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旅遊】新港香藝文化園區 | 台灣第一座【香】觀光工廠 - 旅遊休閒樂活趣 - udn部落格
旅遊休閒樂活趣
作家:旅遊休閒樂活趣
文章分類
    Top
    【嘉義旅遊】新港香藝文化園區 | 台灣第一座【香】觀光工廠
    2025/06/22 14:34:59
    瀏覽:35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嘉義新港香藝文化館是台灣第一座以「香」為主題的文化園區,坐落於嘉義縣新港鄉,將傳統的製香產業提升至文化藝術層面,不僅保存了製香工藝,更透過展覽、體驗等方式,讓遊客深入了解「香」在台灣文化中的重要性。這裡不只是一個觀光工廠,更是一個結合在地性、產業性、文化性、知識性與教育性的全方位園區。

    民國77年,陳文忠、陳文竹、陳文乾三兄弟,在老家設立了「新興製香廠」,一起渡過打赤膊在太陽下收香環的歲月;共享過全家邊看電視邊加班趕貨的夜晚。溫馨奮鬥的家庭工廠時期,奠定了重要的基本精神「同心協力-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民國97年 ,成立「新港香藝文化園區」,期許成為具在地性、產業性、文化性、知識性以及教育性的全方位,落實香藝的傳承與發揚。秉持傳承信守的齊心價值—『誠心』、『用心』、『創新』,朝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結合,將『香』回歸恬靜自然,休閒生活化的居家香藝品。

    建築與園區特色
    香藝文化館: 館內詳盡介紹了香的歷史由來、製香的原料與過程,以及香在宗教、生活中的文化意涵。透過多媒體與實物展示,讓遊客深入了解一炷香從無到有的精細工藝,感受香所代表的敬意與傳承。

    現場製香演示: 遊客可以透過透明玻璃,親眼目睹老師傅們嫻熟的製香過程,從香芯沾水、搓黏粉、浸水、展香、掄香、切香、晾香、染香腳到曬香腳,每一個步驟都展現了傳統技藝的精髓。

    拍照打卡點: 園區內設計了許多獨特的藝術裝置,例如:
    「香腳波波草」: 將紅色的香腳堆疊成類似日本波波草的造型,形成一片壯觀且富有特色的拍照區域。
    「繽紛香環隧道」: 各種顏色和尺寸的香環高掛在天花板,營造出夢幻且具有視覺衝擊力的場景。
    「平安符隧道」: 天花板掛滿了平安符,象徵著神明的庇護。

    戶外庭園與動物區: 園區內有美麗的庭園造景、景觀魚池,更增設了小型動物區,飼養了可愛的梅花鹿和羊咩咩,讓這裡成為親子共遊的好去處。

    香藝庭園餐廳: 園區內設有餐廳,提供合菜、簡餐和下午茶,讓遊客在參觀之餘也能享用美食。

    體驗教室: 提供DIY手作活動,讓遊客可以親手體驗製香的樂趣(需提前預約)。

    展售部: 販售各式各樣的香藝產品,包括立香、線香、盤香、香塔。


     

     

    館裡面分為文化香、生活香、藝品香、原味香及情境香等展覽,讓遊客由不同角度了解世界各國與不同宗教裡,有關香的歷史典故,看看做香的原料與物料,並深入認識香藝文化與藝術,還可以走入宋朝文人雅士的香道文化,來個模擬情境聞香,腦海中不禁出現引人遙想文人吟詩作畫、操琴焚香的生活情境。 

    用香的歷史可以遠溯至遠古時代女媧補天的傳說。相傳女媧娘娘透過五色石及焚香後所產生的煙來補天;後來焚香、燒香慢慢成為人們與神明溝通的管道。為了考據這個說法,筆者也查到,製香業的守護神為九天玄女,業者稱其為「香媽」,民間信仰認為九天玄女即為女媧娘娘的化身。

    民國6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國內香的需求量大,台灣鄉下到處都可看到製香工廠,每遇到旺季,各家工廠得從白天趕工到晚上,甚至還供不應求。隨著時代進步,機械製香的速度和數量遠遠超過人工製香,加上中國製造的香大量進口,低價的「中國香」讓「台灣香」面臨嚴重威脅,且製香需要在沒有風的場地進行,師父總是大汗淋漓,造成許多年輕人不願意做,台灣傳統的製香業逐漸沒落。

     香的主要原料為竹子、黏仔以及中藥粉。製香程序則是先將竹子切為細竹枝、香芯浸水、沾上黏仔,再沾上中藥粉,如此反覆三次,最後才是染香腳。

     

      

    製香這玩意,聽起來有如過時老工藝,對大多數人而言,也難以理解這曾是一門民間藝師所傳承的藝術。我們往往走進廟宇內拜拜,香一點,跟神明悄聲說完心願、有請神祇協助後,就順手往爐內一插,三柱清香,點燃到離手,只有短短幾十秒至多幾分鐘。香,彷彿是生活消耗品,或如吃飯時所用的竹筷子一樣,過手即忘,也幾乎不會深入探究。香,星火慢慢的化去、最後僅餘灰燼,比其他有著固定形狀的物件,更容易讓人輕忽。 

    嘉義縣新港鄉菜公村嘉北公路23-6號的新港香藝文化園區是一家「製香」的觀光工廠,製香仍保有傳統的手工製作。製香師父每天在工廠內表演製香過程給遊客觀賞,且會邊作邊為顧客解說製香的步驟。現在許多人不曾看見怎麼製香,這家製香工廠實為值得前往一觀究竟的教學園區。

     

     

     

      

    第一次走進香藝文化館的遊客,看著廟裡拜拜的香,變成各種香藝品香料或裝置藝術時,都驚呼:「原來香也有自己的文化館,感覺好特別!」是啊,香是文化的軌跡、技藝的展現,有關製香的技藝和文化,都是文化資產,這些傳統文化透過創新的觀點開始有了不同價值與活力。 

     

     

     

      

     

     

     香,以氣味讓人聞到而被注意,有形也無形,以輕盈之感存在。 

     

     

      

      

     

       

      

     1.需浸水三分之二的香芯,目地要讓竹枝能裹上黏粉。2.搓上黏粉,使竹枝能均勻的裹上黏粉。3.打底浸水,因為水份能使黏粉產生黏性,以便黏附香料粉。4.展香,將香束展開成扇形,香粉撥上散開的香腳上,使每支香均勻的裹上香料粉。

     粘粉:是製香中重要的原料之一,取自楠木樹樹皮研粉而成。遇水即會產生黏性。

     吃水:老師傅常說:「水路要走ㄟ順,香才做ㄟ水」(台語) 需要結合師傅眼手合一的經驗累積,打底好的香需慢慢入水與出水,使得吃水平均。

    展香:稱之「掄紙扇」的動作,是把手中的香如同煙花般展開,讓每一枝香都能展開,不互 相沾黏讓香粉均勻地附著在每一枝香上面。 

    5.掄香,不斷的轉動香支,讓香粉均勻的附上香料粉。6.切香,將多餘的香料粉抖掉,使香肉圓滾平滑。7.曬香,將製好的線香平均散列在太陽底下曬乾。8.染香腳,已煮滾的染劑,將香腳染成紅色。然後再曬香腳,將香腳與香肉曬至全乾後再行包裝。 

     

     曬香:香在師傅的手中像是行雲流水般灑落在曬香架上,進行曬香。

     染香腳:將香腳染成紅色。

     

     

      

      

     

     

     

     

      

      

     

     

     

     

     

     

      

     

       

     

     

     

     

     

    留影

    新港香藝文化園區

    地址: 嘉義縣新港鄉菜公村23-6號 (159縣道)

    營業時間:
    香藝文化館:AM 08:00 ~ PM 07:00
    香藝庭園餐廳:平日 AM 10:00 ~ PM 02:00,PM 05:00 ~ PM 09:00;假日 AM 11:00 ~ PM 09:00
    體驗教室:AM 09:00 ~ PM 06:00 (DIY需提前預約)
    門票: 免門票入場
    停車資訊: 園區內設有免費停車場

    交通方式
    自行開車:
    國道1號 (南下): 於嘉義交流道下,往新港、北港方向接159縣道 (嘉北公路/北港路),直行約20分鐘即可抵達,香藝文化館會在右手邊。
    國道1號 (北上): 於民雄交流道下,接164縣道約10分鐘到新港,於嘉民路左轉,再於159縣道左轉,直行約5分鐘即可抵達,香藝文化館會在左手邊。
    大眾運輸:
    高鐵: 搭至嘉義太保站,轉搭計程車即可抵達。
    台鐵: 搭至嘉義火車站,轉搭嘉義縣公車或嘉義客運,於「新港菜公村站」下車。


     

     

     

     

     

     

     

     

     

     

    回應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