情的瘦削女人,甚至只顧著低頭打電動的女生,和那活蹦亂跳的國小男生,他們跟我們有甚麼不同呢?或者說,我們是否也是他們其中的一個,而我們不自知?
我想到一個業界有名的高階女主管,掌管很多人的生死大權,她會因為有人買錯便當而勃然大怒、會因為開會時沒人要跟她坐一起而狂哭、事情一超出她的控制,她就會給予屬下嚴厲處罰;她24小時不睡覺,隨時上網掌控底下每一組人的工作進度,即使凌晨三點,也沒人敢稍微鬆懈。
我想到某任男友自律甚嚴、律人也甚嚴的生活規範,只要在他井然有序、一絲不苟的昂貴小套房中,不小心灑出一滴水,就會被嚴厲地斥責,甚至不惜以貶低的話語謾罵身邊最親近的人;他一直以來找不到快樂的事可以分享,找不到感動的時候可以擁抱,每天唯一的休閒就是拖地、洗廁所、擦燈泡。
我想到同學的母親,數十年來,每天都讓自己忙到凌晨三四點,每次購物一定要買到澎湃才罷休,每作一次菜都像在作二十人份,年菜一定要買兩份,所有亢奮情緒都灌滿在她的日常生活裡,但面對自己母親的過世,卻漠然帶過,連自己女兒都忍住一個禮拜不講,而後繼續埋頭忙著一大堆不知為何而忙的瑣事。
我想到一個很久的同事,嬌小可愛,每次工作的每個老闆,似乎都會欺壓她,而她就用無盡的眼淚與軟弱與無能為力,挾持她身邊親近的人與每個朋友,抓住每個人哭訴自己遭受的天大的委屈與不公平,年復一年,朋友們從幫助、鼓勵,慢慢才發現一切都是徒然,或許是她自己一直情願當個受害者。
走出精神科、走到沒入黑夜的醫院外面,燈火仍亮,人們依然匆匆,而這個精神科以外的世界,就是真的正常嗎?會不會這整個世界,才是一個最大的精神疾患集散地?很多人其實都危顛顛地生活著,情緒脫軌或封閉、關係緊張或疏離,讓身邊的人痛苦、不解與擔憂,然後繼續遊走在這看似現實的世界中,卻過著荒謬難解的日子。
或者,我們每一個人都沒有差別,從悲觀到憂鬱、從衝動到躁鬱、從完美到控制、從作夢到妄想...兩者之間往往只有一線之隔,我們只能常常慎防自己的心靈從鋼索上墜落,而在墜落之際,有人可以幸運地拾起,有人則暫時漏接而已。或者,當我們硬撐著以為可以承擔一切,但生理跟心理卻宣告放棄潰堤時,有人只是選擇面對走進精神科,有人只是選擇堅持不進去而已。
- 24樓. 魏承頤2010/09/25 21:50這是現代人的悲哀?
現代人的壓力都很大
不論年紀或多或少都有不為人知的壓力吧!
勇敢有覺知的會勇敢的去面對這類問題
有些人卻選擇逃避,寧願自己躲在象牙塔裡
其實,生心理有問題不要避諱就醫
要勇敢面對才能解決問題
- 23樓. 新天新地2010/09/14 08:04精神官能症
能走進精神官能症門診者叫做有病識感 這樣的病人叫做情緒上的感冒 若睡眠還算可以加上流汗運動及醫生處方的服藥 積極開始聆聽自己靈魂的聲音若能再找到信仰就有很高的康復機率 相反的就較無病識感 所有的人都認為他生病只有他自己不認為 那就很嚴重 其實這些人充斥在我們身旁 包括同事或鄰居朋友 因為看不出來 但卻是顆未爆彈喔!
禱告是人類最早的心理治療 主耶穌才是最好的醫生 但只有自己認為是病人才會找醫生 因為醫生不會找病人 精神官能症是新世紀的人類黑死病 但願人們能對自己好一些 常常與自己心靈對話 不要長期壓抑自己 祝福大家!!
- 22樓. 少葷多素2010/09/09 01:43真是好文章!
真是好文章!謝謝!
肇 於 2010/09/15 12:39回覆 - 21樓. 溫哥華 千里傳音2010/09/07 03:17
- 20樓. 心理師Rachel2010/09/06 22:10夢醒時分
樓下Mable說得對,生病有其生理、心理等因素,陪伴者切忌說「你想開一點就好了」這一類欠缺同理心的話,那是於事無補的,反而會將病人推入更陰黯的深淵。
我去看了你說的那篇文章。是的,我「確診」他生病了,最可怕的是,他毫無病識感;會追來繼續表達婚姻之約照舊,就是明證。(好險,妳夠理性,沒答應他。)
你說得對,這像一場夢,夢醒了就好。
嗯,陪伴也要對方願意吧,很多人都很不清楚自己的問題...
其實經過那一段
雖然傷痕累累
但走過來才發現,我是真的很蒙恩典
但也發現
一個有狀況的人不只是自己的問題
他們對身邊的人帶來的傷害、痛苦,更是加倍的深...
肇 於 2010/09/07 13:31回覆 - 19樓. MABLE2010/09/06 19:42我曾陪伴過
從燥鬱 憂鬱 平穩了
因她中斷藥物再犯 燥鬱 憂鬱 的同學
這過程好辛苦
其中有生理因素 體質較敏感
又遇大挫折使然
我的經驗就是 救醫 陪伴 聽他訴說
千萬別說 "想開一點就好了嘛 " 類似這些語言
Mable - 18樓.2010/09/06 15:59對號入座
「我想到同學的母親,數十年來,每天都讓自己忙到凌晨三四點,每次購物一定要買到澎湃才罷休,每作一次菜都像在作二十人份,年菜一定要買兩份,所有亢奮情緒都灌滿在她的日常生活裡,但面對自己母親的過世,卻漠然帶過,連自己女兒都忍住一個禮拜不講,而後繼續埋頭忙著一大堆不知為何而忙的瑣事。」<=有時越是在乎的事,越會裝出不在乎的樣子。也許母女間有什麼心結。
至於妳的最後一句,一定是在說我。
- 17樓. 芸之2010/09/06 14:33覺得~
現在精神病真是文明時代下的產物,讓人不禁覺得精神科醫生的專業和道德都很重要。只 是有些病是無藥可治。
我同事弟弟常常失眠頭痛心跳好一陣子,前陣子去看精神科被診斷出有精神官能症,雖然有按時服藥,但還是依舊如此。醫生說他如果不改掉他性急緊張兮兮不知變通個性,就算吃再多藥也無濟於事。
沒錯
但有時人就是很難改變
明明知道問題所在
卻不知道要怎麼改變
結果生命就一再地在相同的痛苦中循環...
為此,
我真的為我每個身邊的人、每個來到這裡的人
祈求上帝
醫治我們生命中的傷痕,給我們改變的勇氣,得到更輕省更平安的生命...
肇 於 2010/09/07 13:26回覆 - 16樓. 相視而笑,莫逆於心....2010/09/06 13:59我想到
曾在醫院服務的那一段時間
有一位同事因為老公有外遇, 她非常愛她的老公, 無論如何也不離婚, 她把自己逼的快瘋了, 所以求救醫生, 但幾次之後, 她說看了診以後讓她更焦慮, 醫生只要看見她走進診療室的眼神, 不用她開口, 就看得出她想說什麼, 所以沒等她開口, 就先訓她.....她說醫生比她更歇斯底里.....
那段時間我也是聽她訴苦....從同情到躲避.....
所以即使有時很憂鬱也不想看醫生也不想訴苦.....
天寬地遠 雲淡風清 - 15樓. ♡ 綾子♡2010/09/06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