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立動物園(Hsinchu Zoo)位於臺灣新竹市東區食品路66號,坐落於新竹公園內,是全臺現存最古老的動物園,於1936年創立,面積約2.7公頃。它不僅是新竹市民的共同回憶,也是重要的生態教育與休閒場所。
一、歷史沿革
創建與早期發展:
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升格為新竹市五週年,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於1936年8月在日治時期的新竹公園內正式開園,附設動物園區,成為新竹動物園的前身。
二戰期間,園內動物被移至臺北圓山動物園寄養。戰後,1953年動物園修復並重新開放,由新竹市公園管理所管轄。1950-1960年代,旅日華僑何國華捐贈北海道熊、非洲象、長頸鹿等動物,為園區增添特色,至今園內仍有紀念他的雕像。
再生計畫:
隨著動物保育意識抬頭,傳統動物園的鐵籠模式已不符現代需求。2017年5月29日起,新竹動物園閉園進行「新竹動物園再生計畫」,以打造友善動物的棲地式動物園為目標。2019年12月28日,經過兩年半的整修,動物園以全新面貌重新開放,強調無籠設計、動物福祉與生態教育。
新竹動物園,創立於民國25年,為全臺現存最老動物園。坐落新竹公園內,面積約2.7公頃。 每年超過40萬入園遊客,也是大新竹地區大小朋友們共同記憶所在,是市民們最喜愛休閒空間。
新竹動物園門票
支付方式:現金、悠遊卡、icash、一卡通等。
全票50元:12歲以上民眾適用。
優待票25元 :非新竹市民6歲以上至12歲以下。
免費:未滿6歲之兒童、新竹市12歲以下兒童、年滿65歲以上、身心障礙者及其陪伴者1人。
新竹動物園營業時間
新竹動物園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 9:00~17:00,周一休園。
週一若逢國定假期或連續假期,為服務遊客,新竹動物園仍會開放。
新竹動物園官方網站(https://zoo-info.hccg.gov.tw/)或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uZoo)。
新竹動物園(Hsinchu Zoo)1936年創立,其舊大門、噴水池和黃魚鴞欄舍仍為最初興建時樣貌,園內包含6個展示區。 自2017年5月29日開始休園進行「新竹動物園再生計畫」,打造友善動物的棲地式動物園,2019年12月28日重新開園。
二、園區特色
新竹動物園以「動物友善」與「文青風格」聞名,結合自然生態與城市文化,成為全臺獨特的動物園。以下是主要特色:
無籠式設計:
園區以棲地式環境為主,減少鐵籠,使用透明圍欄或自然地形,讓動物有更寬敞舒適的活動空間,遊客也能近距離觀察動物,體驗無遮蔽的視野。例如,河馬「樂樂」的新家面積擴大兩倍,設有水池與綠地,模擬自然棲息環境。
歷史建築復原:
動物園保留了1936年創建時的舊大門、噴水池及黃魚鴞欄舍等歷史元素。整修期間,建築師邱文傑透過老照片與剝漆技術,還原了大象門等建築的原始藍綠色塗裝,展現復古美學。
文青與網美元素:
園區融入文藝氣息,設有動物圖書館、網美餐廳及星巴克分店,吸引年輕族群拍照打卡。園內的造景與指示牌設計簡約清新,結合新竹公園的綠意,營造悠閒氛圍。
生態教育與保育:
動物園以保育、教育、研究、遊憩為四大宗旨,每年吸引超過40萬遊客,提供生態教育活動,如導覽、動物行為解說等,推廣動物保護與環境永續理念。
三、動物與展示區
新竹動物園擁有約70種動物,包含哺乳類、鳥類、爬蟲類等,園內分為6個展示區,模擬動物的自然棲地。以下是幾個熱門動物與亮點:
河馬「樂樂」:園內明星動物,喜歡泡在水池中,憨態可掬,是遊客拍照焦點。
馬來熊:以賣萌動作聞名,常吸引遊客駐足。
草泥馬(羊駝):表情「厭世」卻超可愛,深受親子遊客喜愛。
天竺鼠「PUI PUI」:小巧靈動,成為網紅動物。
其他動物:包括孟加拉虎、黑熊、獅尾狒狒、紅毛猩猩、四爪陸龜、孔雀、黃魚鴞等,種類豐富。
新竹動物園展示物種
2020年,於新竹動物園內展示的物種包括: 河馬、馬來熊、孟加拉虎、黑手長臂猿、山羌、伊蘭羚羊、黇鹿、鴯鶓、家馬、大紅鶴、鴕鳥、鴛鴦、綠頭鴨、菜鴨、中國鵝、台灣獼猴、馬來猴、灰長臂猿、長鼻浣熊、北美浣熊、黑肚綿羊、天竺鼠、家兔、絨鼠、水豚。
新竹動物園交通資訊
主題網站 : http://zoo.e-tobe.com/
交通資訊 : 請參考竹塹交通資訊網 :http://hisatisfy.hccg.gov.tw/
徒步健行 : 新竹火車站出站=>右方新竹客運公車站旁進地下道=>請穿越到後火車站=>出道後左轉走到底
=>見到陸橋跟地下道=>右轉往前直走=>過兩個紅綠燈=>就會見到城堡般的麗池=>往左邊走一分鐘後
右邊就可見到動物園入口處!
大眾運輸 : 新竹火車站→轉搭新竹客運公車1、2、31路至公園站下車即到達!
自行開車 : 國道一號高速公路下新竹交流道=>光復路往新竹方向直行=>遇高架橋時,不上橋走外線=>後左轉食品路=>至博愛街的交叉口右轉即可到達。
大紅鶴
大紅鶴又被稱為「火烈鳥」或「火鶴」,牠的身材高挑,有著白、淡粉紅色的羽翅,紅色並非是紅鶴原本的羽色,而是因為攝取藻類中所含有的甲殼素,偏紅的羽毛對紅鶴的繁殖期是很重要的,因為雌鳥會依照雄鳥毛色的鮮豔度來擇偶。
大紅鶴餵食雛鳥的方式相當特殊,鳥爸爸和鳥媽媽都會自上消化道分泌出「乳汁」,也就是夢幻的「Crop Milk(嗉囊乳)」,乳汁的成份包含脂肪、蛋白質、胡蘿蔔素、抗氧化劑和免疫抗體等營養物質,還有少許的血紅素,這可絕不是一般的奶粉就能取代。
馬來熊
熊不一定是肉食,馬來熊就是雜食性動物,尤其喜歡吃蜂蜜,當牠發現蜂巢時,會用銳利的爪將蜂巢掘開,並用特有的長舌或兩手輪流伸入蜂巢中,舔食蜂蜜。 牠是熊類中體型最小、毛最短的一種。
馬來熊生長在熱帶雨林中。由於牠四肢內側無毛並向內彎,加上長有長鉤爪,所以爬樹的動作十分靈活迅速,平日白天在樹上休息,日落時分才下來活動。牠沒有冬眠現象,是最能適應熱帶生活的熊。
孟加拉虎
孟加拉虎是亞洲最具代表性的猛獸,通常單獨活動。 牠非常善於游泳,有靈敏的聽覺、尖銳的牙齒和可伸縮的利爪,加上身上的條紋有隱蔽的效果,使牠成為優秀的獵捕高手。
孟加拉虎狩獵時,依靠敏銳的聽覺尋找獵物,待發現目標,便悄無聲息地接近,忽然突襲,咬住獵物的喉、頸部位,讓牠癱瘓死去,最後將獵物拖至隱蔽處食用。
紅毛猩猩
紅毛猩猩在馬來語、印尼語中叫做「森林裡的人」,因為牠們的臉部表情,行為和人類都很相似,靜靜坐在樹林裡時,就像一個沉思的人。 一般成熟的雄性紅毛猩猩體型比雌性大,臉頰兩側及眼睛上方會長出大塊肉瘤般的贅肉。牠們每天晚上以樹枝樹葉為材料築巢,五分鐘即可完成!
近年來,紅毛猩猩因為原棲地熱帶雨林遭受人為的破壞,數量逐漸減少,已被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
馬來猴
馬來猴的原棲地分布在東南亞,牠們是群居動物,住在紅樹林及靠近水域的森林地區。退潮後,馬來猴喜歡在到岸邊一起撿螃蟹和貝殼吃,所以又稱食蟹獼猴。
馬來猴與臺灣獼猴是很接近的動物,他們皆為Macaca屬。Macaca屬中包含馬來猴、臺灣獼猴、恆河猴、日本獼猴等22種猴類,他們雖然彼此長得很像,但還是可以從部分外型特徵上找到差異,例如馬來猴的尾巴和臺灣獼猴差不多,身形卻比臺灣獼猴小很多。
臺灣獼猴
臺灣獼猴是台灣特有、而且「唯一」的靈長類野生動物。臺灣的山區,從平地到海拔3300公尺的高山,都可發現牠們的蹤跡。臺灣獼猴屬於日行性群居動物,屬於同一個猴群的獼猴,彼此之間常用理毛的行為來表達彼此的友善。當面臨敵人威脅時,獼猴會猛力搖晃樹枝,做出張口咧嘴的威嚇動作。因保育工作執行的成效,目前臺灣獼猴數量增加,為普遍而常見的物種。
大家所知道的“猴王”,其實並不像隊長一樣是照顧大家的角色,而是指群體中競爭力最強、地位最高的公猴。因此現在多以核心公猴(Alpha male)來稱呼猴王。
河馬池
河馬樂樂一直是新竹動物園的動物明星,牠住著的河馬池之所以會設計為這樣的形狀,就是為了保護池中三棵珍貴的榕樹,這三棵榕樹可是比新竹動物園歷史還悠久呢!
石燈
位在河馬池前的石燈,是日治時期遺留至今的古董,名列新竹市文化局的文化資產。 這些石燈來自於新竹神社,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所幸未被戰火波及,戰後從新竹神社移到新竹動物園內放置,也因為動物園從未遷址的關係,讓石燈得以在園內完整保存下來。
噴水池
跟大象門是同時期建造的景觀,已被列名為新竹文化資產的歷史建築。水池中間有一尊造型有趣的抱魚小童,也是經過專家的修復後讓它回復到最原始的顏色。
台灣昆蟲館
位於新竹公園內的台灣昆蟲館,過去是中廣播音站;與一旁的氣象站同樣荒廢數十年,近年來市府團隊與中央積極爭取經費及完整規劃,並由台灣昆蟲館團隊策展經營,將播音站改建為優質的昆蟲生態展示館。館內不定期啟動一系列「昆蟲課」,包含標本觀察、甲蟲和小動物飼養、昆蟲動物互動體驗等等,結合周遭環境進行戶外課程,帶孩子在園內自然環境探索體驗生態,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態教育空間
台灣昆蟲館-新竹館於2019年12月正式開幕展出各式甲蟲、爬蟲類、兩棲類、鳥類等等在新竹昆蟲館你可以用不同角度看鱷魚在水中優游的帥氣英姿盡情觀察世界第三大-蘇卡達象龜曬太陽的可愛模樣還有超帥的赫克力士長戟大兜蟲!可愛的鸚鵡! 超多昆蟲動物在等著你
☘甲蟲王者-兜蟲,鎧甲武士-鍬形蟲,☘偽裝高手-竹節蟲,昆蟲殺手-螳螂,☘滑溜無足俠-蛇,現代小恐龍-蜥蜴,☘厚重盔甲-烏龜,過渡的世界-青蛙,☘森林合唱團-鸚鵡
鍬形蟲是鍬形蟲科昆蟲的總稱,全世界約有有100屬1,300種。雄蟲通常有誇張美觀,且像角的大顎,並非用來咀嚼食物,其用途為對抗天敵與打鬥及爭奪食物、地盤或異性。
變色龍
新竹昆蟲館校外教學特色
※可親手觸摸到各種昆蟲、動物
※過程中可拍照錄影,留下美好紀念
※生物相關背景講師提供專業導覽服務
※可依學校課程需求,指定動物主題
※活動結束將贈送精美小禮物
零距離的互動觀察
零距離觀察各種活體昆蟲及動物,並由專業老師指導解說。
多種昆蟲動物可直接觸摸觀察,並有機會餵食,讓您更加了解這些動物的知識且加深印象喔!
點此填寫聯絡單預約(新竹館)
或私訊至台灣昆蟲館-新竹館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uinsecthall
twinsecthc@gmail.com
森林食堂是新竹的公營景觀餐廳。也是富有主題意味親子餐廳。提供早午餐、日式定食、簡餐、下午茶、季節性霜淇淋、冰沙、雞蛋糕。大面的落地窗偍供你明亮舒適的用餐環境。
森林食堂,外觀採用純白建築風格非常吸睛,遊客還可坐在大片落地窗,一邊享用美食一邊欣賞景觀。
森林食堂,四周採用大片落地窗,採光良好,給人自在舒適感覺。
森林食堂營業時間
星期二~星期日 09:30~18:00 (星期一公休)
麵包、蛋糕、濃湯、沙拉及飲品等輕食類 09:30以後開賣
主餐類 11:00以後開賣
森林食堂&野餐市集
地址:新竹市東區食品路62號
電話:03-5619350
營業時間:09:30-18:00(每周一公休)
官網:森林食堂官網
新竹市立動物園以其悠久歷史、動物友善設計與文青風格,成為新竹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無論是想近距離觀賞河馬、草泥馬等可愛動物,還是體驗生態教育與城市綠地,這裡都是絕佳選擇。結合周邊美食與景點,輕鬆規劃一日遊,讓大人小孩都能玩得開心!
七、附近美食與景點
新竹動物園位於新竹公園內,周邊有眾多美食與景點,適合規劃一日遊:
美食:
新竹城隍廟:距離動物園約10分鐘車程,附近有鴨肉許、阿城號米粉等傳統小吃。
東門市場:提供在地美食,如肉圓、臭豆腐等。
星巴克新竹公園店:位於動物園內,環境舒適。
景點:
新竹公園:動物園所在的公園,內有湖泊、玻璃工藝博物館,適合散步。
新竹孔廟:距離不遠,感受文化氣息。
十八尖山:適合健行,俯瞰新竹市景。
八、遊園建議與評價
遊園時間:建議預留2-3小時,可悠閒逛園、拍照並參觀動物圖書館。
最佳時段:平日或早晨人潮較少,適合親子家庭或喜愛拍照的遊客。
注意事項:
禁止攜帶寵物入園。
園內不可餵食動物,保持環境整潔。
建議穿舒適鞋子,因園區需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