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張龜山島照片所帶來的沉思
2024年十二月的台灣東北海岸旅遊,照了不少相片留念,回到家找到其中兩張,一再思考,引起內心不少的震撼。
第一張相片是在蘭陽博物館內照的。這所現代化的博物館建築外型就是以其鄰近的龜山島形象作為依據。館内有一大張龜山島的照片壁展,那夭,阿慶忍不住把它照了下來。
第二張相片是阿慶沿途遠眺龜山島所得眾多相片中的一張,之所以選它是因為它和第一張照片有著強烈不同的呈現,即使是同一個龜山島。
龜山島又稱龜山嶼,因其外型類似烏龜而名。它位於台灣外海的太平洋中,面積並不小,超過2.8平方公里。對去台灣東北海岸旅遊的觀光客說,龜山𡷊是個不可廻避的地標。
第一張相片,大洋中龜山島的龜頭半島是在主島的右端,在相片中龜頭是朝右的。然而,第二張相片中那龜頭半島卻座落在主島的左邊,也就是說是朝左的。一張𡷊的頭朝右,另一張朝左,難道這座𡷊會𨍭身嗎?
龜山島會轉身在當地曾是傳說,當今的科學常識已不容許去證明那些傳說,可是,可是,相片所䫤示的,總要有個解釋吧!
說實在的,當阿慶第一眼看到這兩張照片的不同時,馬上的反應是有點怪、冷靜下來之後就覺得有點可愛了,因為它可以延伸出許多的哲理。
第一張相片像是從蘭陽平原的某一高地看龜山岛;第二張相片是從三貂角某一高處看龜山𡷊。兩地距離並不遠,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竟然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真是好值得探討。
老祖宗說過,換了板凳換了腦袋,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同樣地,一件事物,換另一個角度來思考,末嚐不是不值得參考的。
或許,同一件事有了不同的看法,世界才能如此繽紛!
還有,還有…..
整理最近在不同的時間、地點、角度拍到的蜻蜓,因為採取不同的視角及鏡頭的取捨,就會有許多不同的情境和畫面的表現。
不同的位置,影響看事物的角度和心態。人生裡,每個人都在不同的時空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兒女、父母、師長、部屬、學生等,有時可能同時擁有多重角色。
<藝文志>拍蜻蜓的多視角-論不同時空、位置的觀點和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