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 識 自 己
想一想自己有什麼才華、恩賜?有句俗話說,天生我材必有用,
被造成為人類並且生活在這個時空裡,應該有個目的以及特別
的意義吧?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的,如果能認識自己,且活出意義
來,這就是幸福。
讓 人 感 動 的 生 命
多年前在校園裡看過一部電影,情節不太記得了,但是多年來
腦海裡始終留下深刻的印象。說不清是什麼 -- 是音樂? 是跑步
的身影? 還是影片所代表的涵意?多年後再看它的影評與介紹,
才有些了悟。原來,影片中主角所活出的生命是我心所羨慕的。
上帝給我飛快的雙腿,是叫我在跑步中榮耀祂。─ Eric Liddell
「我相信上帝造我必有目的,祂讓我跑得快,我跑步時,可以
感受到祂的喜悅!(I believe God made me for a purpose,
but he also made me fast. And when I run I feel His pleasure.)」
── Eric Liddell
現在就來看看這部電影 --「火戰車」的相關介紹:
1981年,第五十四屆奧斯卡金像獎爆出了大冷門,一部小成本、
小製作的英國電影「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擊敗了原本
呼聲很高的「金池塘」(On Golden Pond)和「烽火赤焰萬里情」
(Reds)等片,奪下了「最佳影片」的大獎。這部電影總共獲得四
座金像獎,除了「最佳影片」外,還包括「最佳原著劇本」、
「最佳服裝設計」和「最佳原作配樂」。
這部影片的片名是取自英國家喻戶曉的歌曲中的一句歌詞:「把蘊藏著
希望之火的箭給我,把火的戰車給我,我絕不從精神戰爭中退卻。」
劇 情 簡 介
影片敘述1924年巴黎奧運會中,英國兩位參賽者:來自蘇格蘭傳教士家庭
的傳教士 Eric Liddell、劍橋大學學生─猶太商人之子Harold M. Abrahams
奮鬥邁向奧運田徑賽之路的故事。
這兩位短跑健將首次短兵相接是在國際一百公尺的賽跑中,結果艾瑞克贏了!
這讓從來沒有嚐過輸的滋味的哈洛,受到嚴重的打擊。哈洛為打敗艾瑞克,
特聘職業名教練,雖遭校方質疑,仍執意孤行。
而艾瑞克,卻發現奧林匹克預賽是在安息日舉行而申請自動棄權。英國王子
、大 會主席、總理事,一齊對他施加壓力,他仍堅持原則。結果,隊友中
已先馳得勝、 獲得一面金牌的林賽,提議把不在星期天舉辦的四百公尺參賽
權讓給艾瑞克,而 解決了當時惱人的僵局。報章雜誌均以頭號標題,報導著
這位不肯在安息日出 賽、自動棄權,視「上帝比國王還大」的艾瑞克事件,
大會發言人說他是宗教狂。 但是,英國首相卻讚賞他,說是有原則的好運動
員,應引以為傲。在眾人矚目之 下,艾瑞克終於勇奪四百公尺大賽的金牌。
情 節 精 選
哈洛猶太人的身分,讓他總認為全世界都在與他為敵:「我常覺得有種痛苦,
卻無能為力,有種憤怒,覺得被羞辱。有時我想,是我自己胡思亂想,但是
從人們 看我的眼神、或握手時的冷淡,我可以聽得出,他們話中有話。所以
,我要把他 們一個個打垮,讓他們全都跑得喘不過氣來。」
艾瑞克出去宣教前,承諾要賽完奧運:「 神讓我跑得飛快,當我跑的時候,
我感 覺到祂的喜悅,也感受到真正的滿足。」
艾瑞克的講道深具恩膏,對著一群仰慕的會眾,他說:「你們來是想看人贏,
巧的是,贏的人是我。拿信心和賽跑做個比較,兩者都很艱難,都需要集中意
志力 與靈魂的潛力。當贏者跑到終點,大家都很興奮,但興奮能維持多久?
我希望能 給你們一些更持久的東西。可是,我只能指路,我也沒有贏得比賽
必勝的秘訣。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形式跑,可以讓我們堅持到終
點的力量來自何處 呢?讓我告訴你,這力量是由內而生的。耶穌說:『注意!
天國本在你心中。全心全意地尋求,你一定會找到的。』 這,就是如何堅持
跑完賽程的力量!」
艾瑞克拒絕主日參賽,在眾人的壓力下,心裡很掙扎。他跑,是為了神的名;
棄權,也是為了神的名。
當天,他在教堂裡講道:「以賽亞書第四十章記載:『看哪!萬民都像水桶裡
的一 滴,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塵。祂使君王歸於虛無,使地上的審判官成為虛空
。疲乏 的,祂賜能力;軟弱的,祂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
也必全然 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
奔跑卻不困 倦,行走卻不疲乏。』」
結果,第二天的賽程中有人疲乏,有人跌倒。可是,艾瑞克在運動專家們都以
為他早已精疲力盡的時候,卻勇奪冠軍。
而哈洛呢,在職業教練的指導下,艱苦鍛鍊,雖然也奪得了一面金牌,可是賽後
的他,卻感覺到特別失落:「二十四年來,我從不知滿足為何?我汲汲地營求,
只為了跑、為了贏,卻不知道在追求什麼?贏了又如何?我早已嚐過失敗的滋味
,但如今我卻更害怕這贏的時刻。」
評 析 與 反 思
哥林多前書第九章25節這樣記載:「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
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哈洛與艾瑞克,可說是這段經
節最佳的詮釋與對照。
雖然哈洛計較鑽營地拿到了他夢寐以求的金牌,但他的惆悵卻讓人聯想到人生的
真諦究竟為何?是否真是一場無謂的追逐與爭勝,至終卻仍是虛無。而艾瑞克則不
是盲目地為了比賽而爭勝。比賽中,他謙遜有禮又充滿愛心,賽前賽後都讓他的
對手們驚訝與佩服,不得不說他有神的同在。最後,他終於啟程去到中國宣教,
甚至死在中國。
看哈洛與艾瑞克賽跑時的神情,就可以體會到兩人的迥然不同:哈洛跑步,緊張
不安、患得患失、瞻前顧後、提心吊膽。而艾瑞克呢,賽程前後,他始終悠閒自
在,關懷、敬愛其他的每一位賽友。因為他更感恩與欣喜的是, 神能賜予他與
大夥兒一起參賽的機會。
看艾瑞克的跑,最精彩!他仰頭張嘴,彷彿奔馳在飛躍中,享受體認神同在的
喜樂與讚美,讓人有種泫然欲涕的感動。光是看這個鏡頭都會讓人想哭,好比
他所引聖經上的話:「如鷹展翅上騰,奔跑卻不困倦」。
人生就彷彿那數不清的競賽與爭戰,充滿了懷疑、不安與懼怕。難忘哈洛那張
落寞、吃驚、羨慕而又質疑的臉上,實在是最真實地寫盡了人生的摸索和尋問:
我們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以上資料主要來自<婁曉蘭>所寫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