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旅遊】秀林-達基力部落屋 | 太魯閣族風味餐與文化旅程體驗 - 旅遊休閒樂活趣 - udn部落格
旅遊休閒樂活趣
作家:旅遊休閒樂活趣
文章分類
    Top
    【花蓮旅遊】秀林-達基力部落屋 | 太魯閣族風味餐與文化旅程體驗
    2025/05/01 22:23:37
    瀏覽:2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太魯閣族(Truku)是台灣原住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花蓮縣的山區,尤其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周邊的秀林鄉、卓溪鄉等地。他們是台灣16個官方認定的原住民族之一,人口約3萬人(截至2023年),以獨特的語言、文化和傳統聞名。

    歷史與起源
    太魯閣族原屬於賽德克族的一支,於2004年正式被政府認定為獨立族群。他們的祖先居住在南投縣仁愛鄉一帶,後因生活環境變遷與部落遷徙,部分族人移居至花蓮東部山區,逐漸形成今日的太魯閣族。太魯閣族名稱「Truku」在族語中有「山崖棲息之地」之意,反映他們與山林的緊密關係。

    文化與傳統
    織布與編籃:太魯閣族的傳統屬於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婦女擅長織布與編織,製作色彩鮮豔的服飾與籃具,圖案常融入自然元素,如菱形紋代表祖靈之眼,象徵保護與智慧。
    Gaya(祖靈信仰):太魯閣族信仰祖靈,認為祖先的靈魂會守護族人,重要祭典如「祖靈祭」(Mlug Ngi)是感謝祖靈與祈求豐收的儀式。
    狩獵與農耕:傳統以狩獵(山豬、鹿)與小米、芋頭種植為生,與自然環境共存,強調生態平衡。
    音樂與舞蹈:部落聚會常有口簧琴、鼻笛等樂器演奏,搭配傳統舞蹈,展現族人熱情與團結。

    花蓮縣秀林鄉位於臺灣東部,是花蓮縣面積最大的鄉鎮,占地1,641.8555平方公里,約占花蓮縣總面積的35.6%,也是全臺面積第二大的鄉鎮,僅次於南投縣信義鄉。秀林鄉以其壯麗的自然景觀、太魯閣族文化及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核心位置聞名,是花蓮旅遊的重要門戶。 

     

     

     

    達基力部落屋所在為太魯閣族,太魯閣族人重視織布與紋面文化,信仰祖靈並遵守祖先訓示gaya,祖靈祭為重要祭儀。目前部落以花蓮縣的秀林、萬榮、卓溪三鄉鎮為主要居住地,以及吉安鄉慶豐、南華、福興三村,並於中華民國93 年公告認定為臺灣原住民族之一,稱為太魯閣族。

     

    太魯閣族人(Truku)在十七、十八世紀往東越過了中央山脈的奇萊山、能高山、合歡山,到達臺灣東部的花蓮地區,在東部建立了新的家園。在十七、十八、十九世紀的荷蘭、日本與中華民國政府,皆因為太魯閣族人在東部的勢力,而以「大魯閣」、「太魯閣」一詞作為地名、族群稱呼使用至今,並受日文漢字「太魯閣」發音影響而讀為「ta-ro-ko」。太魯閣族往東拓展後,在花蓮立霧溪、太魯閣溪兩岸河谷建立部落,十九世紀末太魯閣族人逐漸往立霧溪中、下游移動,往北到達和平溪流域,往南則發展到三棧溪、木瓜溪、清水溪流域。

     

    曼陀羅花 

    珊瑚珠

     

    達基力部落屋(Dajili Tribal House)位於臺灣花蓮縣秀林鄉崇德村96號,地處蘇花公路旁,靠近清水斷崖與太魯閣國家公園,交通便利,距離太魯閣僅約10分鐘車程,是體驗太魯閣族文化與美食的知名景點。

    一、背景與歷史
    達基力部落屋由太魯閣族人郭文貴(郭爸爸)與妻子彭秀蘭(郭媽媽)創辦,兩人於20多年前從一間僅能擺放兩張桌子的小店開始,逐步發展成為可容納30桌的特色餐廳。郭文貴原為國小教師,退休後投入餐廳經營與藝術創作;彭秀蘭則擅長太魯閣族傳統料理,兩人結合美食與文化,打造出兼具自然與藝術氣息的用餐空間。

    餐廳名稱「達基力」源自太魯閣族語,意為「石頭很多」,反映崇德村山壁多石的地貌特色。據創辦人之女郭淑娟介紹,當地曾因土石流威脅而險象環生,後經植樹與防護措施,環境已穩定,部落屋成為推廣太魯閣族文化的橋梁。


     

    達基力部落屋-田媽媽風味餐廳,提供太魯閣族風味餐、編織工坊、檜木手工皂工坊、體驗項目有手織帶、搗米體驗、香蕉糕DIY、薰雞體驗、射箭體驗、文化導覽解說、族服體驗

    達基力部落屋坐落於崇德村的小山坡上,依山傍海,環境清幽,遠眺太平洋,空氣清新。餐廳以原木、竹林與石材搭建,融入自然元素,戶外用餐區彷彿置身原始叢林,沒有空調,強調與自然的連結。室內空間寬敞,處處可見郭文貴的藝術創作,包括木雕、油畫與石雕,展現太魯閣族的文化符號與創意。餐廳設有專屬停車場,方便自駕遊客,且夜不閉戶,狗兒看家,營造出純樸的部落氛圍。

     

    達基力部落屋,郭媽媽21年來推廣太魯閣族傳統美食創意料理 ,郭老師則在文化藝術推廣上,創造出獨樹一格的原民藝術文化,在清水斷崖旁的小漁村,經營別具自然又富藝術風格的【達基力部落屋】,希望來到達基力部落屋,能品嚐到太魯閣族的風味料理,吃的是太魯閣族的文化餐、餐廳周邊擺設著郭文貴老師原創藝術雕刻及繪畫藝術,坐在漂流木桌椅,看得見清水斷崖及太平洋的無敵海景,聞到的是負離子的自然空氣,聽得到原住民歌謠音樂,體驗得到太魯閣族的文化,以及手工皂工作室。

     

    達基力部落屋不僅是餐廳,更是一個太魯閣族文化體驗中心,提供多樣化的活動,需提前預約。以下為主要體驗項目:
    1.文化導覽解說:由專業導覽員介紹太魯閣族歷史、風俗與崇德村的自然生態。
    2.幸運手織帶:學習太魯閣族傳統編織技藝,製作專屬手環。
    3.搗米體驗:體驗傳統搗米過程,感受太魯閣族農耕文化。
    4.手工皂DIY:使用檜木精油或在地植物製作天然手工皂。
    5.射箭體驗:模擬太魯閣族狩獵文化,體驗傳統弓箭射擊。
    6.七葉蘭薰雞體驗:親手製作太魯閣族特色燻雞,學習料理技法。
    7.族服體驗:穿著太魯閣族傳統服飾拍照留念。 

     

    達基力部落屋,有各種體驗活動非常有趣與意義。

     

    達基力部落屋 |   搗米體驗
    體驗傳統太魯閣族小米麻糬的製作過程,需要拿著很有份量的杵用力的搗喔!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搗搗搗!才能把糯米變成麻糬喔!適合團體出遊一起體驗!

     

    達基力部落屋 |   射箭體驗
    傳統的太魯閣族男子需擅於狩獵才會得到認可,狩獵包含了製作陷阱、熟知野外求生的技巧,了解獵物的習性及獵徑還要會分辨植物的可食性等等.......。
    套裝行程:達基力部落屋後山導覽+射箭體驗 250元/人,八箭
    適合全家大小一起體驗,有專業導覽員解說示範。

     

    達基力部落屋 |   手工編織體驗
    傳統太魯閣族習俗中,女子要擅織才能夠有紋面的資格,也是論及婚嫁的條件。
    太魯閣族紋面的傳統習俗代表族群認同、成年、成就及美觀,也是通過祖靈橋必備的「通行證」。因此紋面習俗可說是太魯閣族特有的傳統文化。
    套裝行程:達基力部落屋後山導覽+編織體驗 200元/平織 ; 250元/斜紋織,1人

      

    達基力部落屋 |  太魯閣族文化導覽解說
    來到達基力忘憂步道聆聽導覽員的解說,帶你認識太魯閣族傳統生活文化,以及太魯閣族意象雕山石故事,後山植物導覽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農分享,瞭解原住民族「夠用就好」的山林智慧,親臨一趟忘憂步道,彷彿這塊土地發生的故事正在輪番上演。
    每日四個場次,每場開放10~30人次 

     


    太魯閣族的服飾以白色為主,紋飾為多變化的菱形花紋;菱形花紋代表祖靈的眼睛,有保護族人的作用。太魯閣族具特色的服裝有袖套與貝珠衣兩種,袖套為保護手部的工作衣,上面繡有菱形紋路;貝珠衣與貝珠裙以圓柱狀白貝珠綴飾於衣服上,屬於頭目、族長或勇士穿戴的貴重禮服。

     

     

     

     

    太魯閣族服飾布匹以麻絲為材料,經過紡線、漂白等程序後,製作成為各色交織的布匹,再以布匹當素材製作衣服、衣飾與被單,主要有綠、紅、黃、黑與白色等顏色。太魯閣族語的編織為tminun,是傳統族群婦女的主要工作,編織的器具包括織機、刮麻器、紡線器、軠、盛線器以及理經架,編織材料是從採麻、紡線、漂白、理線等過程完成後,才開始進行織布。

     

    織布機編織布匹,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才能完成,因此傳統的村落內,每家戶都隨時處於編織布匹的階段。織布對於女性有重要意義,在學會織布後才能紋面與結婚,也才能通過彩虹橋的考驗,到達祖靈的故鄉。編織除了是日常生活服飾的製作技術外,對於女性也具有成年意義、嫁娶結婚,以及族群識別的多重意涵。 織布是太魯閣族女性重要的技藝。  

     

    餐廳後方【山林步道】,導覽五顆雕山石故事解說,以及太魯閣族的食材植物導覽解說,解說員,會帶上山說故事,及太魯閣族的古調歌謠分享與傳統樂器表演。

     

     

     

     

    達基力部落屋,郭老師當一個素人藝術家,把周邊環境可以利用的素材,拿來裝置在餐廳周邊,用漂流木、玫瑰石、大理石雕琢起獨特的風格,後來又拿起畫筆在餐廳的牆壁上到處畫畫,現在變成是知名的油畫家!

    郭老師創作藝術,是自學而來,石雕、木雕、油畫盡是,曾經遠赴米蘭世界博覽會及法國巴黎等地展覽他的油畫作品,石雕及木雕作品在機關學校及博物館及中研院皆有館藏,郭老師的藝術風格,是趨向印象派風格,他的色彩表現是自由不設限的,也鮮少為作品取名,郭老師常說,你覺得是甚麼就是甚麼!

    達基力部落屋,特色餐廳,從整理土地及開始種樹.種水果之外,郭媽媽在20年前加入農委會的田媽媽家政班,跟著到處上美食的相關課程,一方面郭媽媽將在外吸收到資訊,整理起來融入運用在太魯閣族傳統的美食料理方式,用健康養生又兼具原民風味的餐點設計,調整到大眾可以接受的口味!

    達基力部落屋以無菜單料理聞名,主打太魯閣族風味餐,食材多來自自家農地或當地野菜,如野生番茄、南瓜、番龍眼、龍葵、七葉蘭等,強調新鮮與在地特色。菜餚常融入太魯閣族傳統食材,如馬告(山胡椒)、樹豆等,並結合創意手法,呈現獨特風味。以下為常見菜色與特色:

    竹筒飯:以竹筒蒸煮米飯,需用石頭敲開,增添趣味,米飯帶有竹香,口感Q彈。
    鹹豬肉:太魯閣族經典菜餚,鹹香入味,搭配野菜食用,風味濃郁。
    薑黃飯:以薑黃調味,色澤金黃,帶有獨特香氣。
    七葉蘭薰雞:以七葉蘭葉包裹雞肉燻烤,散發清香,肉質鮮嫩。
    野菜拼盤:依季節變化,提供新鮮山野菜,簡單調味凸顯原味。
    餐點按人頭計價(約每人350元起),以合菜方式呈現,份量豐盛,適合多人共享。餐廳無固定菜單,菜色隨季節與食材供應調整,確保新鮮與多樣性。用餐過程中,偶有小貓小狗相伴,增添樂趣。

     

     

     

     

     

     

     

     

     

     

    在達基力部落屋,現在除了有好吃的風味餐點‧太魯閣族的文化體驗與解說導覽‧郭老師的創作藝術空間‧手工皂工作室‧舞鎷咖啡館‧還有瞭望台呦,可以望山與海的美景,以及後山的忘憂步道,用完餐,建議大家可以逛逛周邊的山林環境與戶外的裝置藝術,後山,也種植許多餐廳所使用食材植物果樹,如果想要更了解達基力部落屋,可以預約一場導覽解說,讓解說員告訴您,達基力的故事!

     

    達基力部落屋
    官網︰https://dageeli.culture.tw/home/zh-tw

    地址:花蓮縣秀林鄉崇德村96號
    電話:03-8621033
    營業時間:08:00–14:30(僅提供午餐,需提前預訂)

    交通方式:
    自駕:沿台9線(蘇花公路)行駛,至崇德加油站對面,循指標上坡即可抵達。
    大眾運輸:搭乘北迴鐵路至崇德站,轉計程車約5分鐘;或參加太魯閣國家公園包車一日遊,常包含達基力部落屋作為用餐地點。
    注意事項:餐廳人氣旺盛,假日或旅遊旺季建議提前訂位;部分體驗活動需預約。

    七、遊客評價與建議
    根據網友與旅遊平台(如Tripadvisor、愛食記)的評價,達基力部落屋平均評分約4.1分(滿分5分),以美食、環境與文化體驗獲得好評。遊客讚賞其道地的太魯閣族料理、親切的服務與自然的用餐氛圍,但也提到以下需注意之處:
    餐廳僅中午營業,時間較短,建議安排上午或中午到訪。
    無菜單料理可能讓初次造訪者不習慣,建議與服務人員確認菜色或預算。
    戶外用餐區夏季較熱,需做好防曬或選擇室內座位。

    八、周邊景點搭配
    達基力部落屋位於秀林鄉崇德村,鄰近多個知名景點,適合規劃一日遊:
    清水斷崖:距離約5分鐘車程,欣賞壯麗的海岸線與斷崖景觀。
    太魯閣國家公園:約10分鐘車程,探索峽谷、步道與自然奇景。
    崇德沙灘:鄰近餐廳,適合散步或觀海。
    台泥DAKA園區:結合生態、教育與休閒,適合全家出遊。

     

    KKday與klook知名旅遊平台預購各項服務,超多方案與優惠,方便又省時。  

     


     

     

     

    花蓮旅遊景點圖文.請點選如下連結

    https://tyjls4851.pixnet.net/blog/category/1834943

     

     

      

    回應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