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湧燈塔
2010/05/11 18:33
瀏覽975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東湧燈塔建於清朝末年中國海關全盛時期,也是中國西式燈塔草創三十年後累積豐富經驗的成果。燈塔於光緒28年開始興建,光緒30年落成,歷經民國2 、35、44、55年之數次整修。塔高14.2公尺,圓型塔身向上逐漸縮減,塔頂是半圓型穹隆構造,頂上安裝風標和避雷針。燈塔下方崖邊設有霧砲兩尊,現改增設霧笛一座,取代霧砲做為助航之用。
聳立於懸崖峭壁之上的白色燈塔,和崖下湛藍的海水相互輝映,格外引人入勝。燈塔後方建有附屬房舍,為英國工程師設計的十八世紀英國式建築,全部建築位在陡峭的山巖上,外觀古典優雅,建築物之間,全由曲折而上的石階相連接,正與馬祖聚落建築特色相互吻合。
站在房舍陽台上,極目遠眺,但見海浪在岩石間翻滾、騰越,激起一篷篷浪花,直教人興起遺世獨立、心曠神怡之感。
在燈塔後方海崖上,滿佈著馬祖地區特有保育類植物紅花石蒜,夏秋之際,粉紅花色與湛藍海景爭奇鬥艷,美不勝收。
東湧燈塔屬財政部海關財產,工作人員四名,多屬「父子相傳」,現今的陳寶銀主任,其尊翁是首任華籍主任管理員,早年也終身工作於此。雖然燈塔被視為東引最值得參觀的古蹟,但卻並未正式對外開放。不過,為顧及東引觀光發展,塔區大門常開,旅客可自行進入區內遊覽、留影。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