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大病要趁早,轉圜機會大—戡破情緒實像,溫養身心轉運勢(4-2) - 李璧如醫師排寒保暖治未病筆記 - udn部落格
李璧如醫師排寒保暖治未病筆記
作家:李璧如醫師
文章分類
    Top
    生大病要趁早,轉圜機會大—戡破情緒實像,溫養身心轉運勢(4-2)
    2025/05/15 15:50:04
    瀏覽:851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時間2019813900-1600
    地點:花蓮稻香國小
    整理者:張淑貞
     很多事件只是我們心中執念的投射,像先生外遇的病人,我都勸他們這段時間好好觀照自己,照顧自己,不用管他。至於他是否回頭都隨他去,很多事情時間到了自然有答案,不必尋死覓活好好觀照自己,讓事件隨時間走過,自然水落石出,答案自會浮出。
     跟排寒過程一樣,人生有些落魄的時候,不要想著翻身想借錢再搞大什麼的,說真的,我覺得你最好還是去內觀。內觀並非魯蛇遁逃的所在,我的意思是不管處在什麼狀態,與其在境遇中,一直生事攪擾,不如回歸自己,安心下來觀照,養足自己的氣,顧好身體,把體氣拉抬上來。安靜觀照,讓覺知更清晰,其中生出的智慧會讓你知道該怎麼做,這是最省力聰明的方法,完全毋須外求。

     《情緒排寒》建構在《病從排寒解》的基礎上。
     寒氣有三種,一種是外來的寒氣,就是我們平時感受到風寒濕邪。再來是吃進來的寒氣,各種冰冷寒涼的食物,包括水果、西藥。還有一種是情緒造成的寒氣,當你生氣或因某些原因壓抑,這個起心動念,身體會有所對應,這個對應會在我們實質的肉身留下一些印痕。可能在表面的皮膚、經脈形成某種氣結,久而久之變成實質問題。有些人愛生悶氣或長期受氣、忍氣吞聲無法紓解,這些寒氣會沉積在胃裡頭,因為脾胃也是承受的器官,不論吃進好的壞的都到胃裡,經由脾運化再由不同管道運送出去。我們說脾胃是受盛之官,它也是承接情緒的主要部位。
    邪穢之氣,也是外來的不正寒氣
     凡心有所動,必定會在身體某個部位留下印記,久而久之淤積造成氣血不通,將來可能是問題的所在,所以情緒的寒氣是一個要考慮的重點。
     另一個我特別提到的是邪穢之氣,外來的不正之氣。現在正是7月,好兄弟都出來了,不過也不用擔心,因為所有的空間都有不同能量共處,並非有形體的人類獨享。重點是陰陽不相屬,氣不相通,最好不要互相干擾。可是一旦我們能量水平下降,跟他們搭上,就容易發生狀況。這種邪穢之氣,也是一種寒氣。
    ◎沉溺三C產品也製造寒氣,尤其是智慧型手機
     最近發現還有一種寒氣,就是智慧型手機。你長期沉溺使用手機,手的這幾條經脈很容易受影響,這些經脈往上走就到心肺,長期使用也會造成肌肉癴縮,肩頸緊繃而氣血不通暢,這是寒氣的溫床。盯著手機看也造成視神經緊繃。智慧型手機造成某些類型的症頭,其實我自己也用,發現身體真的會有狀況,而且電磁波影響很大,這實質上也是一種寒氣。所以除非業務人員或像出國沒辦法,我還是建議用桌機,電腦也有line可以聯繫。智慧型手機還是少用,影響太大,而且是不知不覺,整個傳導上來到腦部,不僅心肺功能,血管、神經、肌肉、筋膜組織繃緊,長期下
    來影響
    很大。

    ◎人際關係問題根源在彼此卡榫深淺
     不論原生家庭、親子關係抑或職場等各種人際關係,其實都是一種卡榫關係。家庭關係、親緣關係,肯定有其業力因素;業力從何而來,必定是互有所需,是一種供需關係,給彼此互相照見、互相學習的機會。
     怎麼學習呢?經常透過一種血淋淋的相互挫磨,人們根深柢固的業習自己通常無法覺察,偏執的守著原先的軌道,認為自己就是要這樣,對方也是如此認定,互相折磨著;磨到有一天,或許你可以從對方的眼中看見自己:原來我是這樣子。人經常看不見自己,要透過與他人的關係來看見自己真正的樣子,藉以學習成長。但其過程非常艱辛,要歷經各種生命事件,才能看清彼此的關係,看清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目的就是照見彼此。
     若是朋友關係,通常是彼此有所求,也就是我常說的「有漏」,種種得失關係,騙財騙色、權謀合作,失守的一方常覺得自己是被害者。其實沒這回事,這種卡榫關係中,你也有所欲才會參與這個局,這當中也是一種供需關係。其實所有事件都要回歸本身、回到自己,而不只是往外亂抓。不管遭遇被倒債、被算計、夫妻關係出現第三者…各種狀況下,你看起來是無辜受害者,都是別人一手導演,但是細看其源頭,還是為了讓你看清楚自己、觀照自己,原來在事件中從來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很多事件只是我們心中執念的投射,像先生外遇的病人,我都勸他們這段時間好好觀照自己,照顧自己,不用管他。至於他是否回頭都隨他去,很多事情時間到了自然有答案,不必尋死覓活。好好觀照自己,讓事件隨時間走過,自然水落石出,答案自會浮出。
     跟排寒過程一樣,人生有些落魄的時候,不要想著翻身想借錢再搞大什麼的,說真的,我覺得你最好還是去內觀。內觀並非魯蛇遁逃的所在,我的意思是不管處在什麼狀態,與其在境遇中,一直生事攪擾,不如回歸自己,安心下來觀照,養足自己的氣,顧好身體,把體氣拉抬上來。安靜觀照,讓覺知更清晰,其中生出的智慧會讓你知道該怎麼做,這是最省力聰明的方法,完全毋須外求。
    ◎緣分盡非生離即死別,與其死別不如生離
     比方說有官司的人,當然該找律師還是要找,但毋須想盡辦法求這個立委那個高官的汲汲營營,都是無謂的圖謀。事情該怎樣就會怎樣,會有個水落石出。就像病人問我會怎樣,我說免煩惱啦,會死就會死,不會死就不會死,就是這樣子,時間過去,流程走完,你就知道該怎樣。我常講,很多緣分就是如此,緣分到了不是生離就是死別,與其死別不如生離,就放手吧!給自己,也給這個事件「時間」,就像排寒有個病程,你就讓病程走完,該怎樣就怎樣。很多事情在當下我們無法接受,但回頭去想,會發現它的發生對你是個幫助。
     就拿我來說,我在2012年時上了2次蘋果日報,第一次是5月,我寫了篇關於兒童塗氟的文章,只是標題很跳tone,「塗氟等於嫖妓戴保險套」,我想到這個標題,就給它寫下去。可這標題太敏感了,牽動很多人的敏感神經,先是一群陽明牙醫的學生來洗版,後來很多牙醫都捲入。當時我早已排定要去內觀,也不以為意,進去內觀後,其實外界發生什麼事也不知道。神奇的是5/3晚上5/4凌晨我就是無法入睡,隔天5/4是牙醫節,可能當天沒什麼大新聞,他們就拿我當主角,寫了半版。結果不得了,一堆廣播電視都去診所採訪,可因為我去內觀,所以門口貼了休診公告,看起來好像我「畏罪潛逃」,真的很荒謬。〈蒙塵,其實是變形的禮物—反對塗氟,李璧如醫師遭誣衊圍剿紀實
     等到5/9我可以跟家中聯繫時才知,氣得半死。因為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醫師居然要我弟弟把我臉書上的那篇文章刪掉,文章回應裡有病人、臉友跟那些學生的攻防紀錄,很精彩的對話。我弟弟什麼都不懂,也怕這件事傷害我,就乖乖刪文。可是其實不會,對我來說只是小事一樁 ,只因當天沒有大新聞罷了,隔天這新聞就沒什麼價值了。但我因此一夕爆紅。同年8月底,蘋果日報又發了半版我的新聞。起因於我後來因應緊急狀況的病人開放看自費的名額,結果一個病人用自費名額進來看,又想改健保,可是這不對嘛!你要看健保就耐心排隊,看自費就應該自費,他不爽就去爆料,結果又是半版。當時我覺得這很可怕,怎麼會這樣!在這之前,別說上台講話,我根本不喜歡曝光,當時很快做了減診的決定。我當時哪裡知道,接下來的3年,家中會發生很大的變故,如果當時沒減診,我根本沒有力氣處理這些事情。而且決定減診前,病人太多,有天突然發現我的手竟然整個變黑,好可怕,因為有時9個小時都沒上廁所。
     當時蘋果日報事件看起來是件壞事,太突兀了,當下無法接受,我一直是潔身自愛,結果好像莫名被抹牛糞,被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卡住。可沒想到後來看起來,它其實是個變形的禮物,當時減診給我調養身心的機會。後來家中業力大引爆,接連發生事情,如果手邊一堆病人,臨時我怎麼有辦法應付?
    塗氟等於嫖妓戴保險套,這句話牽動許多人的敏感神經。
    生大病也要趁早,轉圜機會大
     所以很多事情很難說,甚至有時是以生病的方式來表現,許多病人就是這樣。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我說「生大病也要趁早」,4050歲生大病,跟6070歲生大病完全不一樣。因為年輕時陽氣尚旺,轉圜機會比較大,只要沒有誤治,可以完全調回來。等到退休後60幾歲才生大病,那時體力衰竭,如果生大病,完全好的機會就比之前少很多。
     人生當中很多事情看起來是不好的,像是某個官司影響你的前途,將你從高位拉下來,不見得是壞事,只是當下的我們通常只能從世俗的眼光來看,充滿憤恨。等待時間走過,生命的長河展現,你才會看懂其中深意。
     結論就是,生命當中出現的一切,任何半路殺出的程咬金,其實他們都是本該出現在那裏,重點是我們要保持心的平靜,不要被過度影響。任何事情都是好的。好壞只是一體的兩面,端看你怎麼看,如果能盡力保持平靜的心,就能看到不同的人生風景。
    ◎一念純誠,重症求生有門道
     現代人各式各樣的病,前幾日有個朋友來電問說他有個親戚已經把我的2本書都看完,很想讓我看診。我問他生什麼病,他說肝癌。還有從美國回來的,說會從1月待到3月,說是有子宮肌腺症還是腫瘤,希望給我看。我直接回他沒辦法,你就給我3個月時間要搞定,我哪有辦法!至於這位肝癌的病人,我說好,讓他過來的意思是,至少我可以跟他聊聊,或許轉介給其他醫師,因為確實有醫師擅長治療這種我們所謂的「末病」。我是一個治未病的醫師,提倡給大家防病於未然的方法,是一套預防的方法,不論是實質的或無形的,到了已病狀態,你必然要耗費更大的心力讓這個實質病症消失,也需要一段時間。或許有醫師可以很快讓你的腫瘤消失,但我不是,後來也不了了之。不過常言道「先生緣、主人福」,我也治療過重大疾病,但這需要緣分。
     書中有篇「一念純誠,進入深度休息」。通常得知罹患重病,首先反應都是驚嚇,再來是問「為什麼是我」,很多複雜的反應,接下來都是想趕快把這個病治好。可是一般人從未想過病程會到這個程度,其實有許多複雜的心理機轉,你的心病更嚴重,才導致肉體的病。大部分身體的病都可以回溯到心理層次,找出病根都有機會。但是病到這個層次,很多人都害怕自己快死了,只想抓住一根救命浮木,那怕是一個希望也好。你看有多少專門標榜治癌症的,開個藥就20萬,還有什麼貴得要命的天仙液,可是病人還是去了。這怎麼可能有效呢?治療癌症跟治療普通病症一樣,沒有循序漸進從根本治療,是沒用的,大家都想見證奇蹟,這就是病人的盲點。這種病人我不看,因為你的心糾結慌亂,只想抓根浮木,這病怎麼治?除非你能安靜下來,照見自己真實的身心,或許還有緣分可以得治。

    ◎回歸自身,成為自己最好的醫生
     我看過一個肝癌病患,因女兒是我的病人,我想跟他聊聊也好。那時他還是自己走進診間,能吃能睡,只是腰痛,或許已轉移到腰椎。生病的原因在他的母親,從小不把他當回事,資源都給了他的兄弟,這是他憤怒不平的原因,直到死前都無法放下。他的老母親還活著,雖然他有自己的家庭,也有愛他的子女,可他自己卻因這個心結始終沒有打開,死在那個憤恨不平裡。這種狀況很多,原生家庭的糾結變成牽連一身的病痛,到最後連命都帶走,實在是划不來啊。
     人生要有智慧看透這點,我一直建議大家內觀,因為清明的智慧比什麼都重要,當你頭腦清楚了,身心也會鬆開,病也就少了。很多病痛都是原於心結,與其靠別人、靠這個醫生那個醫生,手上一堆名醫清單,那有什麼用呢?請你們要相信自己,一定要回到自己身上,讓自己成為自己最好的醫生。就從解開自己的心結開始,心結開了,病就慢慢散了,就有救了。
    ◎正視情緒存在,莫讓氣結成為具體的病
     「情緒伴隨感受而起,雖無具體質量,確有實質影響。
    情緒具有幾個特質:
     1.自然存在,有感受必有情緒。
     2.這股具體能量無法壓抑,需有去路。
     3.若是強行壓抑,只能轉化變形。轉化成什麼?首先有可能轉化成莫名其妙、看似不相干的行為(如百般挑剔、藉故找碴或逃避、強迫症…各種身心疾症;其次,轉化成肉體實質的病,病根深藏,時間長短不一,可能多年後才逐漸顯化。)
     情緒具體存在,人活著就有情緒,有些人望之儼然,不輕易表露情緒,有些人礙於某些原因,不敢表達情緒,但這不表示他們沒有情緒。現在普遍習慣壓抑情緒,家中或職場皆然。我有個病人,爸爸是國安局退休,從小對孩子軍事化教育,他小時曾被父親嚴厲訓斥,所以跟父親說話都小心翼翼,拐好幾個圈。這個暑假我們有機會共事,被我發現這個毛病,我是個很直率的人,對於這點真是無法忍受。中醫說法是思慮傷心脾,只要有所思慮就會損耗能量,老是想太多,一直琢磨怎麼說才合適。
     他有時還要先跟媽媽商量好一套說辭,才敢跟爸爸講話,他不敢跟爸爸講真話,要跟媽媽套好怎麼說,才不會讓爸爸起太大反應,母子必須商量著在爸爸的「淫威」下討生活。但這種原生家庭造成的習慣,其實也不少見,有可能換作媽媽或祖父母扮演這個角色,很多情緒的淤積,很多吐不出口的話,只能悶在心裡,久了成為一種壓抑的能量。
     共事久了,我發現這孩子做事丟三落四,這跟他的體氣不足有關,腎氣也差。小時候家裡習慣晚上吃一大盤水果,還有水果酵素,也常看西醫。那些媽媽職業是護士的,西藥一定吃很多,我很多病人身體亂七八糟,媽媽都是護士,想悉心照顧,可是方法錯誤,結果適得其反。

    ◎怒氣鬱滯,造成各種症頭
     人一定都有情緒,就如書中所說,明明生氣又不敢講,最後就會轉化,可能一直找碴或幹嘛的,這其中一定有緣由,是一種能量的轉化。只要你想出那個道理,它就一定有解。有些人情緒看起來是一條直線,我告訴你,假的!沒有人是沒情緒的,除非他修行到一個程度。人不會沒有情緒,他只是喜怒哀樂不形於色而已,情緒跟寒氣一樣,必然存在。
     我書中有個例子,有個人在公司發生讓他很生氣的事,可是他又無法表達出來,結果這就變成痔瘡,成了他的病灶,排寒以後才慢慢紓解。這種例子很多,比如生了一場大氣,可能某個位置就長了顆瘤,因為生氣就是一股聚集的能量,如果能出來最好,沒能出來就壓在身體裡頭:也有人因此發燒,發燒亦是一種火熱的能量,生氣也會讓人發燒;或者各種疼痛,頭痛、胸痛、脅肋痛、有時甚至閉經,這得用舒肝的藥,有時我會加5-10西西高粱酒與藥同服(不用水果酒、啤酒當然不行)。
    「中和」才是生存之道
     中醫有五志與五臟的說法,我們說肝氣鬱結。肝主怒,生氣的情緒跟肝有關係。肝不好的人愛生氣,動不動發脾氣,氣到臉紅脖子粗。脾氣特別不好的人要注意肝經是否堵塞,還有肝臟的問題,那邊一定有些氣結。可以常常敲打肝經與膽經來疏通,通常臟腑跟經絡是互相對應的,一定是經絡先塞,這個塞住有時也可能是跌打損傷造成的後遺症。有個肝癌病人,很早時期跌倒,這邊脅肋有一些瘀血,沒有及時處哩,後來變成肝癌。所以跌打損傷一定要特別注意,趕快處理。經絡的堵塞,久了會造成實質臟腑的病變。
     喜怒憂思悲恐驚,不同的情緒對應不同的臟腑。膽小害怕的人跟腎氣不足有關係,腎虛的人無法作決斷,容易放棄。心對應喜,一個人在很高興的狀態下,他的氣是鬆緩的,人是鬆開的當然開心,氣機通利,血脈通行。所以保持心情喜樂對身心健康非常幫助。
     心輪累積很多累世的情緒,比如悲傷積在心輪你就不開心,或是碰到不好的事而寒心,心涼了半截,這話我們常會聽到。心一定要溫暖,沒人得心臟癌,因為心臟是血液最充沛的地方,能量最強,最需要溫通;若我們經常因為外在事件傷心,應該舒展緩和的氣就因此緊縮,久了影響心氣或心血不足。情緒的展現過猶不及,暴怒暴喜皆傷身,中醫講究致中和。吃進身體的食物亦同,不可太過太偏。「中和」才是生存之道,不管在精神方面或實質肉體。
     心脈與情緒悲喜有關,心脈阻塞容易產生很多問題,我們手上有2條經脈,手少陰與手厥陰都與心臟有關, 心脈若堵塞,在女人身上會引起乳房方面的問題,很多乳房腫瘤病患這邊都有堵塞,按壓會特別疼痛。對於一般人來說,因為經絡相對應,對應過來就是肺跟心,如果有所糾結,也會影響心臟跟肺臟,這個影響層面非常巨大。所以我前面提到手機的問題,真的會影響心肺,而這二個臟腑又非常重要。書中238頁心包經圖片中星號的位置,很多人這個位置是沒法按的,因為痛不可觸,一定要揉開。

    ◎老虛體弱、產後及疲累之人,特別需要養陰血
     情志活動、情緒起伏以陰血為物質基礎,我們的起心動念與血管心臟伸縮有關,血量的流動與去向皆受影響。若是生氣鬱怒暴怒,升動過度,陰血加重消耗,打破了陰陽的相對平衡。因為肝氣要往上升,肝血要有足夠能量,所以肝氣或肝血比例失衡,就會呈現陰虧陽亢,陰血不夠,肝氣一直往上升,這時可能出現頭暈目眩、血壓升高,可能中風。中風有許多原因及形式,這是其中一種。總之是肝氣肝血失調。
     肝為多血之臟,沒有神經,大家都吃過豬肝,如果粉嫰的是粉肝,如果是柴肝,就類似肝硬化那種含血量不足的肝。因為肝臟需要血去濡養,如果你常生氣、用腦過度、熬夜,肝血不足的話,肝實質上就受到影響。
     晚上睡不好的人,有些不見得喜歡熬夜,肝血跟腎精可以互相轉化,精是寶貴的精華,凡精皆為提煉之精淬,例如米油、精油、精華液、雞精,所以必需要有實質的陰血來轉化成腎精,才能為我們的身體所用。如果你長期處於肝血虧耗的狀態,腎精一定不足,腎氣必定亦隨之匱乏,整體升動調整會出問題,所謂「腎惡燥」,腎陽的發動需要足夠腎陰為基礎。所以養陰血非常重要,我前幾日才寫到,老虛體弱、產後及疲累之人,特別需要養陰血,陰血是非常重要的物質基礎,若無此物質基礎,必處於乾耗狀態,等於是在空轉,是對身體能量的巨大損耗。
    ◎下半身保暖超級重要
     補肝血最重要是要睡得好,睡眠充足,絕不能熬夜。睡不好要趕快處理,但非西醫吃鎮定劑安眠藥,雖然讓你能睡,有沒有真正養到肝血卻不得知。「臥則血歸於肝」,時間到了就要躺平,身上血液才會濡養到肝,所以即使睡不著,時間到了就躺平,觀呼吸也好,千萬不要熬夜,熬夜傷陰血,像我趕這二本書時經常熬夜,最先反應的是腳後跟痛,平時不會,熬夜幾次就腳後跟痛,這是傷了腎陰,吃了一些補肝血的藥調回來。
     女人肝血不足時容易掉頭髮,一些產後婦女一邊哺乳又沒注重滋養,很容易掉髮。「腎藏精,其華在髮」,腎氣足的人髮色黑亮,髮量充足。所以說肝腎是乙癸同源,肝腎是一體的兩面,肝不好腎也很難好,肝腎要一起調,首先絕對不要熬夜,不要吃生冷食物,所有寒的東西皆傷腎陽。七八十歲阿伯晚上夜尿好幾次,到了這年紀,褲子穿得單薄,又愛吃西瓜,我說不行啊!至少下半身要保暖。下半身保暖太重要了。現代人很麻煩,上半身穿很多,下半身只一件薄薄的褲子,久而久之會出問題,前面說到女生若是經痛要保養子宮,下半身肚腹一定要保暖,男生攝護腺肥大一樣要保暖,在冷氣房裡褲子要多穿一件,基本上照顧好,其實就不用吃藥,也可以延緩器官老化。
     還是要從生活起居做起,襪子多穿2雙,穿個拖鞋,至少不要光腳。如果可以就泡腳,腳的前是湧泉穴,腎經的第一個穴道,腎氣如噴泉湧出,腳能保暖腎氣就往上走,所以腳的保暖很重要。另外「肝主筋」,有些人走路整隻腳會痛,結果給一些養肝血的藥就好了,因為肝主筋,那個筋需要血來濡養,如果血不夠會變硬,容易抽筋或疼痛。抽筋有二個原因,一是肝血不足,另一個是寒氣。
    ◎排寒跟養肝血經常必須並行
     有個病人,從小家裡冰箱隨時有冷飲,生病感冒就吃西藥,他整個(這邊?李醫師按:時日太久,當時可能是用手勢比畫)就「束」 (緊繃、攣縮)起來,他其實是個聰穎的孩子,可是上國中以後就無法好好念書,上大學後得了甲亢。我開溫通的藥給他,溫通他(這邊?-緊繃、攣縮側)的藥,讓他可以排痰,能夠把寒氣排出來。
     畢竟從小這樣的生活方式,一生病就壓制,常年的這樣壓,壓到(這邊?)整個束縮,非常難過。我除了開溫通的藥讓他排痰,也開些活血化瘀的藥,因為痰結壓抑太久都已硬掉。另外還開了養肝血的藥,因為他走路腳會痛。後來因為年輕,大約只吃了半年多的藥,就改善很多。那段時間他每天吐很多痰,可見生冷食物為害之深。對我們來說,排寒跟養肝血經常必須並行。
    ◎事業、健康、甚至幸福的關鍵都在肝腎,首須排寒
     很多國中生打完球一身汗,回教室吹冷氣(現在班班有冷氣,很多老師也怕熱),一定要提醒把汗擦乾,也不要直接對著電扇吹。很多人睡覺時習慣電扇直接對著人吹,你吹心臟,以後心臟一定出問題,你吹哪裡,以後哪裡就出問題;吹腳關節,以後就關節痛,保證一定出問題。電風扇絕對不要對著人吹。在座有很多老師,一定要給學生這個觀念,因為太重要了。學生在小時候身體沒照顧好,日後怎麼成功呢?腎氣不足,註定變成魯蛇一族。思考與創造力都需要腎精,腦髓亦是腎精所化。我們做事皆須每個步驟緊密相連,邏輯亦需一環扣一環,若無充足腎精,如何支應?所以你的事業、成就、健康、甚至幸福的關鍵都在肝腎,真的非常重要。
    ◎負荷越少,人生越輕快
     所以我們一方面要排寒,另外一方面是調肝腎,就是剛剛說的養陰血固腎精,這是二條主軸,我在這本書後面有提到。
     另外,腎氣不足也容易膽小怕死,畏怯苟安,不敢面對。面對,是一個人重要的基本能力,不管什麼事情,你敢面對敢扛下來,事情就成了一半。因為你敢面對你敢扛,它就不會成為負荷。所有你不敢面對的事情,都會成為黑暗中的鬼,會在你的心頭成為一個負荷。這種負荷累積多了,會削弱我們的生命力。為何說修行要修真,就是講真話做真事,有話就說,不會有任何負荷,該怎樣就怎樣,在不傷害人的情況下,不需要太多人情包袱。做事乾脆俐落,不拖泥帶水,直接切到骨頭裡去(眾笑)。對啊!一刀切到骨頭裡,我就這樣做,這樣說話思考。負荷越少,人生就越輕快,很多曲折委婉哀怨,都沒必要,把它丟掉。人生要怎麼過,你能自己決定,你要怎麼過日子,是去開心的天灸,還是待在陰暗的冷氣房裡畏畏縮縮的,一切都是在君抉擇。
    ◎情緒層層釋放,觀照,讓流程走過
     排情緒跟排寒氣一樣,也是一層一層釋放,當你保持溫暖,體氣提升,會突然想起以前一些事情,或會以夢境的方式顯現,它也是一層一層排出來。不用驚慌,因為事件再次出現,是給你機會,讓你重新審視,給它定位,定位之後它就可以過去。所以排情緒的時候,可能會有一段處於情緒低落的狀態,沒有關係,你知道就好,穩住自己。跟排寒氣一樣,給它時間,觀照它,讓它慢慢走過去,你要有信心與毅力,不要害怕,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其實很多時候,在那個當下,情緒無法抒發,因為你的能量只能用來面對處理當下的狀況,沒辦法顧及自己的情緒,只能深深壓抑。比如面臨生死議題或重大創傷或天災,當下只能處理事情,因為我們要活下去,要穩住當下的環境,沒有時間心力處理情緒,只能壓縮在身體底層。
     也許很多年過去,等你整個慢慢調養回來,這些傷才會一點一點冒出來,你也才有能力看見這些傷,擁有能量將之化解,讓歷史的一頁翻過去,走上新的人生。
     當然,有些傷不一定會再回來,一切都看因緣,等待機緣讓它自然而然出現。排情緒跟排寒一樣,它會在你身體忍受的極限下,突然就止息了,上一秒鐘跟下一秒鐘完全是兩回事,突然風平浪靜,這就是排寒的基本現象,它不是生病,是身體一個調整的過程。
     當你慢慢走向溫養的大道,正視自己,把自己調正,體氣提升,你會比較有膽量做自己,有膽量與他人溝通,像一朵舒展開的花,成為一個自在的自己。通常這個時候你的運勢會提升,你會發現自己碰到的好人比壞人多很多,小人也遠離。排寒之路其實就是一條修行之路,當你走上正道時,心向光明,運勢也會跟以往完全不同。(4-2,未完待續

    ◎情緒排寒: 解心結、拔病根的身心溫養之道~~~
    *誠品線上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12702771760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5472
    *圓神書活網
    https://www.booklife.com.tw/product-detail/05100122
    *三民書局網路書店
    https://www.sanmin.com.tw/search/index/?au=%e6%9d%8e%e7%92%a7%e5%a6%82
    *讀冊電子書
    https://www.taaze.tw/products/14100046410.html








    回應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