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盛雄教官駕U-2R型高空偵察機任務紀錄:編號C124C
分享蔣彤雲老師的資料
任務編號C124C正是蔡教官〈Mory Tsai、31歲〉最後一次駕駛 U-2機作戰任務。 轉眼間已超過五十年了。
民國63〈1974〉年4月8日,三十五中隊隊長王濤指示蔡教官熟飛,依經驗知道任務前3天會先熟飛,先向高層報備,且僅美臺雙方極少數人知道。
4月9日,進行任務提示,內容包括「天氣預報、航行路線、偵照目標、偵照項目…」很冗長,美方強調航線避開了中共地對空導彈佈署區。
除了任務提示,出任務之前必須向家人寫信,交代一些事情〈蔡教官寫信給母親〉。
出任務前一天規定不得外出,必須先住在基地南區待命宿舍。
4月10日,桃園基地北區美軍專屬的俱樂部有個晚會,蔡教官應邀前往,一名醫官隨時跟在教官身邊,如影隨形與監視教官跟誰交談、甚麼話?
在教官的眼裡:「死並不可怕,但是等死最可怕,4月11日出任務,現在開始等待,必須負責這趟任務的成與敗,身心壓力大」。
U-2機出任務航途中〈生死邊緣〉,會有來自中共戰機或導彈的威脅,同時飛機爬到7萬呎高空時發動機極易熄火,沿途的任務空域來回沒有任何人可以提供支援,基於對國家、空軍不變的忠誠,教官義無反顧,能否安全返航,教官把決定權交給全能的天父,這一晚,還是輾轉難眠。
11日,計畫早上9點起飛。清晨5點半起床準備,簡單漱洗吃過豐盛的早餐,走進作戰室任務提示,知道這趟任務執行高空偵照任務編號「C124C」,飛抵山東半島榮城,沿山東、江蘇兩省沿海航路至上海外海返回。
任務提示後開始著裝,穿壓力衣。
U-2飛行員穿的衣服完全比照太空人的規格,據悉每件飛行衣至少24000美金起跳。接著吸純氧,過程約一個半小時。
上午9點整〈桃園基地老跑道機坪〉,坐進U-2R機編號053號駕駛艙裡。飛機停在桃園基地南區中央滑行道專屬待命「U-2停機坪」準備起飛,跑道保持全面淨空,在飛機座艙裡的飛行員在「起飛前後」都不能跟基地塔台有任何聯繫,飛行員與機旁的地面機務人員等,彼此溝通全部透過手勢,滑出起飛拉昇後,航向臺灣東部高高空域轉向任務區前,透過無線電與地面管制室簡短說暗語。
9點5分,這架U-2R任務機起飛了,起飛後航向臺灣東部海域,飛機拉高至5萬呎,繼續朝琉球方向的飛行,教官簡短說了句:「XXX〈暗語〉」告訴管制室之後,開始保持緘默,繼續爬升至7萬呎並左轉向山東半島目標區沿海飛行。高空中,除了單調的發動機聲、和氧氣護罩裡自己的呼吸聲。
飛機持續保持在7萬尺平飛,朝著山東、江蘇兩省沿海空域飛行。
這趟任務範圍廣闊,涵蓋山東最東邊的榮城南下到上海。U-2雖有預警系統,坐在駕駛艙裡教官還是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隨時注意是否有鑽升米格機的攻擊,還要注意是否有來自共軍在沿海島嶼佈署的地對空飛彈的來襲。
7萬呎高空溫度是零下60〜70度,相機在這個樣急凍溫度下是無法運作的,所以在偵照前,教官提前40分鐘開相機與加溫,相機鏡頭大小是910mm,有很高的解析度,能45度角傾斜照相,偵照機使用的底片像一個連續的盤帶,有兩個底片卷,一個裡面有底片,一個是空的,透過機械轉動,快門鏡不停的閃動,能將任務航路左右兩側各100英哩範圍內地面景象全部反射入鏡。
U-2攜帶的底片非常長,能連拍9個小時不間斷,因此,每一次任務拍攝的底片寬9英吋,長8000呎,換算是2點5公里,據說美方將拍回來的底片洗成相片,攤開來像萬里長城這麼長,美方要求很高,相片中的主體與任務提示中的偵照點,距離相差不得超過3公里。
抵達目標區山東榮城,左轉彎航路南下,沿途以H相機斜式進行照相,航路由山東半島往南到上海沿海高空一帶,途中,經過童年時曾經生活的上海,用下視鏡清楚看到上海一側的嘉興,那是黃榮北烈士出任務時被紅旗飛彈擊落的地點,教官無暇多想,專心飛行要緊。任務中航路經過上海外海,下午近兩點鐘任務完成,於是回航桃園基地,飛機從7萬呎高空降落到基地跑道面,過程前後40分鐘,小心謹慎的算好速度慢慢下降,避免超速或操縱錯誤。
下午2點45分,平安降落桃園基地,落地前,美方人員早早便在跑道頭等候,飛機甫停妥,他們便登機將所有偵照底片與參數悉數取走,這趟任務從起飛到落地,飛行時間5小時又40分鐘,全程2000餘海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