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熱的電影話題,台灣是「艋舺」,西片是「阿凡達」。
兩部電影,我都到電影院裡看。都有被電影內容深深的感動到。
就以描述我的第二故鄉─萬華,「艋舺」這部電影來寫寫我的心得吧。
首先,我想為「艋舺」上映之後,所造成的許多種種“現象”、“話題”,大聲說話,它是部「電影」,不是「公益宣導片」、「紀錄片」,更不是「社教片」。
是「電影」,大概也如同「連續劇」,內容不免誇張、脫離現實,它的故事題材、故事架構,與拍攝手法,都要能強烈到吸引觀眾願意花錢進到電影院裡,買爆米花(或滷味)、可樂(或紅茶),與許多人共同坐在大空間裡觀看。
而不是在家裡看盜版(或是忍到下片後租光碟),翹二郎腿、啃雞腳、臭豆腐、炸鹽酥雞,非常輕鬆隨意地觀看。<<有許多人跟我說,不願進電影院,是因為討厭可能前面坐高個子的人、旁邊的人很吵一直發出怪聲音、後面的人猛踢自己的座位(我就常遇到這種怪人)!>>
更何況現在盜版那麼容易取得,花錢進電影院看,哪裡知道會不會踩到電影雷,看到一部爛片?
在這種種困難下,我們還能期待一部「電影」的內容,得要都能「乖乖地、善良地、好里好氣地」像「大愛電視」那樣,
不能有許多「誇張震撼、強烈的劇情」嗎?不能出現「不雅的髒話」嗎?不能有「社會寫實的血腥與暴力」嗎?<<--“誇張、不雅、血腥、暴力、寫實的程度”會不會太OVER,就給新聞局去傷腦筋去過濾就好。
這部電影,它得要有「商業考量」在內,需要有「可以回本、可以賺錢」的因素在內,否則每拍一部電影就讓導演相關人負債累累,有哪幾個人經得起這樣折磨還想要圓電影夢?
拉拉雜雜說一堆,我想大聲說 「不應該把所有社會道德、教育責任」牽拖到這部電影上面。電影是電影,西片裡面比這誇張血腥暴力的,更多,怎不見新聞媒體、教育界、社會賢達說,我們的青少年會結黨、想找老大罩,也有可能是受西片影響的?
當然,在地的國片,因為語言、文化、民情表現出與我們生活面相關,比西片容易受到注意、認同,所以才會有許多人把近期青少年的混黑思想都牽連到「艋舺」這部電影,連新聞媒體報導青少年在網路上留言“想找老大罩”的行為,開頭是這樣說的--“受到電影「艋舺」的影響,青少年....”
↑↑--我想說,「這關『艋舺』電影屁事啊!青少年在網路上幹譙、招兵買馬、成群結黨、拜把講義氣做兄弟、想找老大罩,是長年以來就存在的情形,為何硬牽扯到是這部電影造成的影響?」
要說暴力或是錯誤引導青少年成群結夥的負面影響,我想,社會新聞常爆出誇張案件情節,比「艋舺」裡表達的,更強烈許多了!只是我們都是烏龜思想,生活面平靜安定就好了,我們生活周邊都沒有這種青少年,因為他們處於黑暗面,我們不走過去,(暗自希望)他們也不會跨過來的。
青少年偏差行為的輔導,大家去看看許多案件,不都是出事了,才去輔導?
真正的預防,得要能有人夠勇敢、夠有膽,敢走進混黑青少年活動圈子裡,主動出擊的輔導。
例如「少年警察隊」的部份警察,為了預防、查案,走進偏差行為青少年活動圈,能夠與更多偏差行為青少年接觸,甚至於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但是「少年警察隊」是執法單位,他們的專業訓練是執法辦案,不是「專業的青少年心理輔導」,無法取代輔導人員的功能。況且可能還有“互動的黑暗面”存在。
青少年在校園不論是遭到行為霸凌或是言語霸凌, 都可能造成心理上極大的創傷. 另一部份也有可能來自家庭本身即有許多問題的存在, 並不一定是單一原因造成青少年有偏差行為發生.
更不可能一個平常乖巧, 身心尚稱健康快樂的孩子, 看了 『艋舺』這部電影, 就立刻產生對黑道義氣的嚮往, 進而兄弟拜把, 學抽煙, 講粗話, 曠課, 動不動就血氣方剛想找人打架的念頭....青少年從行為偏差→演變至加入黑道跟著「老大」混,這過程不是朝夕幾天內就形成的。
『艋舺』電影青少年一代的成員:志龍(鳳小岳飾)來自流氓世家;和尚(阮經天飾)的父親也曾混過黑道,後因斷臂才金盆洗手雕佛像為生;蚊子(趙又廷飾)來自單親家庭,所以渴望父親角色的照護;白猴(蔡昌憲飾)來自隔代教養家庭,由祖父撫養;阿伯(黃鐙輝飾)家中開豬肉店;性工作者小凝(柯佳嬿飾)因家計問題在紅燈區從事性工作...............
電影內容裡,這些孩子生存的生活圈,有許多社會邊緣人,常常上演著「黑暗、緊張、刺激、暴力、血腥、放縱」的情節,試想,這些孩子能夠養成很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嗎?『艋舺』電影所描述萬華底層社會的情節故事或許誇張,但以我在電視新聞上所看見的許多社會事件,都比前者來得更為誇張叫人不敢相信!
回到『艋舺』這部電影,真的,就當它是部「電影」就好,不要把我們對社會道德價值觀期望的擔子,太觀注、太過度沉重地用來對待我們的「國片」。
看見令我很懷念的機車!從左至右:追風、DT、斜板名流
(延伸閱讀:我的青春超機車回憶)
↓電影拍攝花絮側錄↓
沒有免費電影票之後 就沒再去電影院看電影了 最後看的西片是阿凡達 愛麗絲
臺灣電影 感謝有盜版 啊! 不是啦! 偶是說 好久沒看到臺灣電影了!
看到電視多次介紹 在看到電影之前 我都不想知道任何劇情
記得我有回應過隨寫老師
我認為 定力夠的小孩 是不會受電影影響的 如果會受影響 那確實是該藉此機會多關心這樣的小孩才對! 如果殘酷的現相必須被隱瞞 那是一種駝鳥心態 這社會上的問題比我們想像的還複雜 只是大多數人都很幸福沒機會知道而以!
我會跟著孩子一起看這樣的電影 然後再研究他們的反應 好更加了解他們內心在想啥!
「 如果殘酷的現相必須被隱瞞 那是一種駝鳥心態 這社會上的問題比我們想像的還複雜 只是大多數人都很幸福沒機會知道而以!」
看見妮這句話, 我很感動, 真的!!! 大概是我們有差不多同齡的孩子, 也或許是妳非常細膩的心思, 能夠真正挖到我碎碎唸一大篇文章裡的「重點」!!!
許許多多有好的社會地位的人, 都會希望這些揭露醜惡的電影或文化, 不要太寫實太明顯地被揭露, 否則喜好一窩蜂跟進的青少年群起效仿, 那他們就得付出更多心力去矯正了( 或者乾脆視而不見??
)
的大頭貼 盲氓忙茫...頗有與我大車拼之勢 笑鼠偶囉!
反正就素一定要比偶還盲 就對了! 哇輸哩!
從有錄影帶後
就極少進電影院了
的確比較喜歡在家的舒適感勝過電影院呢
可能跟年紀大了(是指心理上的哦)也有關吧
沒那衝勁了
可見小新還充滿活力的
謝謝你的分享
祝你幸福快樂
我要聲明,電腦沒顯示你有文章啊?怎麼和風一樣,都沒顯示呢?
艋舺寫的是幫派下,犠牲的年輕人。年輕人講的是義氣,可刀子捅下去,沒人管你義氣,人家要的是一份血債血還。管你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的,先剁你皂指頭,再切你耳朵,只講報仇,地位,權勢。紐承澤演自己,他從年輕就演小流氓電影,演他老婆的那女人,看起來比較像他阿姨。阮經天還會說台語啊,那個最後一幕,趙又廷離開人世的模樣,我看了真不捨,唉,紐承澤導演,拜託下部戲,別再讓蚊子死了,我不想啊。他也只是為了一隻雞腿入黑社會嘛!
哈哈 牛小妹姐姐, 沒關係啦~
平常生活要顧好呢~ 文章擺著慢慢看, 有空再來看, 都可以的啊!!! ^^
那個鈕承澤的年代跟我差不多, 想不到當時他就在萬華混....
不過雖是說演他自己的經歷, 但畢竟是電影,
得用可以吸引觀眾, 引起話題的內容及手法來拍攝
不然現在盜版那麼猖獗... 不夠精彩, 大家就會想在"家裡"看就好...
我也很喜歡阮經天和趙又廷的演出, 這些小帥哥....讓歐巴桑我流口水...
謝謝牛仔三號媽咪做的連結喔
接下來....就是還有一篇跟艋舺有關的文要發....
還在蘊釀當中....
這篇太嚴肅了...
但我還是想在大家(成人世界裡)一片撻伐聲中....說說自己的小小心聲....
哎呀....辛夷....
妳應該要陪著他們看的...
因為內容比較爭議,所以....
不過辛夷的孩子若都是乖乖的,也就不用太擔心囉 ^^
我家女兒看了,她倒是沒什麼影響....因為以前她班上的同學,有幾個是生活在那一類的生活圈裡.... 她就不覺得有什麼很大特別了吧....
---------------------------------
我們的青春機車回憶ㄛ....還好不枉青春,還有點"料"可以在孩子面前"現"齁?
他不是我的菜!
我也只是把它當作一部電影來看,不過看的不太有耐性,還是把他看完了!
就醬~
呵呵 還好螞蟻看的時候,小寶不在身旁吧?
((小孩子若要看,得要有大人陪同比較妥當
其實這種提材內容....大部份人看了都不舒服
因為....那樣的生活圈裡發生的事....不是很令人可以接受....
但...因為小新有過比較不一樣的經歷...唉....難免多愁善感了些...
我一直在等您這篇文
小新真的是侃侃而談
雖然我對這部片子的評價不是很高
但我也接受您的看法
如果純以電影的角度看
真的不能給它過度的社會教育功能
這種壓力似乎太沉重了
它真的只是一部電影罷了
我對《艋舺》看法的一篇文:我看《艋舺》的義氣
謝謝隨寫老師的回應...
因為我喜歡看電影,但我好久好久沒有走進電影院看電影了,除了大製作的科幻動作片,歷年來好幾部,但都是「西片」,陸續貢獻不少銀子在西片票房上....
這些大製作西片也都掀起一陣討論熱潮,例如最近的 “2012”。還有我很喜歡看尼可拉斯凱吉的惡靈戰警,片中的許多人物也是髒話不斷(還有更多西片不勝枚舉),也有刺青、毒品、殺人,更有片中主角自詡代天行道懲奸除惡....若要嚴格講,這樣行為也是不對的,有惡人行歹事,我們就算有再大本事,也不能代替執法人員去動用私刑。
可是,對待我們台灣好不容易產生的『國片』,而且不是那種行之多年看了昏昏沉沉得想很久其中意義到底是啥密意思的國片。
豆導以前也籌拍了多部「青春氣息」的「意義片」,可是記得的有多少人?然後上映的票房?差不多慘兮兮....很多人會說那些片,在家看盜版就好,或者PPS也很方便。
「艋舺」具備聲光效果,還有震撼爆點,只不過,它的內容與題材很具爭議性,似乎不是我們社會教育界、賢達所能接受的,
但~ 我們得多思考想想,其實它的內容根本就不誇張,它不過是被濃縮給呈現出來罷了!我在萬華住過,我在比那更糟的環境住過,它呈現的內容幾乎是我以前常見的,它被列舉的幾項負面影響,其實都是劇中人物幾乎每天會碰到的人事物,那些不雅字句,幾乎都是他們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我希望,看見的是,更多人去關心處在那樣生活圈裡的青少年,是主動關心輔導,而不是「出事了,再來說都是看電影學的」,要認真說起來「新聞及報紙播報描述各種高明犯罪手法」我想那才是應該要大大改進的。
小新(心)~ 於 2010/04/19 14:22回覆說實在的 對我而言 我是看了一半
另一半在打架 血腥鏡頭 就掩面 等老公說 打完了
才繼續看 因為我這人 對血腥的場面 膽子很小
但這與艋舺無關 而是只要任何電影有 就是這樣掩著看
沒辦法 偶是俗辣啊
呵呵 NJ姐姐妳不是俗辣啦
看電影咩 難免有些情節得要有爆點、誇張、寫實
恐怖片也是一樣啊
不能看就避開,免得看了做惡夢也不好
畢竟它就只是部電影~ 沒有看對生活也不會起什麼大影響的 對不對?
Rachel也有同感齁?
而且已經越來越多的主播,播報時用"非常主觀"的口氣在"講"新聞....
這好像...已經成為一種流行了....
「電影有分級 但電視新聞呢? 大街小巷躲都躲不掉啊.....」
↑但因為是媒體本身球員兼裁判,所以....這樣的行為好像沒有"別人"可以來硬套罪名給他們....
前天晚上,又看到中視主播在講這句話:「受到電影『艋舺』的影響,現在青少年....ooxx」------中視播報新聞在我印象中是比較"溫和"的,想不到,也是淪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