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大學申請入學,總會讓人想到「過五關斬六將」的典故,想要透過申請入學進入大學就讀,學生也必須突破重重難關才能「達陣」。究竟是哪「五關」呢?
第一關 ─「學科能力測驗」
第二關 ─「第一階段篩選」:公布學測成績倍率篩選結果
第三關 ─「指定項目甄試」:上傳「書審資料」、參加「面試、筆試」
第四關 ─「第二階段篩選」:公布正備取生名單
第五關 ─「登錄志願序」:登記就讀志願序
五關中的第三關「指定項目甄試」,除了必須上傳「書審資料」,另外,還得參加「面試」或「筆試」。「書審資料」可以說是一個人的「文字形象」,教授對一個人還沒印象前所形塑出來的成長歷程以及人格特質,主要便是根據「書審資料」;然而「書審資料」卻很容易包裝,因此「面試」越來越受到教授的重視,所謂「百看不如親見」,「面試」是「真實形象」的呈現,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是以不可輕忽以待。
面試時,「儀態」與「答問」必須並重,「儀態」包含穿著與肢體,「答問」包含技巧與內容。
「儀態」穿著
關於面試時怎樣的穿著才能展現最佳的自己,似乎沒有標準答案。但即使衣著服儀因人而異,「整齊、清潔、簡單、樸素」卻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基本原則;除此,不僅自己要穿得自然、舒適,也要考慮教授看得舒服、順眼。
髮型是人的第二張臉:
★不遮頭蓋面:男生的瀏海長度不超過額頭的一半。
★不油、不塌:有蓬鬆感且乾淨的頭髮才有精神。
★不焦、不毛、不分岔:頭髮的光澤度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健康與精神狀況。
面試前,務必要檢查穿著儀表是否得宜:
一、 服裝能活動自如,勿穿垮褲,勿露內褲。
二、 服裝熨燙平整,沒有脫線或掉扣。
三、 裙子不會太短,褲子不會太緊。
四、 服裝以淺色襯衫為宜,男生搭配深色長褲,女生則著長褲或長裙為宜。
五、 佩戴佩件不可搖晃或發出聲音。
六、 頭髮整齊不遮臉,沒有頭皮屑。
七、 鞋子乾淨清亮,勿穿涼鞋。
八、 臉部乾淨清爽、不出油。
九、 牙齒無菜渣、指甲乾淨整齊。
十、 勿噴灑香水。
「儀態」肢體
絕對要注意進場的禮儀以及舉手投足肢體語言,面試時,第一印象極為重要,這第一印象便建立在短短的「進門到自我介紹」時間內:
一、 進門時要先敲門。
二、 進門後微笑向教授問好。
三、 走路抬頭挺胸。
四、 坐下時坐姿自然,不宜靠背。
五、 氣定神閒,手腳靜定。
開始面試:
一、 雙腿輕鬆併攏,雙手平放腿上,或雙手自然放在桌子上面。
二、 板凳宜坐1/2,坐姿端正,不宜彎腰駝背或癱軟無力。
三、 注視面試教授,眼睛要專注,面帶微笑。
四、 回答時要直視發問教授作答,眼神不宜左右飄移。
五、 倘若有手勢,應該向上以顯現精神。
六、 回答時聲音應明亮,最後一字音調宜向下,表示肯定,展現自信。
七、 教授問完再回答,不應插嘴或搶話;倘若不清楚問題,可以請教授重覆一遍。
八、 面試結束,仍應面帶微笑感謝教授,出場時抬頭挺胸。
「答問」技巧
必須掌握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誠實回答。倘若自以為是,不知卻假裝知道,一旦教授「打破砂鍋問到底」,識破真相時,絕對會影響分數。
「答問」內容
面試開始,教授大都會要求學生以1分鐘自我介紹,因此可以試著先寫一篇「精簡版」的自傳,讀熟並且練習用自然的方式自我介紹。教授面試主要是根據書審資料,因此必須詳熟書審資料,尤其是自傳中的「關鍵事件」、「申請校系的動機、抱負」與「具體規劃或願景」;除了自傳,還必須注意考古題,所謂「知彼知此,百戰不殆」。此外,自我的了解、校系的認識、時事的關切以及臨場的反應等,也常是面試時問題的常客。
自我的了解 ─ 例如:請談一談父母教育理念與方式的影響。
校系的認識 ─ 例如:東吳法律系與其他學校法律系的不同。
時事的關切 ─ 例如:俄烏戰爭、關稅大戰。
臨場的反應 ─ 例如:你還申請了哪些校系呢?
通過第一階段篩選的考生,相信都不是泛泛之輩,而在參加指定項目甄試時,每位考生也必然會準備一份豐富且亮眼的書審資料,因此,誰能在最後脫穎而出,面試扮演著決定性的關鍵角色,只要能注意「儀態」的穿著與肢體,掌握「答問」的技巧與內容,態度真誠,誠實回應,展現自信,絕對能獲得教授的賞識與青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