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瑞典‧比利時的國旗和國徽,最早發現酒石酸的人卡爾‧威廉‧希爾】
【最早發現酒石酸的人】
在1769年由瑞士化學家卡爾‧威廉‧希爾(Carl Wilhelm Scheele )發明了現代獲取酒石酸的方法。酒石酸最早是在1769年由瑞典化學家卡爾‧威廉‧希爾發現的。
卡爾‧威廉‧希爾(Carl Wilhelm Scheele,1742年12月9日-1786年5月21日),瑞典 - 德國化學家、礦物學家。他出生於德國Germany 施特拉爾松 Stralsund(當時屬瑞典)地方。
卡爾‧威廉‧希爾也是氧氣Oxygen的發現者之一,希爾還發現了氯(音路)Chloride、乳酸lactic acid等重要的化學物質。
希爾於1774年,還進一步從氯(音路)Chloride中發現了氯氣Chlorine。
希爾在研究軟錳礦(主要成分是Mn的過程中,將它與濃鹽酸共熱,產生一種黃綠色氣體,有強烈的刺鼻氣味,就是現在所稱的氯(音路)氣Chlorine。
希爾對這種氣體進行研究,但他受當時流行的學說—燃素說Phlogiston Theory的影響,未能認識這種氣體的廬山真面目。(後來證明是錯誤的)
燃素說Phlogiston Theory是化學史上解釋物體燃燒的一種學說,產生於17世紀,是一種錯誤和受局限的科學理論。
燃素說Phlogiston Theory這種觀點認為,燃燒是一種分解過程,物質燃燒時,才會釋放出燃素,這是古代化學的最後形態。
18世紀,新的燃素Phlogiston Theory化學概念說明,在燃燒過程時,會發生氧化、呼吸、燃燒、分解等很多化學現象。並和燃素學說雙方支持者展開激烈辯論。
總的說來,燃素為一切可燃物體的根本要素,油、脂、木、炭及其他燃料含有特別多的燃素。當這些物體燃燒時,燃素便釋出,或則進入大氣中,或則進入一個可以與它化合的物質中如灰碴,從而形成金屬。
到1740年,燃素Phlogiston Theory理論在法國被普遍接受;十年以後,新的燃素化學概念觀點成為化學的公認理論。
氯(音路)氣Chlorine既可以用於消毒、製造鹽酸和漂白粉、製造氯代烴。也可以用於製造多種農藥,製造氯仿等有機溶劑,所以氯氣Chlorine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
氯氣Chlorine可以作為一種廉價的消毒劑,一般的自來水及游泳池就常採用它來消毒。
但由於氯氣Chlorine的水溶性較差,且毒性較大,及會放出特殊氣味,容易產生有機氯化合物。
【圖片:布魯‧塞爾的市旗、市徽、王宮、象徵和諧的雕像】
從1956年比利時Belgice 的布魯‧塞爾(英文:Brysel荷蘭語:Brussel法語:Bruxelles)地方,率先把自來水消毒劑,由氯Chlorine 改成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後,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開始被全世界廣泛地使用。
現在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ClO2)依然常代替氯Chlorine使用作為水的消毒劑(如中國、美國等)。
氯的漂白性
濕潤的氯氣可用於紙漿和棉布的漂白,不同於二氧化硫SO2的漂白性,氯氣的漂白性為不可還原,且較為強烈,因此,不宜用作為絲綢之漂白劑。
【圖片:比利時的名產國寶】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英國女星。
常在游泳池泡水可以美白? ... 嗯....
... 想美白... 喝漂白水.... 效果會更強一點兒吧!.....
看了!是您想找我去荒島的那一篇...是吧....
墨爾本宅媽 - 台灣人在墨爾本 於 2012/03/24 17:16回覆您怎麼這麼死心眼哪?
會煮飯的... 就不能也同時懂得煮麵...炒米粉了嗎!
您就這麼認定 ... 我就只能說酒了呀!
下篇...?不必等下篇啦!咱家在這兒 ... 就非讓您給搞懂不可... 哪有人像您這樣... 總笨的跟蛋似地!
您給我坐好!聽好了喔...
說〈葡萄酒〉是說給〈初級外行〉聽的...
我都已經說完〈酒石〉是怎麼形成的,〈酒石〉中是有什麼成份,是誰最早析出了酒石中的〈酒石酸〉...
現在已經都要進階到〈酒石酸〉是誰破解了其中的成份,引發後人添加更多不同的金屬成份,造成〈酒石酸〉能在目前對人類做出如此大的貢獻...
〈氯〉當然跟酒無關,只是最早發現了〈酒石酸〉的人,他也同時發現了氯和乳酸,是他研究化學的多種成就之一....
會介紹這種跟酒無關的成就,只是加深給人的印象,讓大眾有機會更多層面的認識一個人,增加閱讀的趣味性。
怎嘛...介紹酒引申的旁義...莫非讓您 ... 想以後改喝氯... 不喝酒了是嗎....
墨爾本宅媽 - 台灣人在墨爾本 於 2012/03/23 23:20回覆到!
嗯嗯嗯嗯~~~
ㄟㄟㄟㄟㄟ~~~
喔喔喔喔~~
好!
了解!
來上課了
希望不會打瞌睡才好
我會認真多了解一些
就是盡量啦
好啦!
看的高興,能長知識就好!
看懂了這篇,可犒賞自己一瓶洋酒!
看不懂這篇的話,可犒賞自己兩瓶洋酒... 醉醒了再看....
墨爾本宅媽 - 台灣人在墨爾本 於 2012/03/22 21:53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