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枋橋,穿過黃石市場,在留侯里這裡,我看見你。
歲月從水塘裡升起來,拱成一彎小小的石橋,開始了一段段青瓦紅牆的故事,我安靜行過,不驚動水流聲。
風擦過城垣,柳絲輕拂池塘,人影在曲折低矮的甬廊、廂房挪移,日光攀上窗欞的螭虎背脊,映出瑬金的螢光;斜斜地,細雨飛燕,朴樹籽滴答彈落地面,咀嚼古詩詞的書屋將文字汲入腹笥,在巨大的藻井穹窿下,你溫良地圈寫自家輝煌的商宦家史。
持墨條細研硯池,提起狼毫飽霑潤濕,精巧勾畫出亭榭簃閣,「晴空是我的、飛簷是我的、綠樹小徑是我的。」你將心情揮灑在白堊牆上,而今猶閃爍著未乾的漬痕…。
垂一細竿,繫著紅蜻蜓,扯動湖心,倒影中,時光波紋徐徐鬆動;來池畔浮生偷閑一下,你意在近山、遠山的峰巒澗谷,不在得魚與否,環珮碰敲叮噹作響,與草間的行吟歌者,共錄製一張愜意的夏日美聲唱盤;我戴起遮陽帽,散步在榕樹濃蔭下,乾渴了,飲落一口冰涼的礦泉水。
水,是園邸裡的無名功臣,可以養蓮荷、防祝融、可以搖櫓泛舟、可以凴欄鑑影吸殘響,與薰風合起來更成就了好風水;也只有一方靜水,方足以將天心平滑收納,與飛鳥雲霞共徜徉;觀覽著,不覺再入喉暢飲一口冰冽的甘泉。
山水和亭閣自然地流轉,於柳暗隱跡之中,平平仄仄,不期然又巧妙地探出了花明的洞天。宛如淙淙的七弦琴,以手指托擘抹挑,錯綜的宮商角徵羽音,陰陽相混相生,生生不息,總是悅耳、清明。掩映中,隔著一叢樹隙、一片花牆、漏窗,發現,你也來到這兒──舒卷、吟哦,噓,我不驚擾一聲鳥啼,旋身,揹起相機又投入另一處幽山秘水的空間裡。
在這裡,綠水上的一座演藝廳,戲亭子與齋前軒亭對望,假山與壁垣對望,我們望見彼此;迷你包廂、迴廊和橋上,影子們一一找到自己的位置,或站或坐或彼此挨近。
啪!紫檀木拍板才一夾闔,隨即從女伶嘴裡迸吐出古韻──「風打梨 霜降柿 燒嘮燒…」,渾厚的尺八低沉扶托起鶯囀,與池中的月色共諧振,二弦、三弦和四弦橫抱琵琶接續拉彈,嘈嘈切切,樂音繚繞悠揚不絕。
(我聽見園子裡的草地上,正咚咚掉落幾顆蓮霧果實。)
你原鄉漳州和鼓浪嶼的秋風吹起時,熟透的好水梨、被霜露親吻過的紅柿子,和拿剛出爐的燒餅包捲薄切肉片來享用,那種幸福的滋味常讓你思念不盡。
「狀元紅 蛀核荔枝 含糖龜…」,侍者端捧上來各式綠豆鳳眼糕點,為賓客斟倒熱茶湯,「倚涼亭 賞牡丹 舉目看 光景好…」,此刻花好月正圓,水鏡倒映著油紙大燈籠,微風拂過蓮心、波心;「心越酸誤阮只處瞈 阮情郎…」,女子愈唱愈激昂,「對景傷情 割吊腸肝…」,鑼鼓弦管緊揪處,直身緩緩從太師椅立起,眉心一蹙,音調突轉,宛若客途秋恨,千斤萬石的愁緒,頃刻,從白晧的齒間全吐放,跌宕落入末句,柔媚舒緩無限嬌憐── 「…見景傷情 那是割吊阮腸肝。」烏亮亮的拍板順勢在胸前俐落收束,清脆煞尾,眾聲同步寂然…。
餘音嬝嬝,人影逐漸起身陸續離去,繡花鞋、皮鞋窸窣擦磨著紅磚地板,瓦簷雨水滴落,銅鑼聲沉入了池底,只留下間歇的蛙鳴、唧唧蟲籟;出將、入相,我們對望,在彼此精采的人生戲台上,揮了揮手,互道聲珍重…。
還是在人間。
( 江之翠劇場)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6樓. 台灣蝴蝶夫人2011/09/27 00:12今昔
大概是新創作的樂曲.江之翠演出的風格不太像南管.
比較活潑.華麗.笛子表演伴奏上音樂色彩較明亮.少了點韻和靈氣
記得每年去鹿港都去城隍廟感受古廟中南管樂聲與人聲彼此錯落
的聲音.好感動.猶如在時光的隧道中......
鹿港龍山寺的聚英社是我最初尋幽探訪的一處南管重地,緩慢、雅致、輕巧、綿長、寧謐,像不斷咀嚼的茶湯、書法、太極拳,中國人的深層底蘊在南管音樂裡浮沉。(這樣的古老精神在當今日本雅樂裡還能聽、看見舊日的真實光采)
也思 於 2011/09/27 11:20回覆 - 15樓. 清風荷語2011/01/27 23:59賞讀
這散文寫的真好
我得好好學習學習呢
賞讀啦...
好風好語來吹拂,真舒暢,想念夏天! 也思 於 2011/01/29 11:44回覆 - 14樓. 捕光捉影 ♪ 答案揭曉2011/01/27 15:18好筆力
讓捕光直接想到《明湖居聽書》和《琵琶行》。寫景、書情、擬聲、摹境,均屬高段。拜讀了~~~補光捉影這麼一提,我去重讀了一遍劉鹗與白居易兩位先生的文章,才驚覺古文對我們現代人的深遠影響。謝謝你的溢美,也思從小學到研究所考試一直是班上作文最優(但從不循既定章法書寫,倒不曾被指派去參加校際的比賽),之後以音樂(作曲)為職志,近幾年才頻繁握起滑鼠打字,上了潤滑油感覺已逐漸磨掉硬繭稜角。音樂,是用聽覺器官來理解內容,如何地試圖用文字去解釋,皆會犯了〝錯〞(任何兩人之間的聽覺經驗、想像力的歧異更大);因此只能去描寫「個人」的〝感受〞和〝感動〞,且常需以誇飾法表達,雖然我也曾歷經幾次音樂之耳頓悟(開了孔竅)的經驗,是的確有劉、白二位先生描述的心靈瞬間強烈衝擊的狀態。
因此,也思以音樂之眼,來聽文字之絃外餘音,讓二者有異曲共鳴之效。
也思 於 2011/01/29 16:25回覆 - 13樓. 巴代2011/01/20 12:12拜讀
也思的文章,深度厚度具足,讀起來舒透!感謝巴代老哥讚賞,老哥的文筆也寫出山脈土地的深廣,史詩般優美。 也思 於 2011/01/23 14:09回覆 - 12樓. 桂花兒2011/01/18 23:56欣賞
筆下如行雲流水
內蘊深藏
不是三兩天功夫
現在正是台灣新春桂花盛開時節,祝溫馨滿懷。感謝您的讚賞。 也思 於 2011/01/23 14:11回覆 - 11樓.2011/01/17 12:42有感覺
您好!看著這篇文章竟彷彿聽到流水,花鳥,感受到風拂,夜涼,倩影裊裊,夾雜其間竟有鼓弦絲竹飄蕩而來, 真是好感受!真正的美,在於colorant您自己的深蘊與文字的共鳴,願這樣的美,常存於我們心中。 也思 於 2011/01/18 21:00回覆 - 10樓. 也可2011/01/16 22:32.....
我常往返淡水探望母親,怎就沒這機緣聆賞呢.......我倒想起你介紹過的老張燒餅(士林)~真是好滋味啊。世界真是小小小..... 也思 於 2011/01/18 21:04回覆 - 9樓. 香 川2011/01/16 02:36夜安
好美的文章。
穿梭在時空 幽幽情懷
光陰 柳塘邊排徊
杵 斜影兩頭瞧
灑旋音 綠波上繚繞
遙憶 如詩如調
也思' 的文筆真好
兩度的林家園邸遊賞,激起對她歷史的好奇,歷史~逝去的遠古光陰,在城市的一隅被封存凝凍住了,那裡面時光腳步依舊舒緩,人物景致依舊鮮明,我探索著古老的事物同時,也呼吸著自己新鮮的生命。
也思 於 2011/01/16 17:07回覆 - 8樓. 菜菜王道2011/01/14 14:06您好
您文章寫得真好!
好厲害阿!
-----------------------------------------
您好,我是惇敘校刊社的,
歡迎您有空到我們的校刊社逛逛
https://city.udn.com/8512多謝讚賞。^ ^ 也思 於 2011/01/16 17:08回覆 - 7樓. 清淺2011/01/13 20:19安安
同意莫莉說的
這散文寫得精緻極了
那穿白衣的是也思嗎
其他人怎穿黑衣呢
幕後花絮:
我,就剛好有一件新的白唐裝,一條新的黑西裝褲子,事前溫老師(背對鏡頭者,江之翠資深團員)聽了說「很好啊」囑咐我一定要出席;當天到塲一看,怎麼大夥兒都約好穿黑衣呀....暈倒。(本來演出沒有我的事,並沒想要出席。) 因此意外留下一張〝有模有樣〞的精采劇照囉。
(米蘭‧昆德拉說,現在的批評家都愛挖作者的私人怪癖好,好像有點道理...。
也思 於 2011/01/13 22:2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