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091002〈風箏〉、〈孔乙己〉課後練習
2009/10/04 20:10
瀏覽2,245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一、魯迅在〈風箏〉一文中,如何表現他內心的痛苦?可從景物、修辭、敘事手法等方面探討之。(字數不限,越詳細越好)

20801

一般來說,風箏都是象徵開心、歡笑,在本文中卻是代表他內心的痛苦,這一點就讓主旨很突出,讓讀者眼睛為之一亮。另外,作者前段以他小弟的天真無邪來突顯後段的難過、自責。當小弟達到自己做風箏的最高境界時,卻被破壞殆盡,我覺得節奏感掌握得很好。最後,作者想去討他寬恕,以心理學的角度看來,作者心中已有假設的答案,只是想在別人的答案中確認罷了,小弟的寬恕,也就是遺忘,反而會讓作者有更大的打擊。

20814

        季節是冬季,似乎象徵著內心的淒涼,灰黑色的禿樹枝枒槎於晴空,似乎有一層烏雲籠罩在心頭。有別於此,放風箏的孩子們是無憂無慮的,而故鄉伴隨著春日的溫和,是沒有樹枝遮蔽的天空。當魯迅閱讀到關於兒童的書籍時,才體悟到玩具對兒童的重要性,以譬喻的手法寫玩具如同天使一般,而作者竟像惡魔般剝奪弟弟的童年。後來,魯迅彷彿心中吊了鉛塊,一直往下墮,難以擺脫又到不了谷底,最後雖希望獲得救贖,卻已太遲了。

20826

        文章開頭從北京冬季開始描寫,給人一種寒冷、悲哀的感覺。結尾以故鄉的春天結束,原本溫暖的春天,對當時作者而言,比冬天還更加冷。文章第三段描寫小弟隊風箏有多麼喜愛,因此破壞小弟的風箏罪惡感又更大。在一次偶然的閱讀,作者發現過去犯的錯,內心的煎熬漸漸增加。當作者想彌補時,只能求小弟原諒,心中也很期待小弟會原諒他,而小弟卻忘了這件事。從期待到絕望,給人更多悲哀的感覺。

20835

        首先由北京灰冷的冬天揭露他沉鬱的心情,再由風箏勾起兒時回憶,本應溫馨的童年回憶,卻因一次無法挽回的錯誤,又將他帶回孤寂的北方寒冬。魯迅從回想自己破壞弟弟的風箏開始,先有破了秘密的滿足感,再來用行動上的「憤怒」,運用「折」、「擲」、「踏」來表現,最後傲然的走了,和下文悔悟形成對比。魯迅為了得到弟弟的寬恕,想了許多彌補的方法,可是弟弟早已忘記此事,反而令作者更加痛苦,以「看天」反襯自己無法贖罪的悲痛。

21203

        從一開始描寫風箏在空中飛舞的樣子,就已經透露出一點點抑鬱的情緒,而後來提及他小時候對弟弟風箏的殘忍行徑時,顯現出他後來對這件事更加無法釋懷。在各個層面,作者都寫出了對比:孩童們放風箏的春天與嚴冬的肅殺;渴望得到弟弟的原諒,卻發現他已忘了這件事。最後作者自己走入冷風中,彷彿是自己處分自己,希望得到良心上的解脫一樣。

21213

        文章中後段,作者有兩個補過的方法。第一,和他放風箏,這與前面對風箏的厭惡有明顯的對比,然而作者已無法回到過去,顯現作者的後悔莫及。第二,是希望由建人的口中得到諒解,但是他卻已經忘記了。因此,作者認為自己無法得到寬恕,而只能帶著無法彌補的罪惡躲進寒冬中。修辭方面,作者欺負幼弟時具有鮮明動作的描寫,更表示作者深刻的回憶,影射作者深刻的悲痛。用「我的懲罰終於輪到了」表示這悲痛似乎是無可避免的,因為已無法得到寬恕,這痛苦會持續下去。

21227

        魯迅藉由不同的季節來象徵不同的心境。文章由北京灰冷的冬日揭露了他沉鬱的心情,而故鄉二月的春景本應帶來溫馨的童年回憶,但一次無法挽回的錯誤又將他帶回清冷孤寂的北地長冬,全文以「北京的冬天」起始,以「非常的寒威和冷氣」終尾,正象徵作者無從彌補的沉痛。

二、閱讀完〈孔乙己〉之後,請問你對這個人物有何感想?

(字數不限,越多越好)

20810

        孔乙己是大部分懷才不遇的讀書人的寫照。飽讀詩書,考取不到功名,賺不到大錢,當不了大官,有甚麼用呢?只好自暴自棄,幹些偷拐搶騙的勾當,偏偏又放不下讀書人的傲慢、自負,到酒館喝酒,雖然身上沒幾文錢,也沒甚麼功名,但就是擺出一副自己是讀書人的樣子,覺得鶴立雞群,不過在外人看來,沒有成就的人說些文謅謅的話,只是笑話。

20811

        孔乙己是舊社會當中窮苦讀書人的化身,他身上又髒又破,其迂腐不知變通的固執個性,展現出科舉制度下文人的想法整個被扭曲變形,他一個人身上的悲哀卻成為酒店內眾客人歡笑的焦點。但是他又有一習慣就是不欠錢,寧願去偷去拐也不欠,我覺得這是一件可笑的事,最後以被打斷了腿,被當成「大概死了」般對待,暗示畸形的社會模式將會被打破。

20819

        孔乙己,科舉制度下的犧牲品,表現出下層階級的讀書人屢試不中、不知變通的人生想法,即使自黑髮至白髮,仍遵循著世上唯一出頭方法的科舉之路。在這個故事裡,我看見的只是迂腐,要知道「上天關你一扇門,定會開你一扇窗」。科舉是出人頭地的好方法,但不是人人從出生開始就有這樣的天賦和資質,自我意識不足的人,可能就會葬送自己的人生於世風敗壞的考途,對此,教育不是框住人民思想的牢籠,而是將知識精華轉為邁向理想的道路,身為受教者的我應該以此為戒。

20826

        孔乙己是一個為了科舉而活的讀書人,取消科舉後,他不但失去目標,又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做抄寫這種工作。又因脾氣差,連工作機會都沒有,不得已去偷東西。東窗事發後,還用歪理為自己辯解,想維護讀書人的面子。讀書人原本應該被尊重,而孔乙己這種只會讀書,賣弄學問的人,只好淪落到被人嘲笑的下場。孔乙己代表的就是社會下階層的人,給人一種想同情卻無法同情的感覺。

20827

        孔乙己是個生活貧困的可憐人,在舊制度的影響下,因無法取得功名而窮困潦倒,必須用偷東西的方式才能過活。然而,因他是讀書人,卻身處下層人士出入的場所,而且依然滿口「之、乎、者、也」,所以成了眾人的笑柄。我覺得他還滿可悲的,為了生活必須做出不符合讀書人身分的事情,但卻想維護讀書人的形象,真可說是舊時代的悲劇,舊制度中的可憐產物。

21240

        孔乙己是中國科舉時代思想受到箝制的一個寫照,雖然沒好成就,但依然自恃自己讀過書,自命清高,死要面子又賣弄才學,說一些文言文自以為很厲害,不過是在逃避現實。他又以為自己才德很高,無拘無束,到頭來也不過是以偷東西維生,但在他心中「唯有讀書高」的思想已經深植了,認為自己優於短衣幫的人,不屑與他們談論,其實講明白點,他不過是個讀過書的小偷,成就都還比不上他們。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