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的力量》10:深度工作力 - 西門觀雪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西門觀雪的部落格
作家:西門觀雪
文章分類
    Top
    《專注的力量》10:深度工作力
    2025/05/02 07:21:32
    瀏覽:18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作者/楊竣傑 | 2018-03-01

    一.自我覺察:找出最優先事項,重新分配時間

    這場戰爭中決定勝負的關鍵,在於能否「自我覺察」。自我覺察就像內心的強大羅盤,能夠提供指引、釐清內在渴望,分辨該做與不該做什麼。諮商心理師許皓宜分析,很多人之所以會因為幾分鐘不滑臉書或沒讀LINE就感到焦慮,真正的癥結,其實是內在不穩定,缺乏安全感或害怕被孤立。這時候,最好先和自己對話,找出成因,才能有意識地管理。

    許皓宜雖然也有Facebook帳號,但她很少看訊息,只在特定時間收email。縱使偶爾因未即時收到採訪或演講邀約,帶來一些誤解,但許皓宜並沒有受太大影響,畢竟,她始終清楚自己想要的工作與生活節奏。許皓宜建議,練習自我覺察的第一步,可從「整理自己」開始。安排一段安靜的時間,在沉澱心情後,進行自問自答:「我的優點是什麼?」、「我有哪些特質?」、「我真正在意的是哪些人?哪些事?」透過這些答案,慢慢爬梳出各種選項的輕重緩急、優先順序,再逐步改變時間的分配與行為。明確知道自己該把時間花在哪裡,自然能擺脫對社群媒體的過度依賴。

    二.打造心流:多工不是快,原地轉是因沒向前看

    「當下的專注」是深度工作力的第一個層次。當一個人「全然地」投入手上事物,就像進入「忘我」境界,時間頓時靜止,其他不相干的雜訊都不存在,工作效率和創新力會在此刻達到最高峰。著名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ntmihalyi)以「心流」(flow)來形容這個狀態。根據他的研究,只有20%的人在一天中能至少出現一次,更有15%的人從未進入過。而一旦做到這一點,往往就能延伸到「生涯的專注」。

    花王台灣董事長兼總經理西口徹曾在接受《Cheers》雜誌採訪時指出,日本的職人精神,即是在“on”與“off”間劃出非常明確的界線。例如,頂尖的壽司師傅絕不可能一邊聽音樂、一邊捏壽司,因為他們把所有感官都放在手指感覺上,切生魚片時,更是眼耳鼻凝成一線,刀鋒就是全世界。

    對這些職人而言,絕對沒有多工這件事。正因全副心力都用來感受每次工作的變化,所以能察覺自己的功力進展,感受不同階段的難度,並在一步步克服的過程中得到成就感,進而持續下去。很多時候,人們之所以覺得自己已經「夠了」、「會了」、「厭倦了」,大多是出於對工作的掌握只停留在「差不多」、「可以了」的程度,日復一日在原地打轉,當然很容易感到枯燥,對於是否要繼續下去覺得困惑。

    此時,只要再加上一點挫折,立刻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人才資本負責人林淑婉觀察,很多新人明明好不容易才進來公司,只是因為被主管罵了幾句或被客戶批評,就以單一經驗推翻全局,氣憤走人,也連帶失去給自己更多時間探索工作內涵的機會。「他們太容易下結論,反而無法看見更遠的布局,」她分析。

    「什麼都想試,但一試再試的結果,不僅無法深入精髓,反而浪費最精華的時光,」林淑婉感慨。

    三.終結膚淺:不是做完就好,還要做到「通」

    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工作,但古往今來,能在領域中開拓新局的人,肯定都走過「熟、精、通」的學習歷程。所謂「熟」,是把事做好;所謂「精」,是對這件事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並知道如何改善;所謂「通」,是到最後已融會貫通,不但做起來遊刃有餘,還有餘力求新求變。以東方哲學詮釋深度工作力,兩者間儼然殊途同歸。

    52歲的美商優比速公司(UPS)北台灣地區運務部經理楊建欣,在UPS的資歷長達21年,也是內部極少數專業橫跨3個截然不同的部門──工業工程、行銷企劃、運務的主管。UPS在台灣的9個服務中心,其中5個在楊建欣手中籌劃成立。他能在職務上深耕這麼久,並達成複雜度和難度都極高的任務,在這3項職能上都做到「熟」和「精」,最後3點一線連成「通」,是最大的關鍵。

    前12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工業工程系畢業的楊建欣都待在工業工程單位,對業務運作早已嫻熟。因此,他主動爭取到本質與工業工程等於180度翻轉的行銷企劃單位磨練,把管理後勤、營運,轉變為與人相處。耐心鑽研5年後,他再度轉換到運務部,分秒必爭,有強大的時間壓力,但工業工程講求嚴謹所鍛鍊出的「慢」,與企劃行銷練就出的「快」,又讓他可以在旺季或必須處理超急件時,快速排定任務順序。楊建欣說,愈是緊急,策略愈要想清楚,「未經深度思考就執行,往往會引發很大的負面反彈,到時候反而得花更多時間善後。」而他能在快和慢中取得平衡,成功展現在對運務流程及客戶體驗的實際優化上,多虧拼上了前面兩塊能力的拼圖。

    沒有人會反對,這是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人人都害怕落後,然而,這個時代真正獎勵的,不是一鳴槍就起跑、邊跑邊東張西望,甚至跑兩步就停下來,懷疑跑道對不對的選手;反之,仔細感受每一步的呼吸與韻律,每跑一步都比前一步更穩健,目光始終盯著前方不移,才有機會愈跑愈遠,成為那個最後拿到獎杯、露出勝利微笑的身影。如何擺脫膚淺人生,終結無用勤奮?這個答案,應該已經非常清楚了。

    回應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