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化的婚姻是我所求,我所愛,我所追…… - 上善若水的心靈花園 - udn部落格
上善若水的心靈花園
作家:上善如水
文章分類
    Top
    佛化的婚姻是我所求,我所愛,我所追……
    2013/10/14 11:06:15
    瀏覽:238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佛化的婚姻是我所求,我所愛,我所追……

     

    山中無山,水中無水,生中無生,

    死中無死,火中無火,情中無情,

    這條路的終端:心中無心。

        

    修行是實現涅槃的實踐操作。

    從本性上上來說,眾生無所謂修與不修,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但是,從凡夫到成

    佛並非可以速成的,所以一瞬間大徹大悟,那是從本性來說

    的若要真正證得空性,還須若干阿僧祇劫。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所以,修行是實現涅槃的必經之路。

     

    怎樣修行呢?狹義的修行理解為:

    打坐、念佛、拜懺、朝山、持咒、誦經等,這樣的修行

    是出家人的修行,不適合現代生活中的大多數人。所以真

    正的修行應該是在生活中修行,在生活中修正自己的行為,

    修正身、口、意種種錯誤,最後達到對眾生產生無緣大悲的愛心。

     

    子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解釋似說:“修行的人,下手處可以從夫妻關係做起,

    經由此,他的睿智可以發展到瞭解宇宙真理的地步。”

    所以修行離不開愛情婚姻與家庭。

     

    對於普通人來說,沒有戀愛的生活

    不會是完整的生活,而在戀愛中最容易產生那種

    為對方奉獻一切的高尚的愛情,可是這種高尚的

    愛情往往不夠持久,甚至一瞬即逝。原因是戀愛

    中的人往往不成熟,被一時感情衝動,而想實現

    一種盲目得自私的佔有,所以不慎重的戀愛經常

    造成婚姻的悲劇。所以在戀愛的雙方中,必須有

    一方是成熟者,才能獲得美滿的婚姻和愛情。

     

    戀愛是愛情和婚姻的基礎,也並非說戀愛時間越長,

    愛情就越牢固,也不是說一見鍾情,愛情就能牢固。

    關鍵是那種相互愛憐、相互理解、相互體貼的情感是

    否能夠真正融為一體,如果兩人的情感真正融為一體

    不管他們相處的時間是長是短,他們的愛情和婚姻必定是幸

    福的。反之,他們維繫時間越長,他們的悲劇因素就越多。

     

    當兩人結合後,男人對女人應該有一種責任感,

    如果僅僅是一種責任感,而沒有愛情的滋潤,這樣

    的家庭就一定是悲劇,維持一個悲劇的家庭,對於兩人

    都是痛苦。由於傳統觀念的根深蒂固,許多的家庭都在悲

    劇中生活,完全沒有必要。佛教是對人性的徹底解放,從緣

    的關係來告誡人們:“隨緣啊,不要攀緣!”當對方不愛自己

    時,不要因為追求金錢地位而去攀緣。當對方愛自己時,不要

    因為對方貧窮低賤而鄙視對方,但是也不能以同情心去愛對方。

    同情雖然不是愛情,僅僅是一種朋友式的關懷,但同情也可以上

    升為愛情。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就看其中的愛是否存在,若愛已

    經不存在,相互之間就值得認真考慮了。俗話說:"夫妻本是同林

    鳥,大限到時各自飛。"天長地久,那是雙方無數劫修來的善緣,

    沒有這種善緣,就應相互理解,或友好分手,而不要掉進死胡同。

     

    有人說:“如果有人能在婚姻中,好好地跟自己的另一半相處

    那麼這個人必然是覺悟的人。”故說:“不知是否有人會認為

    不是我過份淺化覺悟者,有人如此想的話,那麼我想辯護的是

    可能是你太小看婚姻的複雜性了。除非夫妻間只想維持一般家

    庭表面的平和,除非夫妻間不關心彼此的心靈成長,不然夫

    妻間相處──尊重不佔有、關懷不自私、隨緣不強求的相處,

    事實上是艱巨的工程!夫妻間至少要有一位是成熟的人格者,

    不然是辦不到的。因為在愛情生活中,只有相互把小我的愛

    融入大我的愛及無我的愛,才算是真正覺悟者,也才獲得了真

    正意義上的愛情。如果僅僅維持家庭上的表面平靜,同床異夢,

    難道能走上覺悟之路嗎?佛教說,人生是苦,愛情中雖然有很

    多快樂,但也有很多痛苦。沒有經過痛苦磨練的愛情,難以爆

    發出真正愛情火花故說:“人類的快樂只存在表層感官上,但

    痛苦卻深入骨髓。唯有在肉體和精神、親情和愛情、學問和

    財富、麵包和尊嚴、家庭和事業的交纏衝突中,才更能體會人

    間的苦樂和競逐的現實,對於做人的辛苦和無奈,也才會有真實

    的體驗──而這都是修行人所應知應證的,尤其是發心學習菩薩

    的人,更應以此為成佛的道場。因為娑婆眾生絕大部分都是男女

    結成夫妻、組成家庭,並且在種種兩難之間掙扎著,這當中有

    辛酸、有甘甜,卻無一不是刻劃入骨的激情。

     

    修行人除非真正瞭解此中的衝突、痛苦與無奈,

    不然如何能做到原諒無知、悲憫罪惡的地步?

    又如何能避免說些不著邊際、無關 痛癢的空言呢?

    當知除了少數天縱英才之外,一般沒有歷經世事的人,

    根本不知人間疾苦,也不知凡夫是多麼的純真、可愛,

    同時 又多麼空虛地徘徊在萬花筒的世界中。”在痛苦

    中去享受真正的愛情,這是真正的修行者的必經之路。

    圖框引用:快樂肥妞 文:網路 編輯: 上善若水

     

    回應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