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何去何從? - 田英奇觀點:他可能說出你心裡的話! - udn部落格
田英奇觀點:他可能說出你心裡的話!
作家:田英奇
文章分類
    Top
    烏克蘭何去何從?
    2025/02/28 18:28:33
    瀏覽:2356
    迴響:2
    推薦:12
    引用0
    這不是兒戲,是一個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如果你是這個國家的領導人,你該怎麼辦?

    三年前爆發的俄烏戰爭,與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中日戰爭,有許多可以比較之處。將近一百年前,日本稱霸東亞,覬覦中國,先在1931年侵佔中國東北,接著是熱河,察哈爾,一步一步進逼長城。中國訴諸國際聯盟,卻毫無效果。由於蔣委員長深知兩國實力懸殊,貿然開戰將會導致萬劫不復的後果,因此在逐步抵抗之餘,不斷與日本談判,因此才有了塘沽協定、何梅協定,並且無奈容忍漢奸在冀東成立傀儡政府。然而百般忍讓,卻無法阻止日本鬼子的步步進逼,終於在1937年爆發盧溝橋事變,蔣委員長知道平津勢必不保,如果再妥協,他的政權將會傾覆,因此被迫奮起抗戰,中日全面戰爭開始,一打就是八年。

    相對於昔日的中國,今日的烏克蘭可以說是幸運太多了。俄烏戰爭一開打,歐洲各國脣亡齒寒,大批的戰爭物資源源送抵基輔,美國身為西方世界的盟主,對烏克蘭的支援更是不遺餘力;一直到今天,雖說美國「撒手不管」了,但是歐洲領袖仍齊聚基輔,全力支持為他們在第一線擋住俄國的烏克蘭。相對於1937年時的歐美,視亞洲為世界邊陲,中日戰爭對他們太遙遠了,誰勝誰敗對他們幾無影響,自然也就漠不關心,以致於在頭四年抵抗日本的進攻,中國基本上是孤軍奮戰的,極少數的外國援助,根本無關戰爭大局,什麼援華(租借)法案、飛虎航空隊等,都是太平洋戰爭爆發(1941年12月8日)以後的事情,也就是說,當年蔣委員長是領導一個極為落後的國家,同一個現代化軍事強權在鬥爭,其所唯一憑藉的,除了民心士氣之外,只有廣袤的國土和大量的「人力資源」而已。

    中國的全面抗戰打了八年,比較起今日俄烏戰爭三年,儘管有時空背景的不同,但是撫今追昔,我們仍可以想像,當年中國人民面對暴日入寇時的處境有多悲慘。當年的中國的領導人蔣委員長,何嘗不知道中國打不過日本?何嘗不知道打仗會生靈塗炭,國家倒退?但當形勢逼得他非打不可,他只能把整個國家賭上去,用「磁鐵戰」、「消耗戰」、「以時間換取空間」的「持久戰」,讓日軍陷入泥淖,等待世局的轉變,獲取最後勝利。事實上,蔣委員長也早就預料到,大戰之後中日將兩敗俱傷,得利的會是共產黨;結果也真如他所料,只是他太有自信,認為戰後他能夠把中共擊潰,而事實並非如此。

    同樣的,俄烏戰爭屆滿三年之際,有許多人跳出來說烏克蘭戰略錯誤,當初就不該想要加入北約,因而引發俄國入侵,如今的結果,實屬自食惡果云云。事實上,這些後見之明是有欠公允的。俄國對於烏克蘭的覬覦不是一天兩天了。2014年俄國奪取克里米亞半島,就好像1931年日本侵佔中國東北一樣,形同一支匕首直指烏克蘭心臟。我們試想,面對俄國的虎視眈眈,烏克蘭即使承諾不尋求加入北約,難道就能夠遏制俄國的野心嗎?為了國家的安全,尋求加入北約保護傘,當然是最實際的想法,否則後來芬蘭和挪威幹嘛急著要加入?

    面對強敵入侵,烏克蘭的表現英勇而壯烈,打到後期,俄國必須引進北韓士兵來助陣,可見烏克蘭的軍隊並不差;但是打戰爭就是打資源,俄國有各種先進工業,雖說也打得筋疲力竭,但是它有一千六百萬方公里鐵打的江山可以跟你耗;相對來講烏克蘭主要的國家收入是出口穀物,前蘇聯的軍工產業已經蕩然無存,若無外援早就撐不下去了。此外,烏克蘭一片平原,沒有峽谷峻嶺可以據險而守,如今烏克蘭再繼續打下去,恐怕主客觀條件皆不樂觀,因此如果在保住國家基本尊嚴的前提下,與俄國達成和平協議,會是比較好的選擇。這和當年中國面對日本的情形類似,只是當年日本軍閥氣燄萬丈,貪得無厭,提出的條件中國無法接受,而有影響力的列強全部袖手旁觀,讓中國想談都不可能。

    現在西歐各國還肯幫忙,美國也願意提出「稀土方案」,最重要的是俄國也沒有完全把門關上,對烏克蘭來講,現在能上談判桌,換取一時的喘息和未來翻身的機會,應該是一個務實的選擇。事實上西歐各國還是希望烏克蘭為他們看守大門,因此若能夠爭取到派兵協防,哪怕是象徵性的,都可以保障戰火不重燃。美國要50%的稀土利益,固然是強盜嘴臉,然而換一個角度來看,烏克蘭等於把自己和「美國利益」綁在一起,讓俄國不敢輕易挑釁。有這兩點,烏克蘭可以說有了基本的安全保證,不必再爭取北約這張護身符了。

    把稀土資源拱手讓人,似乎在出賣子孫的利益,但是這些資源荒在那裡,也等於是廢土一樣。現在美國協助開發,勢必會引入資金、人員、技術,對烏克蘭來講,也算收之桑榆。東方四省和克里米亞半島已經被實質佔領,要俄國退出是不可能的,但是歷史上失去領土,後來再要回來的例子不勝枚舉,烏克蘭目前別無選擇,只能忍辱負重,效法普法戰爭後的法國,失去亞爾薩斯與洛林48年之後,終究能收復失土。

    最要緊的是,烏克蘭必須要有生聚教訓,奮發圖強的決心,先結合外力鞏固國防,然後儘速恢復農業生產;政治上走向開明,經濟上保持開放,只要全國人民有共同信念,今天的恥辱,終究會成就來日的榮光。烏克蘭過去三年的奮戰,贏得舉世的敬佩;未來必須要在廢墟中重新站起來,才對得起這三年慘痛的死傷與損失。

    願天佑烏克蘭。

    田英奇

    回應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國際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
    上一則: 川普在搞什麼鬼?
    下一則: 你要戰 便作戰!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2) :
    2樓. frank060606
    2025/03/03 20:28
    烏克蘭大概壽終正寢了
    可憐的烏克蘭民族,我認識很多烏克蘭人(我在加拿大做電腦生意認識的)
    我對烏克蘭人的印象很好,他們男的帥,女的漂亮,他們經濟不好,但從不倒帳
    他們科技很強,很懂電腦

    他們曾經有強大的科學,現在大概完了

    祝天祐烏克蘭
    1樓. 貓靈子
    2025/03/02 07:45
    烏克蘭基本上快倒了,全國百姓即將淪落到集體吃土(搞農業)的境界,這全是其建國以來歷代政客集體性無能貪腐成風的必然代價,更是全國國民愚蠢低能的成果(民主就是自作自受),該國的女性更會成為有錢人的子宮與後宮成員,賺錢當然方便一些,不過會失去自身尊嚴與製造他國的家庭問題,總之,這個國家是無知無能的集合體,純粹活該,在所有可選的選擇國策樹裡,一路都選擇了最壞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