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滄溢指出,隨著年齡增長,老年患者自我照護與察覺能力逐漸降低,醫療人員與照顧者必須配合各種老年症狀,進行全面性的口腔照護。此外,老年人也可能喪失語言能力或罹患失智等疾病,此時更需要照顧者給予清楚的指示,甚至由照顧者完全接手口腔照護工作。
在臨床照護上,林滄溢表示,應規律且持續執行口腔清潔程序,每日利用鏡子及手電筒執行一次口腔檢查。進食後三分鐘內確實刷牙,減少食物殘渣對口腔黏膜及牙齒的刺激。每天刷牙至少四次,每六到八小時作一次口腔護理。
至於正確口腔護理步驟,應抬高床頭三十至四十度,協助病人頭側向照護者,圍上毛巾或衛生紙於病人胸前,置放彎盆或漱口杯於下顎備用。照護者應仔細檢查口腔是否有活動假牙、舌苔、黏膜破損或潰瘍,之後再以軟毛牙刷或口腔棉棒沾漱口水清潔牙齒各面、牙齦、口腔內頰及上顎,同時使用超吸器抽出沖洗液或自然流於彎盆。
若是長期臥床或行動不便者,除了每日例行的口腔護理外,也需定期三到六個月至牙科檢查,清洗牙結石。
林滄溢強調,除了口腔生理症狀,老年患者也亟需身心靈及社會關懷,照護者應盡量給予充分時間,讓病患及家屬訴說心理感受,以傾聽方式接受並運用團隊合作,滿足病患需求,並且盡量讓病患有主控權。◇
文章出處: 大紀元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