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和「齒」之辨 - 雪 泥 鴻 爪 - udn部落格
雪 泥 鴻 爪
作家:府東洗壺工
文章分類
    Top
    「牙」和「齒」之辨
    2025/04/24 11:46:58
    瀏覽:233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牙」和「齒」之辨:

    台灣叫做「牙科」

    日本叫做「齒科」

    台灣大學醫學院李正喆教授講:

    「動物的是牙」,

    「人是齒」,

    若講「牙醫」,其實是指「牙科獸醫」。

    君無見:

    1.  「講人」的成語:

     • 唇亡齒寒

     • 唇紅齒白

     • 沒齒難忘

     • 何足掛齒

     • 明眸皓齒

    2.  「講動物」的成語:

     • 張牙舞爪

     • 青面獠牙

     • 虎口拔牙

     • 狼牙棒

    所以,

    臺大醫院的「牙科部」

    於2024年5月16日

    正式更名為「口腔醫學部」 。 

    其主要理由如下:

     1. 醫學涵蓋更廣:

    「牙科」一詞容易讓人誤以為僅治療牙齒本身,但實際上,該科部門所涵蓋的專業遠不止於牙齒,包括牙周病、口腔癌、顎面外科、咬合功能、口腔顎面影像學、口腔黏膜病變等。

     2. 對應國際趨勢與專業發展:

    多數世界頂尖醫學中心已不再使用單純的「牙科」(Dentistry),而是採用更全面的名稱如Oral Medicine(口腔醫學)或Oral Health Sciences(口腔健康科學),突顯口腔與全身健康的整合觀念。

     3. 反映教學與研究功能:

    作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屬機構,其在臨床、教學、研究三位一體的功能上,已發展出完整的口腔醫學體系,「口腔醫學部」能更貼切反映其專業定位與教育使命。

     4. 消除混淆與提升形象:

    「牙科」一詞在大眾印象中常與一般「牙科診」所混淆,更名後有助於提升專業形象與社會認知度,強調其醫學中心等級的角色。

    對於「牙醫」一詞,隨著「牙科部」更名為「口腔醫學部」,在正式與學術語境中,也有更精確與貼切的稱呼方式:

    1. 正式職稱建議:

    以前常用 -現在建議使用 -說明

    牙醫 -口腔醫學鷖師 -較能突顯其專業範疇,涵蓋牙齒、牙周、顎面、口腔黏膜、口腔外科等。

    牙醫師 -口腔醫師/ 口腔專科醫師 -對應專科(如口腔顎面外科醫師、牙周病專科醫師等)。

    牙科醫師 -維持可接受,但建議逐步轉為「口腔醫學醫師」 -「牙科」仍常見於一般口語與診所名,但在學術界已漸轉化

    2. 教育與證照名稱仍為「牙醫師」:

    例如:

     • 「牙醫師國考」

     • 「牙醫學系」(目前大多大學仍稱此)

     • 「牙醫師證書」

    這些用語短期內不易更動,因法律規範、考試制度與慣例所致。

    3. 國際對應詞彙(供參考):

    中文 -英文對應 -備註

    牙醫師 -Dentist -傳統稱法,仍廣泛使用

    口腔醫學醫師 -Oral Physician / Oral Medicine

    -Doctor 在專科或學術場合逐漸普及

    回應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