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心得(160)自性真佛偈〈七〉 - lotus4401 生命愛徒 - udn部落格
lotus4401 生命愛徒
作家:生命愛徒
文章分類
    Top
    六祖壇經心得(160)自性真佛偈〈七〉
    2007/08/27 10:02:29
    瀏覽:3072
    迴響:1
    推薦:1
    引用0
    六祖壇經心得(160) 自性真佛偈〈七〉         

             師說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滅度後,莫作世情悲泣雨淚,受人吊問。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恐汝等心迷,不會吾意,今再囑汝,令汝見性。吾滅度後,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違吾教,縱吾在世,亦無有益。』

      汝等好住,吾滅度後,莫作世情悲泣雨淚,受人吊問。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

      如佛遺教經,佛陀滅度之夜,佛陀如是形容「滅度」,世實危脆、無堅牢者,我今得滅,如除惡病。此是應捨之身,罪惡之物,假名為身,沒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滅之,如殺怨賊,而不歡喜為何佛陀能歡喜?因為: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佛陀善用一生,所作已作,是名「不虛此生」,故稱:「善逝」。善哉!惠能大師亦如是 

             為何惠能大師能如是?因為傳法者心中只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法的常在」,佛陀滅度之時如是說自今以後,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是故當知,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相如是。當勤精進,早求解脫;以智慧明,滅諸癡暗。」

             同樣的,惠能大師亦交代門人法海、志誠、法達、神會、智常、智通、志徹、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餘人。吾滅度後,各為一方師。吾今教汝說法,不失本宗。先須舉三科法門,動用三十六對,出沒即離兩邊。說一切法,莫離自性。忽有人問汝法。出語盡雙,皆取對法,來去相因究竟二法盡除,更無去處。汝等於後傳法,依此迭相教授,勿失宗旨。以是故,從覺者滅度至今,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佛陀未離開吾等,惠能大師亦未離開吾等

             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

      佛法唯論「見性」,見性之人,念念自見,自悟自度。於動靜、生滅、去來、是非、住往等外相。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見性之人知此世間,本就有動有靜,有生有滅,有去有來,有是有非,有住有往,所以能不被動靜、生滅、去來、是非、住往等外相所執。

            恐汝等心迷,不會吾意,今再囑汝,令汝見性。吾滅度後,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違吾教,縱吾在世,亦無有益。』

      惠能大師留下「自性真佛偈」使弟子們依此修行,每個人都能自性起用,自性正則十八正,若邪念一生也當下立知,魔變成佛真無假。作魔作佛皆由己作,各人自負其責

    回應
    迴響(1) :
    1樓. 平安書苑《Godnews》果願.溥化
    2007/08/31 19:39
    六祖壇經心得回應(160)

    大師自性真佛偈,
    諄諄附囑眾有情。
    依教奉行觀自心,
    本性清淨原具足。
    正念不守斜來住,
    一時痴迷磨入舍。
    斜念轉正佛在堂,
    漸頓皆悟磨成佛。
    各人業障各人了,
    作佛作磨您心行。

    【末學不用「邪」與「魔」,謹用「斜」與「磨」!】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