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須考量到食材的保鮮問題,特別是夏天,稍不注意就可能導致食材變質。
而空間有限,我得想辦法把所有食材和調味料壓縮到幾個保冷袋裡,還要確保東西不會在路途中洩漏。再來是菜色的選擇,既要簡單易煮,又要符合大家的口味,才能在戶外快速完成一道美味的料理。
在有限的水源下清洗食材和餐具,也讓我得更加注意用水的節省。
以前光是備料,大概超市就買扛一堆東西回來,真的非常辛苦,這次的露營人數比之前多,大概3個家庭的人次,雖然食材可以分散給大家準備,但是事前處理(切菜,清洗)真的很繁瑣
所以這次大家決定直接用現成的料理包來處理,第一選擇就是火鍋啦;畢竟火鍋只要把東西放進去煮一煮就好,非常簡單,不用過腦,但是湯頭這件事就真的很看功力,所以就上網做了一些功課,發現可以滿足10人以上的鍋物,踏輕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很多平臺上面看到這個品牌的踏輕鍋物料理,讓我非常好奇,他有四道別出心裁的鴨式火鍋,有胡椒鴨、麻辣鴨、薑母鴨、洋蔥鴨,這幾道料理是外面鍋物店比較看不到的料理,除了冬天必備的薑母鴨外,其他都是很具特色的鍋物料理。
我特地上網做了一些功課,想看看其他人對這個品牌的試吃評比。瀏覽了不少部落客和食評家的文章後,我發現大家對踏輕的評價相當一致。
許多人都提到他們的湯底特別,冬天吃真的非常適合,而且不會過於油膩,這讓人即使吃完一整鍋,也不會感到負擔。而且,食材的新鮮度是大家稱讚的重點,尤其是鴨肉和自己買的蔬菜搭配,讓鍋物吃起來更有層次。也有人提到踏輕的湯頭有種自然的甘甜,這來自於食材本身的原味,而非依賴過多的調味料。這些評比讓我下定決心,就是他啦,這次兩天一夜的露營料理就是踏輕啦!
這次我選擇的就是胡椒鴨跟洋蔥鴨,感覺是最符合大家口味,所以只要再準備一些蔬菜,就可以快速搞定啦。
這次露營的地點選擇在南投埔里足跡民宿,外面有一個很大的露營廣場,整個環境都非常好,而且重點是沒有討厭的小黑蚊,就非常大推,而且帳篷用品,都已經架好,老闆服務真的很好
南投埔里足跡民宿相關聯繫方式
地址: 545南投縣埔里鎮福長路12巷75號
預約住宿電話: 0921 313 067
在露營的當天,我負責準備餐具,朋友則在一旁幫忙處理份量極大的洋蔥鴨,說真的,料理一定要看使用說明,一定要先解凍,不然我看屠龍刀也劈不開這個厚實的鴨肉。
看看這個分量,我已經用了10人份的鍋子了,還是滿出來了,都比小朋友臉還要大,這邊我們少做一件事,解凍後應該要先將整隻鴨都拆解好再煮,整隻鴨下去煮太不明智瞭,光是等水滾,大家可能就要餓肚子了。
所以加熱到一半後,感覺鴨肉沒那麼硬,就放到砧板二次處理,不然烹煮太費時了
洋蔥鴨的份量真的沒話說,應該是鍋物中的巨無霸了,果然就如官網說的,整隻鴨下去調理,真心不騙。
大家坐在一旁圍成一圈,看著鍋裡的湯頭逐漸變得濃郁。一位朋友忍不住偷喝了一口湯,立刻露出滿足的笑容,直呼「這味道絕對是今天的露營之王!」
露營的樂趣不只是享受美景,更是在這樣的互動中增添了無限的回憶。當香噴噴的洋蔥鴨上桌時,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舀了一碗,熱呼呼的湯頭暖入心脾,這一刻,我想,露營的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來做一個踏輕洋蔥鴨的簡單評比吧
露營中餐-踏輕洋蔥鴨調理包
**外觀**
洋蔥鴨的調理包打開後,搭配一整隻的鴨肉,湯底有一股濃郁的洋蔥甜香。湯的顏色偏金黃,洋蔥的味道小朋友也可以接受。
**鴨肉份量**
鴨肉份量豐富且厚實,每一片鴨肉都充分吸收了洋蔥的自然甜味,肉質細緻多汁,輕輕一咬,豐富的肉汁和,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更特別的是,踏輕將鴨肉處理得剛好,不僅軟嫩且不失彈性,,湯汁浸潤其中,整個口感層次瞬間升級。
**湯頭口感**
湯頭非常柔和,洋蔥的甜味自然地融入湯底,帶來一種舒適的甘甜感,溫潤而不膩口,讓人不知不覺就喝了好幾碗。
**建議搭配的蔬菜與飲料**
推薦搭配蓮藕、甜玉米和菠菜,這些食材的甜味與洋蔥湯底搭配起來是絕配。飲料方面,建議搭配檸檬水,既能解膩又能增添一絲清爽感。
第二天的中餐一樣是搬出踏輕另一個推薦鍋物-胡椒鴨,有了昨天的經驗,這次退冰後,有先稍微分解整隻鴨下去煮,畢竟人總是要有學習能力的啦XD
說實話,這鍋胡椒鴨的胡椒味真的相當濃郁,煮的時候香氣一飄散出去,連隔壁帳篷的朋友都紛紛探頭過來,好奇我們到底煮了什麼料理。當湯鍋滾開時,陣陣辛香帶著暖意撲鼻而來,朋友們調侃說,這鍋胡椒鴨恐怕成了整個營地的「香氣宣傳大使」。
當我們終於盛上一碗熱騰騰的胡椒鴨湯,那辛辣卻不嗆口的胡椒味迅速在舌尖散開,每一口都是享受,這樣的香氣和滋味,應該要再把這道胡椒鴨列入菜單,甚至可能吸引更多朋友一起來享用。
露營中餐-踏輕胡椒鴨調理包
**外觀**
胡椒鴨調理包打開後,整隻鴨的份量就是巨大,真的很適合露營大家圍爐一起吃,一餐就可以馬上腳絕。湯底的顏色清澈,帶著淡淡的琥珀色,透著一股溫潤的胡椒香。
**鴨肉份量**
鴨肉的份量相當大方,肉質鮮嫩,煮得剛剛好,不會過老,胡椒的香味與鴨肉的自然甘甜完美融合。
**湯頭口感**
湯頭清爽而不過於厚重,胡椒的辛辣恰到好處,溫暖而不嗆,但是辣度的感覺因人而異,可能有的人會覺得稍辣,整體口感很適合冬天圍爐。
**建議搭配的蔬菜與飲料**
建議搭配高麗菜和金針菇,這類蔬菜的清甜能中和胡椒的辛香。飲料的部分,推薦搭配一杯清香的烏龍茶,讓整體風味更加清新。
踏輕鍋物線上購物網站:
https://donzdonz.com/COMPLEX/PEPPERDUCK
這次的露營旅程,讓我深刻感受到大自然與美食結合的那份純粹與滿足。洋蔥鴨和胡椒鴨這兩道鍋物,絕對是這趟露營的亮點。洋蔥鴨帶來的自然甜味,讓每一口鴨肉都充滿溫潤的滋味,溫和卻令人難忘;而胡椒鴨的濃郁辛香則為整個營地增添了熱鬧的氣氛,那種隨風飄散的香氣,路過的營友應該都非常羨慕我們。
這次和朋友們一起到南投露營,一邊享受暖呼呼的火鍋,一邊聊著天,笑聲和濃濃的湯香交織在一起,讓我明白露營的樂趣不僅僅在於美景,更在於與好友分享美味、共度美好時光的那種喜悅。這次露營,絕對是讓人難以忘懷的回憶,而這兩道鍋物,真的超值得,份量大,多人一起享用真的超劃算,省去備料的時間,也多了一些時間可以到處看看風景。期待下次露營,帶上更多美食,繼續這段美好的冒險。
踏輕胡椒鴨露營料理推薦露營一直是我心目中最美好的放鬆時刻,但要讓整趟旅程更愉快,能品嚐到美味的料理絕對是關鍵。想像一下,在微涼的山林夜晚,和親朋好友圍坐在帳篷旁,微風輕拂下,熱氣騰騰的鍋物飄散出誘人的香氣,這就是露營的真正樂趣。而**踏輕鍋物**正是讓這一刻變得完美的秘密武器!
為什麼說踏輕鍋物是露營的最佳選擇?首先,踏輕的調理包不僅方便攜帶,操作也超簡單,只需要熱水煮沸,就能迅速變成一鍋香氣四溢的美味火鍋。對於不想在營地花太多時間備料、卻又想享受豐盛餐點的你,踏輕鍋物無疑是最聰明的選擇。胡椒鴨的辛香溫暖,洋蔥鴨的甘甜入味,再加上麻辣鴨的濃烈刺激,無論你是偏愛清爽湯底還是重口味,都能在踏輕鍋物中找到心頭好。踏輕胡椒鴨肉質軟嫩口感
除此之外,踏輕鍋物選用的都是新鮮食材,湯頭濃郁卻不油膩,讓你在戶外用餐也能吃得健康又滿足。露營時,溫度往往會較低,而踏輕的胡椒鴨和薑母鴨特別適合寒冷的夜晚,喝上一口辛香四溢的湯,暖流瞬間從胃部蔓延至全身,給你滿滿的能量。更棒的是,這些鍋物湯底不需要額外調味,天然的食材就能帶出豐富的層次感,不僅滿足了味蕾,也減少了準備的麻煩。踏輕胡椒鴨露營火鍋推薦
踏輕鍋物讓你在露營時省去繁瑣的食材準備與烹飪步驟,只需短短幾分鐘,就能讓所有人享受美味的火鍋料理。當你在帳篷旁,一邊看著星空一邊品嚐這鍋熱氣騰騰的踏輕鍋物,保證這次露營的體驗將成為你記憶中最難忘的一次。不論是好友聚會還是家人共遊,踏輕鍋物都能瞬間拉近彼此的距離,讓歡笑與美食交織在一起。踏輕洋蔥鴨適合戶外煮食
還在猶豫露營該帶什麼餐點嗎?立即選擇踏輕鍋物,讓你的露營之旅從此與眾不同,無論在哪裡,都能享受到如同餐廳般的頂級火鍋!現在就行動,為你的下次露營準備好這份滿滿幸福的美味吧!踏輕胡椒鴨湯底香氣評測
在離家遙遠的地方想起,這個時候的大洲應該辦起了九月十八交流會,這是除了過年以外這個鎮子最熱鬧的時候。這幾天的街道,熙熙攘攘,各種新奇玩意占據小孩們的眼睛和雙手,連其他時間很少見到的冰糖葫蘆也在這幾天出現了,小孩們總忍不住多買幾串,解解饞。 交流會上有馬戲團、游樂場、書攤、家電場、服裝場……這仿佛是把一幢豐富的mall拆開攤在大洲的條條街道。這幾天的小鎮人民可以拿著鈔票添幾件實惠的東西。到了夜晚,人們舉著小吃穿梭于各個攤位之間,在摩肩擦踵的人群偶爾還能遇到朋友,大家相互一笑,又各自散入人群。 也在這幾天,東岳山正值廟會,香火縈繞,游客眾多,熱鬧非凡。步行的小道上也會有許多小攤,上面掛著小姑娘們喜歡的掛件,小玩意兒。小時候和爸爸媽媽去總會纏著他們給我買一個,家里早幾年還掛著一串有一只大象的珠子。在 玩具匱乏的鄉下,這些小玩意就是童年的珍寶。 穿著紅色背帶裙的童年,還有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六頭擔。方言里“六頭”與“綠豆”同音,小時候總以為是一個老人家挑著綠豆糕來叫賣,每每說到六頭擔我就會想到有淡淡薄荷味的綠豆糕,然后默默地咽著口水。不過,真的六頭擔是挑著小女孩的扎頭繩、小發夾、各種城市新鮮玩意的挑子。老爺爺手拿撥浪鼓“波隆波隆”地搖著,喊著“六……頭……擔……賴……出來看一看賴……”我愿意一次次地想象陽光燦爛的午后,穿著紅裙的我坐在大門的石門檻上等媽媽拿著零錢牽著我去挑小玩意的畫面,我的臉上一定掛滿笑容。 以前的小鎮沒有超市,便利店、超市是在前八九年才落地小鎮的,所以童年里最齊全的日用百貨店是批發部。大洲人叫順口的有楊小平批發部、車站批發部。愛熱鬧的小孩不會放過每次跟著大人去鎮上的機會,因為批發部里的零食實在招人喜歡。透明紙包著的油炸糕,酥酥甜甜,不消五塊錢就有十方塊;長長方方的麻酥糖一定是許多大洲人記憶中最香甜的美味。包裝里還有一層被糖油浸得微微透明的白紙,淺灰深灰圈圈相繞的是磨碎的芝麻粉,咬一口綿綿的拉得老長,嘴巴會沾上“灰”,吃著麻酥糖的孩子仿佛灶臺下的小花貓。 說到吃,車站左手去一條街擺著各種水果攤,還有米油面粉店,小吃店。這是約定俗成的“吃貨街”。沒有誰規定這條街的功能,但是印象中,每一天總能在這兒見到熱情的攤主,新鮮的水果。右手邊有一家小吃店,湯粉干、炒年糕、水餃、餛飩、包子、花卷……大洲人的早點午飯晚飯都能在這一家解決。從山里來的客人下了中巴車,會來店里放下行李吃上一碗咸豆花,撒上足量的榨菜丁,蔥花,倒上一點兒醬油和醋,再叫上一碟煎餃。沒有貴賤的日常小吃,示意著山里人在鎮上的行程的的開始。胖胖的老板娘總是一邊桿著餃子皮一邊和來往的人打招呼。不僅僅是食客和店家的關系,小店、小吃,已經融進了大洲人的生活。許多人離家久了遇著老鄉總會談起車站旁的飲食店,湯粉干,仿佛這么一說,香味就飄到了鼻子跟前……
活在音樂里的孩子 文/情凝紫眸_小妖 昨晚的夜色很迷人,帶寶寶去河濱走廊散步,寶寶告訴我“天上也有個燈燈”,才注意到圓圓的廊燈和天上的圓月如此一致。月光皎潔,燈光迷離,耳邊只聽到川河水涌動的聲音。這樣的夜色很適合來點音樂與啤酒,那些干凈純粹的音樂總讓人身心愉悅,這讓我想起曾經的那些夜晚,戴著耳機,一個人反復聽著ENN收藏的那些歌,世間的繁雜都與我無關,音樂的世界,純粹而美好。 走了一圈,和朋友相約河邊的小桌前,幾把木吉他、一只手鼓、幾瓶酒、三兩小吃,笑容很淡然,這樣的聚會我喜歡,就是一群喜歡音樂的孩子,用自己的愛去分享一個純粹的世界。沒有酒局上的廝殺,沒有面具,沒有客套,沒有防備與刻意,一種微醺的愜意。我一直很喜歡木吉他彈奏的音樂,干凈、樸實,貼近靈魂的顫動。記得上學那會,為了多聽男生彈一會吉他,可以逃掉一整晚的自習。美妙的音樂,加上低聲的吟唱,瞬間可以把我秒殺,想當年娃他爹也是憑著一手好廚藝和一把木吉他成功把我俘獲的。 我一直喜歡有好看鎖骨和修長手指的男人,那些年,娃他爹那漂亮的手指在吉他弦上輕輕撩撥,凝視著我輕唱著《天使的翅膀》時,我就動了心了,再加上嘴里還吃著他精心準備的食物。我始終是相信愛情的,無論曾經歷過多少的失敗,再遇到的時候,我也不會讓自己丟掉感受愛情的權利,在愛情里鮮活的活著。如同音樂,無論這個世界變得如何,總有一首歌能讓你動容,讓你淪陷。喜歡聽的歌里,總會藏著一些故事,一些回憶,音樂讓它們變得美好,也或許是那些美好讓音樂更加走心。 這些熱愛音樂的孩子,即興的配合,如此協調,因為愛是一致的。是的,我稱他們為孩子,因為發自骨子里對音樂的熱愛,讓他們的靈魂里保持了孩童般單純干凈的一面,所以無關乎年齡,他們就是在音樂里玩耍的孩子。不執著于舞臺,不執著于觀眾,這種愛是一種享受,一種分享,沒有功利,只為心靈上能共通的那些音符。 月光溫柔地披在他們身上,逆光的剪影很生動,我羨慕著他們手指的靈活,羨慕著那些音樂可以這么美。寶寶在懷里安靜地睡著,嫩嫩的小臉帶著微微的笑,他之前聆聽這場演奏的表情好專注。娃他爹也彈著吉他,跟他們一起唱,那輕松的笑容很真實,充滿活力。 他們在合奏麗江小倩的《一瞬間》,手指在吉他弦上靈活得讓我嫉妒,只那么六根弦,就可以帶來一場聽覺的享受。小黑的手鼓也打得極好,跟吉他合在一起,多了一些層次感,讓音樂更鮮活飽滿。恍惚中,仿佛到了麗江,那大街小巷里熟悉的旋律。在這樣的音樂里,你無法去為生活中的瑣事煩惱,真正喜愛的音樂是可以凈化心靈的,我始終相信,音樂無界限,文字也如此。 我一直無法理解曾聽過很多次的“文人相輕、同行相疏”。我始終覺得,一群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人,應該相處得更為和諧,有更多的交集點和話題,一起去創造和感受、分享那種美好。同愛卻相輕,許是愛得不夠純粹,把它當做了事業,偏重了利益的紛爭,而不是單純的愛,忘卻了文字與音樂帶來的那最本真的快樂!留一點時間,留一方空間,去單純的為了愛而愛,生活讓我們很疲憊,需要適當的純粹,做一個孩子,哪怕只是片刻。 心中有音樂,再凄涼的境遇也是繁 文/任蕭燁 每每洗衣服或者做飯時,放上一首首旋律優美的流行歌曲,聽得久了,甚至能跟上哼唱出來,這時,單調而又枯燥的時間頓時就活躍了起來,時間便在跳躍的音符中不覺矣流淌而去,待到一曲又一曲終了,一件件洗干凈的衣服便已透著淡淡的清香,在陽臺上隨風擺動,或者一盤盤做好的飯菜已穩穩的擺到了餐桌上。 清晨,沿著紅色的跑道飛奔,放上一段鏗鏘有力的舞曲或者節奏明快的廣場舞曲,踏著鼓點和節奏,仿佛自己就是運動健兒,腳步似乎也輕盈了許多,一圈又一圈。 上班途中,騎一輛破舊的自行車,耳朵里塞一只藍牙耳機,放一曲舒緩的輕音樂,慢慢穿行于車流與人流之間,任憑市井中的叫買聲嘈嘈切切,任憑街道里的喇叭聲嘀嘀嘟嘟,我自在輕柔的音樂中緩慢的蹬著腳踏,一路輕歌而去,悠然自得。 記得小時候每天放學回家,吃過晚飯后就幫著大人們放羊。那時只有一個小收音機,我便揣在懷中如獲至寶。待把羊兒趕到山間,就坐在山梁上,一邊看著羊兒悠閑的啃草,一邊搜臺聽流行歌曲。那時,有一個聽眾點歌的節目讓我十分喜歡,因為里面點的歌,大部分都是比較熟悉且十分動聽的曲子。有時,即興破嗓子的吼上一曲《黃土高坡》,常常讓回聲在山間飄蕩,一曲《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讓我也一手甩羊鞭,一手握短笛,哪怕是泥濘不堪的路,也走得富有詩情畫意。 某次回家,看生活在農村的母親依然勤勞不輟,一個人整日里默默的種呀鋤呀收呀的,怎么勸她,習以為常的她不愿意放下手中的農活。我便買了一個小音箱,卡里下載了秦腔及六七十年代的歌曲,以期能給她忙碌而又清苦的生活帶來些許的陪伴。等我下次回家,卻發現秦腔在外婆的枕旁唱得十分嘹亮,看到外婆聽得入神的樣子,我心里美滋滋的,原來音樂傳遞著濃濃的愛。 記得前些天,一個小姑娘,手拖著一個雙目失明帶著墨鏡的男子,想必是她的父親。男子手里拉著一個四輪小車,車上放一個音箱,頭上戴著一副耳麥走街串巷,每過一個門店,便在門口和著伴奏唱上一兩首熱情洋溢的歌曲,店老板順手塞給小姑娘五元或者十元錢,他們一邊道謝,一邊又走向下一個門店,激揚的男中音彌散在大街小巷。原來,音樂還可以擔負起生活的希望。 路過公園,看音樂噴泉隨著音樂旋律的大小噴吐出高低起伏的水柱,在霓虹燈的照射下五光十色。音樂婉轉動聽,噴泉此起彼伏,五顏六色的水柱像歡快的精靈,讓人心潮澎湖,浮想聯翩,原來水還可以隨著歡快的音樂跳舞! 音樂,讓內向的人活潑開朗,音樂,讓悲觀的人心胸豁達,音樂,讓沮喪的人精神振奮,音樂,讓絕望的人重燃希望之火。 心中有音樂,再苦澀的生活也是甜蜜的,心中有音樂,再枯燥的工作也是多彩的,心中有音樂,再寒冷的季節也是溫暖的,心中有音樂,再凄涼的境遇也是繁華的,心中有音樂,再落寞的日子也是快樂的。 讓音樂伴隨著你我,走充實的人生路,去揮灑辛勤的汗水,播種希望的種子,收獲成功的喜悅。 鼓浪嶼:音樂與詩的原鄉 文/羅凌 《紅樓夢》里有一個細節,賈母領著眾人游大觀園,路過惜春居住的藕香榭時說:“聽戲必要借著水音方才好聽。”讀到這一段時有些不解,藏族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無歌不成席”,我們的巴塘弦子是在大山腳下跳,所以無法體會借著水音聽曲究竟是何種雅意。 直到來到廈門,登上鼓浪嶼,才由衷地佩服賈母這位“貴族范”老文青,她說得沒錯,借著鼓浪嶼之波聽鋼琴,實在是一件美事。 從十九世紀第一架鋼琴上島,音樂就成了鼓浪嶼人源遠流長的宗教。 這座中外聞名的“音樂之島”,平均每十戶人家就有一架鋼琴。島上有很多音樂培訓學校,街頭巷尾到處都是彈鋼琴賣碟子的,這些音樂人不以賤售為恥,唯以心田流淌著音樂為榮光,音樂在這里顯得那么至高無上,也極為草根,賣黑糖姜母茶的大叔腰間別個小蜜蜂招徠顧客,嘈雜地放著張暴默的《鼓浪嶼之波》。從這里走出去的音樂名人不勝枚舉,殷承宗、周淑安、許斐平、陳佐湟、林俊卿、許興艾……這些在業界如雷貫耳的名字,足以證明鼓浪嶼與音樂的緣分。 這種緣分是中西二元文化交融的見證,有著極為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鴉片戰爭后,廈門成為通商口岸,鼓浪嶼淪為“萬國租界”。西方傳教士緊隨帝國列強的腳步,紛紛上島傳教,進行宗教殖民。他們把鋼琴搬上了島,臆想能通過音樂把鼓浪嶼人引向上帝的天堂,卻沒有想到,一代代鼓浪嶼人通過鋼琴走進了音樂的殿堂。 如果想更深地感受鼓浪嶼的音樂之緣,菽莊花園不能不去。甲午中日戰爭后,臺灣割讓給日本,林維源、林叔臧父子不甘倭寇奴役,遷到鼓浪嶼居住,留下了今天的菽莊花園。如今,園子的主人早已作古,鋼琴博物館建在了這里,里面陳列了一百多架鋼琴,這些鋼琴有著幾百年風雨滄桑,來自世界各地,據說是一位胡姓先生的私人收藏,他傾注畢生精力珍藏了這些寶貝,然后讓鼓浪嶼成為它們的永久歸宿。 在島上找個地方坐下來,喝一杯閩地特有的黑糖姜母茶,品嘗清鮮爽口的海蠣煎,依欄遠眺,賞山海之致,擺點閑龍門陣,時光便不知不覺從愜意中溜走了。小學課文《海濱小城》里的沙灘、小徑、榕樹、鳳凰樹,那么美,寫的就是鼓浪嶼吧。晚上,住在鼓浪嶼的農家小院里,借著粼粼波光看海,海浪拍打著窗棱,枕著濤聲聆聽隱約的鋼琴聲,簡淡而從容。只有在這時,你才能真正領會到“穿林度水聽音”的詩情畫意,由衷地佩服那個“老猢猻”賈母太會享受生活。 鼓浪嶼不僅是音樂的世界,也是一首極富畫面感的詩。音樂與詩交織在一起,駐扎在靈魂的原鄉,拉長了時光。 憑海臨風,島上風光旖旎,冬天的海水是灰綠色的,一浪接一浪,淡淡地翻騰著。因為同行的朋友腿有傷,我們沒有攀登最高峰日光巖。沿海的山峰與高原的山脈不同,前者從平地聳立而起,鳥瞰之下金剛怒目。后者因海拔高度,山形連綿不絕,反而靜水深流。從島上遠眺,海霧中的日光巖凌空而立,筆直峭拔。龍頭、虎頭兩山隔海相望,把守著廈門港。遠處,鄭成功的巨大石像巍然屹立,凝視著海那邊的臺灣。 為了生態環保,島上禁止開機動車,各種電動車、自行車悠然穿梭在人流中。沐浴著咸咸徐徐的海風,信步走在那些叫鹿礁路、福州路、樟州路的巷子里。這些巷子一曲一折,高坡低回,好像已經到了盡頭,卻又別有洞天,像一首七律的起承轉合。如果說麗江的巷子是水中的婉曲,那鼓浪嶼的巷子就是時間齒輪上的建筑博物館,十幾種殖民印記,在歷史的光影交錯中沉淀、定格。斑駁的陽光下,綠色藤蔓植物的縫隙里點綴著紅、橙、黃、藍、紫各色花朵,它們隨意又有序地從充滿異域風情的墻頭和窗子里傾瀉而出,鋪排出一片浪漫生機。那些噴泉、羅馬柱、雕塑、壁爐、尖塔,雍容華貴地裝飾著我們的眼眸,稍有恍忽,就有到了歐洲的幻覺。 最奇妙的是,在這些巷子里,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剪影構圖,隨便閃一張都很有感覺,所以隨處可見拍婚紗照的新人。巷子兩側攤點小店林立,那些非主流店名很有意思,“張三瘋奶茶店”、“聽濤的下午”、“蘇小糖”,十分別致。 詩意鼓浪嶼。這個意象并不虛無,詩人舒婷就住在島上,她每天都可以踏上清晨的渡輪,隨浪花翻飛,與鼓浪嶼漸離漸遠,看廈門港在海的光影中越來越清晰。所以有人說,舒婷是圓滿完成詩意棲居的作家之一。一個詩人能得到這樣的評價,不啻是一種幸福,比所有的榮譽都具有含金量。“把回想留給未來吧/就像/把夢留給夜/把淚留給海/把風留給晨曦的帆”,這些記錄于東海之濱的詩句,鐫刻在鼓浪嶼的腹心,年代雖已久遠,卻沒有隨東海的浪花消逝,這些詩句,是我們青蔥歲月永遠的文化符號。 除了民族英雄鄭成功,毓園里還長眠著被譽為“中國醫學圣母”、終生未嫁的婦產科學家林巧稚,杰出的體育教育家馬約翰先生也出生在鼓浪嶼。日本人的監獄、暗殺革命者的原址,無一不在向我們昭示這座美麗島嶼的血淚史。這些人和事撐起了鼓浪嶼詩與音樂的基本原色,拓展了寬廣而厚重的文化之魂。一個地方只有美景是不夠的,好比穿衣服,再好的衣服終究是皮囊,要穿出氣質風韻來,還是得靠靈性、故事和文化,人如此,城如此,島亦然。 在這樣的旅途中,你可以踏著海浪的音符,一直往前走,往前走,走出荒原,走出悠長,在一張紙上專注地描繪一朵花的聲音,找到心靈的原鄉。 離開鼓浪嶼,舒婷的《贈別》又浮現于我的腦海: 一千次 我讀到分別的語言 一百次 我看到分別的畫面 然而今天 是我們—— 我和你 要跨過這古老的門檻 不要祝福不要再見 那些都像是表演 最好是沉默 隱藏總不算欺騙 把回想留給未來吧 就像—— 把夢留給夜 把淚留給海 把風留給晨曦的帆 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匆忙而短暫,對于音樂與詩的追尋,卻是永恒的。筆下的記錄,只能是走馬觀花,但留在內心的記憶,卻承接著靈魂原鄉最深處的那束光。 心愛的音樂盒 文/王子騫 在我的書桌上,放著一個美麗的鋼琴音樂盒。它包含著我生日時同學滿滿的祝福。 這個華麗的鋼琴音樂盒外形同普通鋼琴一樣,由三條琴腿支撐著,每條琴腿都是四棱柱,琴腿的底端都有一個平底的金燦燦的圓球,下面還有一個作為裝飾的小踏板。 透明的鋼琴蓋上有著三朵白玫瑰的圖案,四周還有密集的三圈小圓點裝飾,里面全是璀璨奪目的金色,讓人贊嘆不已。 打開琴鍵蓋,一排整齊的黑白相間的琴鍵露了出來,扭動精巧的發條,讓小棒支起美麗的鋼琴蓋,《致愛麗絲》這首聲名遠播的曲子便會輕輕響起。鋼琴蓋下還有一個金色圍邊的橘色圓筒,里面彩色的圓盤會在音樂響起的同時旋轉起來。富麗堂皇的舞臺上一位高雅美麗的姑娘身穿潔白的短裙翩翩起舞,她兩只手高高舉過頭頂,一條腿穩穩地立在舞臺上,另一條腿向后翹起。 琴聲像小河,時而潺潺汩汩,時而濺沫激浪。我的心就被這優美動聽的琴聲引領著舞蹈、跳躍,勞累的時候,我總是轉動小小的發條,聽聽那宛如山泉叮咚般的樂曲聲,一切疲乏仿佛都在一瞬間緩解了。 雨是愛的輕音樂 文/劉志斌 飄著細雨的夜,霓虹的流光溢彩在雨水中氤氳飄浮,渲染一種海市蜃樓的美。在街道一盞一盞延伸的路燈,暈著迷蒙的光圈,挽著夜往深處走。雨不大,斜著身子,時緩時急,柔柔的就像一曲輕音樂,在黑夜里蕩漾彌漫。 走過學校門前的十字路口,左轉,就是一條寬闊平坦的直道。車子少了許多。我對兒子說:“你騎自行車先走,到房子下等,我與你媽走路回來。”兒子笑著對我說:“老爸,我推自行車,和你們一起走。”妻也催說:“兒子,你先回去,明早要早起。”但兒子還是執著要與我們一起走路回家。我悄悄地到最外邊,妻默默地靠近我。就這樣,我在外,妻居中,兒子推著自行車走在最里邊。一家三口就像緩行的駱駝,安穩地走向溫暖的家。 想起前幾日,晚餐時,妻倒了一杯酒給我。妻說要與我干一杯。因為休假,所以難得空閑的妻很開心。喝了幾口酒的妻,略有醉意。盈盈笑語中,眼含三月春水,臉露出閣桃花。窗外的雨,點點滴滴落在塑料材質的雨蓬上,叮叮咚咚,似歡快的鼓點在小跑。看著為生活操勞的妻,我心里涌出一股幸福的旋律,旋律的情絲被雨聲拉得悠長悠長…… 看《夏洛特的煩惱》。被電影結尾時的鏡頭撼動。高高大大的夏洛特側彎著身,把頭靠在小巧的馬冬梅肩上。小道上,兩人迤邐前行。小道兩邊是怯怯的黃花,萋萋的芳草,還有在晚風中婆娑的綠葉。路的前方浮著美麗的晚霞。夕陽是一個技術精湛的攝影師,調整好最柔和的光線,搭配好最明媚的色彩,再咔嚓一聲,把這一個浪漫的鏡頭定格成永恒的畫面。 其實,浪漫也一直在我心里潛伏。一旦活躍,就會泛濫成災。如果可以,我也想要這樣的日子,花覆屋檐,好風相向。卿卿我我,情意綿綿。如果可以,我還想過這樣的日子,琴眠綠蔭,芳菲無盡。玉壺煮雨,竹籃提云。如果還可以,接一滴露水,用荷葉杯。接一片雪,用琉璃碗。接妻子纖纖素手倒過來的酒,用光陰盞。 風,像一把無情的掃帚,冷冰冰地緩掃過來。妻關切地問:“兒子,冷不?”兒子快樂地回答:“老媽,不冷,走得出汗了!”我輕輕拉住妻的手,妻的手有點涼。我把妻的手夾在我的雙掌中,呵了一口熱氣。妻沒抗拒我的愛意,也沒用言語表達謝意。但觸摸妻的手,我能明顯地感受到妻內心的顫動。那種顫動初如探頭的嫩芽,繼如漫山花開。 抬頭,能夠看到自家客廳的燈光了。燈光下的桌子上,一定有一碗熱氣騰騰的排骨湯,那是給放學夜歸的兒子準備的。窗前眺望的身影,是熱好湯等候家人歸來的雙親。燈光、餐桌、熱湯、身影應是這雨夜最溫情的歌詞,歸家的我們、傘下相依相偎的情侶、收拾地攤的夫妻、歡笑著的路人應是這雨夜漾動的音符。總之,在這雨夜出場的一切一切美好的情素,都在共同演繹一曲愛的輕音樂。 陳亦迅在《十年》中這樣唱:“十年之前,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十年之后,我們是朋友……”十年,足夠一個人愛一場、夢一場、聚一場、散一場、等一場、錯一場……可人生又有多少個十年值得我們揮霍呢?十年中,又有多少光陰讓我們舍得浪漫呢?我追問自己。我想,還不如珍惜現在,就在今夜,在四季中每一個飄雨的夜晚,聆聽一曲紅塵戀歌,珍惜一段煙火真情。 我握緊妻的手,摟著兒子的肩,迎向家的燈光。 >>>更多美文:好文章
天還沒亮,老嘎就開始在炕上來回折騰。保兒娘說:快起來,考試咧。老嘎嗖地翻起身子,笑道:先生,把卷子發了吧。保兒娘慢吞吞地說:再過幾小時,保兒就進考場了。老嘎卷了一管旱煙,吧嗒吧嗒地抽,一團煙霧很快罩住他的臉。兩人暫時陷入了沉默。 過了陣兒,老嘎使勁抖了一聲咳嗽,說:保兒是文曲星,答卷子還不小菜一碟? 保兒娘忙不迭地說,是啊,咱保兒準能考上京城的大學呢。 兩個人哈哈大笑,臉都漲紅了。 吃過飯,老嘎說去后山刮地里的草,卻屋里屋外地走著。保兒娘說:瓜瓜娘和三柱娘待會兒都去城里給孩子助威,要不我也去吧?老嘎說:你連一加一都不知道得幾,別去給咱家秀才丟人了。保兒娘望了望窗外,忽然哽咽了。老嘎的喉嚨里像被什么堵住了,用力擺擺手,說:干啥呢?我不是怕孩子看見你心慌嗎? 保兒娘一臉憂慮地說:我不讓他瞅見,還不行嗎? 老嘎瞪了她一眼說:那你去有啥用啊? 保兒娘說:咱兒子就要跳出白薯壟了,我想離他近點兒。 去吧,我上地里溜達一圈。老嘎邁著四方步走了。 保兒娘匆匆跑去馬路邊,上了班車…… 老嘎到了地里,心里卻像長了草,亂蓬蓬的。他忽然大叫一聲,慌慌張張地往家里跑,嘴里不停地叨咕著:進考場忘了拿筆桿子啦,我這不是想考零蛋嗎? 路上,鄰居撞見他,問:干啥去?老嘎喊道:鋤頭丟家了。鄰居說:你的手里不是么?老嘎低頭看見了家什,臉刷地紅了。 過了一陣,老嘎拿著盤纏也上了班車…… 保兒娘到了城里,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下子找不到北了。她跟人打聽考點在哪兒。人家說:城里有五個考點,你不知道自己孩子在哪兒,怎么找啊?她急得汗都下來了,不停地自責著。 一邊走一邊打聽,保兒娘終于來到了一個考點。 學校的門樓上掛著一條紅布,上面寫著大字。幾個警察來回巡邏著。很多家長守候在這里。保兒娘的心暫時落了地,扶著墻欄桿喘氣。校園中靜悄悄的。保兒娘望著里面的辦公樓發呆。那么多窗口,保兒究竟在哪兒呢?她的神情變得恍惚起來,仿佛覺得自己也坐在某個窗口里,瞅著模糊的考卷,急得心都蹦出來了。 過了很長時間,教學樓里陸續走出了考生。保兒娘睜大眼睛仔細地尋找著,卻不見兒子的身影。 這時,有的孩子被大人叫到跟前,一邊詢問一邊遞過飲料。保兒娘覺得羞愧極了。她匆匆去商店買了一瓶礦泉水,過馬路時摔了一跤,顧不上擦褲子上的塵土,又開始尋找。可是,她依舊沒能找到兒子。她的腮邊潮潮的,趕忙使勁抹了一把。 鈴聲響了。考生們又進了考場。 保兒娘心里叨咕:兒啊,娘也在這兒跟你一起考呢。 天氣越來越熱。保兒娘覺得嗓子里干干的,卻舍不得喝一口礦泉水。她又跑到馬路對面的小吃部,笑呵呵地要了一大碗自來水,咕嘟咕嘟灌了下去。保兒娘再次扶著墻上的欄桿,癡癡地望著教學樓。站得久了,她的頭一陣發暈。她好像看見保兒正坐在她的身邊答卷子,筆刷刷刷地寫著…… 中午,半天的考試結束了。校門打開,人流涌了出來。保兒娘緊張地站在那里,焦急地尋找著。可是,她失望了。她見到一個胸前戴著牌牌的女老師,猶豫了一下,跑過去紅著臉說:老師啊,你看到王小保了嗎? 女老師吃了一驚,問:哪個王小保啊? 保兒娘說:就是大崔莊高三的王小保啊。 女老師說:大崔莊的考生在三中考點呢,你去那里找吧。 保兒娘啊了一聲,心猛地往下一墜,剛想去打聽三中的地址,又止住了。 在車站里,保兒娘碰見了老嘎。老嘎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地問她:你找到保兒了嗎?我可找一大圈了。保兒娘穩了穩神,有模有樣地說:你沒看著吧?我還給保兒買了一瓶水呢。老嘎說:他考得咋樣?保兒娘笑了,大聲地說:考得可好了,真的。老嘎說:瞧你,好像自己考了滿分似的。保兒娘說:那是,我也當了一回舉子呢。老嘎臉上擠出燦爛的笑容,從媳婦手里拽那瓶礦泉水。保兒娘往后退了一步,把那瓶水攥得緊緊的,就是不撒開。 >>>更多美文:短篇小說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新年前夕,習近平主席發表了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豐富的內容,振奮的目標,引起了社會強烈的反響。作為步入2021年時代逐夢青年隊伍中的一員,我的內心也是一陣狂熱,總想趁著時光還在,再做點什么,讓人生之路有不能遺忘的足跡,讓足跡帶著夢想前行。 因為在剛踏進新年的時候,我曾經不敢想象不敢觸碰的目標實現了,也為我指明了未來的前行方向,新的一年,新的起點,新的奮斗征程,我將繼續砥礪奮進,勇往直前,不管結果如何,發憤才能自雄,努力過后才能知道結果。倘若不努力,我們連結果都不會有。就像今天這枚冬日的暖陽一樣,只要有期盼,就會有迎來陽光燦爛、掃去陰霾的時刻,只是時間的長短而已。迎著陽光走,總能感受到溫暖與力量。 處在最合適年紀的我們,不能碌碌無為,不能空空的來,空空的走,總該為自己為子孫為社會留下點什么,才能不枉此生、不負青春。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美好,凡事都是我們在點滴之中匯聚而成的。所謂滴水穿石,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我們在人世間的時間短短數十載,也不過數萬天,歲月在心,才能懂得珍惜和把握,才更要學會發憤圖強,把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生命拉長拉寬。 回望走過的2020年,于所有人來說,都是極不平凡極不容易的,能夠平安順利的生活著,就是天大的福氣,至少我們還有家人圍在身邊,還能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和幸福,而這在好些人心中都是那份遙不企及的夢想心愿,為了守護心中的這個愿望,都得付出十倍百倍的艱辛努力才能得之。我的2020年呢,買了新代步車,換了工作崗位,寫了數篇心得,獲了多次榮譽,還孕育了小生命,總算對自己有個小小的交代。不管別人的人生怎么過,過好自己的人生就是對的。 可,人生之路的足跡應該還有更多,而我的這些還遠遠不夠,需要繼續向前創造更多的可能性。芝麻開門,往往就在你想要停下腳步的下一秒,前面所有的努力都是累積。時間在走,我們更應該步步緊跟,不要掉隊,不要放棄,不要走偏,人生一路本就是冰霜風雪相伴之,就看我們懂不懂得愛自己。學會在沒有陽光的時候,自己先發光發熱,做自己的太陽,溫暖自己感染自己鼓勵自己。把自己的心看清楚,找準屬于自己的那條路,用心去走,用心去飛,用心去追,總能遇見更好的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那一束光。 發憤不是說說,不是喊口號,而是付諸于實際行動。我們總說,有種努力叫不分白天黑夜,有種向往叫明天會更好。其實,這都是自己給自己擘畫的一片新的藍天。當我們比別人多一點執著,多一分努力,我們就會比別人更有機會創造奇跡。時間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一天就擁有24個小時,差別只是我們是否珍惜利用好了它。人生一趟,積極向上,方能不畏將來、不念過往、不止當前。想一想眼花的璀璨、似水的流年,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人生角色,把自己的戲份演好演足就不錯了。當實現了對自己的承諾,何談憂傷? 未來可期,實干為要。比美好更美好的事情,就是創造更美好的事情發生。我們要想成為想成為的人,就得在當下的時代里,做該做的事,走該走的路,不退縮、不動搖、讓自己配得上那份野心,不辜負曾經經歷的一切。決定一個人成就的,不是天,也不是運氣,而是堅持和付出,是不停的做,重復的做,用心的做,當我們真的努力了,付出了,就會發現潛力無限。我們總是感嘆羨慕有些人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卻不知他們到底用了多少的努力,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才換來了這樣的一個他們想要的人生。那我們呢,為何不向他們學習呢?人生就是一個無處不學習的旅程。 人生的美好不在于處處春風秋雨,而在于我們曾經觸摸過的每一個細節,感知每一個成績都來之不易。當我們一直往前走,就能迎面撞上生活上送來的糖。過好屬于我們每個人的限量版,就是最大的成功。而當把辛苦也當幸福來過著,我們也就贏了。我們是85后,不要因為自己的年齡不像90后、00后那樣年輕,就放棄追逐自己的夢想。我們應該在有限的時間里,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瀟灑且硬氣的穿行在這個世界上。只有趁早把生活折騰成我們想要的樣子,才能不被生活所折騰。你尊重自己,別人才更有可能尊重你。 活在當下,不是讓我們天天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而是我們更喜歡在夢想實現之前,踏實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不會總想著要去抄近道,其實人生哪有那么多捷徑可以走,我們有夢想,更要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本領,做自己人生的擺渡人。我們的努力,不是為了感動人,做誰的榜樣,也不是非要做給哪個人看,而是要讓自己隨時隨地都有能力且擁有選擇的權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創造屬于自己的桃花源,自在且自由,不羨慕別人,也不懊悔自己。 路就在腳下,比我們差的人都沒有放棄,比我們好的人也還在努力,我們就沒有資格資本說“無能為力”。加油吧,追夢人,我們的足跡將在人生之路上踩下一串串悅耳的音符,指引著我們朝著目標奮勇前行,達到就是一種幸福的開啟,讓時間看見我們用心努力翻山越嶺吧! 江親蓮 >>>更多美文:散文隨筆
QW155CW58PKM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