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al born Runner-特步2000KM 3.0 - 鮪魚生魚片 - udn部落格
鮪魚生魚片
作家:鮪魚生魚片
文章分類
    Top
    Natural born Runner-特步2000KM 3.0
    2025/03/21 15:55:57
    瀏覽:1027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個人跑步資歷》

    自2010年陽明山馬拉松初馬以來,目前累計跑75場馬拉松賽事(35場超馬,40場標馬)。

    • 全馬PB 03:05:56(2014萬金石馬拉松),十三度達波士頓馬拉松參賽標準
    • 50公里賽PB 03:50:53(2024長明賞超馬盃50公里邀請賽)
    • 100公里賽PB 09:22:57(2020台北超級馬拉松)
    • 12小時賽PB 125.307公里(2020台北超級馬拉松),達國家選手117公里標準
    • 24小時賽PB 212.820公里(2020台北超級馬拉松),達國家選手200公里標準

     

    《前言》

    大約是最近一年,身邊跑者們相繼在蝦皮的特步 XTEP 品牌旗艦店購買「特步」碳板鞋來試穿,優點是與動輒近萬元的神鞋相比,「特步」碳板鞋價格便宜許多,即使要過黑水溝郵寄來台灣也划算。據穿過的跑友分享,「特步」碳板鞋更容易駕馭,成績推展很明顯進步,且「特步」跑鞋比神鞋更耐用,CP值更高,不會才跑一百多公里就從中底爆開,看到花大錢買的跑鞋,短短時間就付之流水,感覺很心痛。

    也因為這波分享的推波助瀾下,讓「特步」碳板鞋在同溫層中引起一陣不小的波瀾。雖然如此,但僅止於同溫層,「特步」在台灣的知名度仍不高,一方面是因為台灣普遍聽到中國品牌跑鞋就先說不;二方面在國際各大品牌跑鞋的強力行銷廣告宣傳下,「特步」顯得沒沒無聞。

    身為超馬跑者,除了跑鞋能帶來的速度感外,更著重在跑鞋的輕量與耐用性,這次有機會測試「特步2000KM 3.0」,它不是碳板鞋,但我是看上它耐用這一點。

    先不說有些跑友會將跑鞋穿到極致,補了又修、修了又補,一般跑鞋壽命大約500-600公里,大底就會磨出斜角,長壽一點可以撐到800-1000公里才換鞋。「特步2000KM 3.0」從它的名稱就可以知道,大聲說出可以跑2000公里,針對延長跑鞋壽命,特別在鞋身、中底、大底等各方面加強跑鞋的耐用性,打造出比前一代更耐用,也更符合「2000KM」這個名稱的跑鞋。

    不多說,先開箱。

     

    《開箱》


    因為跑鞋是從中國福建過黑水溝寄過來的,外盒有些破損,不過不影響內部產品


    整雙白色搭配彩虹般配色的中底,鞋身大大的特步X商標圖案,非常有特步系列產品的一致性。



    厚厚的中底,前腳掌19.5mm,腳後跟27mm,除了足夠的緩衝可以保護雙腳承受來自地面的衝擊外,前後足差7.5mm,接近我覺得最舒服的足差8mm。


    中間彩虹般的中底,採用特步X獨家開發的ACE中底,整體回彈率達70%,重量也較上一代輕15%,密度僅有0.14g/cm3,更輕更Q彈,保護跑者腳掌免於被來自地面反作用力造成的傷害。


    由大底可以看到中底挖空設計,讓中底不會顯得笨重,一方面增加中底靈活性,二方面減輕重量。


    鞋帶孔以規規矩矩的12孔並排,搭配整片編織鞋身網布,提供雙腳穩固的包覆。



    「特步2000KM 3.0」的鞋身有別於一般雙層網布的訓練用鞋,以單層網布編織,除了減輕鞋體重量外,也讓鞋子本身的透氣度極佳。


    「特步2000KM 3.0」的大底,採用特步開發用於馬拉松競速鞋的CPU大底,耐磨度提升47%。


    大底的顆粒並不像有些競速鞋般尖銳突出。


    由側面可以明顯看出「特步2000KM 3.0」的大底另一項特色,即在原本的1.8mm耐磨大底上,將拇指內側與腳後跟外側等較常磨損部位加厚至3mm (圖中大底右側明顯高於左側),大大提升耐磨度,也更符合「特步2000KM」這個名稱的緣由。


    平放可以看到ACE中底在拇指內側與腳後跟外側都加厚填充,配合一般跑者的落腳姿勢,達到修正步態的目的。


    鞋舌內側標示尺寸,以及很少看到的「中國製造」,現在的跑鞋大部分都是東南亞國家製造。


    可拆卸的鞋墊,方便清洗與更換;符合腳掌形狀的弧度,增加腳掌的包覆性。



    在網布編織的鞋身與ACE中底間,包覆一片有如翅膀的TPU支撐,由中足支撐住足弓,加強跑鞋的支撐力量,往前推蹬時,也帶來有如碳板的推進效果。


    28.5號男鞋,單腳重266公克,雖然不像200公克以內競速跑鞋,但卻接近我心目中理想的練習鞋或超馬賽用鞋的280公克重量。

     

     

    《測試》

    平常我是穿28.5號 (UK9.5/US10.5)正常楦的跑鞋,但特步跑鞋的尺寸與一般不太一樣,以UK9.5/US10.5為例,它就變成是28號的尺寸,比平常的尺寸小半號,為避免要換鞋的麻煩,就以歐規與美規的尺寸為準,拿這個尺寸的跑鞋。


    特步2000KM 3.0剛穿上腳時,鞋身的長度沒問題,大拇指距離鞋頭一個指幅,楦頭的寬度也舒服,但就是覺得腳背包覆略顯寬鬆,需要將鞋帶綁緊才感覺有固定住腳掌,之前有聽說2.0版本因為腳背壓迫,讓使用者覺得困擾,難道是因為這樣,所以將腳背部分的網布加寬,寬到顯得鬆弛?這點不得而知,還好綁緊鞋帶就可以簡單解決這個問題。

    我目前所有的碳板鞋,雖然經過很長時間的磨合,但仍然很難駕馭得好,彈力很夠沒有錯,但就是覺得掌握不到每個步伐轉換間的施力點,有時腳步踩到路面時,甚至會有軟腳的感覺,不像以前傳統的薄底跑鞋,以大片的波浪板支撐足弓,每一步從地面傳導回來的反饋力道都能確實掌握,瞬間提前讓跑者準備下一步邁出的腳點。也因為自覺不習慣,所以我很少穿碳板鞋比賽。

    這次的特步2000KM 3.0實際試跑後發現,從足弓到中足間的TPU支撐,推蹬發力時不會像碳板鞋這麼難掌握,可以確實將力量推進到想要的點。雖然單腳重量266公克,實際加速時卻感覺不出有這樣的重量,落腳與邁出下一步間,運作流暢,不用多思考就可以發力踏出下一步,速度快慢的操控行雲流水。

    雖然重量與設計上都將它定位為堆疊跑量的練習鞋,但在練習時拉上速度,仍能夠舒服地將速度開到每公里4:30的速度,甚至再快都可以,而不會感覺鞋子笨重得拖泥帶水。

    目前厚底跑鞋常常給我有種踩在軟墊的不真實感,特步X獨家開發的ACE中底,提供跑者更輕彈的緩震保護,且在提供保護的同時,又不會完全吸收掉地面的反饋力道,跑者仍能感受到地面傳達的腳感,為下一步預做準備,我覺得這點在目前厚底跑鞋仍無法達到。

    《後記》

    在經過多次試跑後,我會將特步2000KM 3.0定位為平常的練習鞋,甚至考慮到它優異的緩衝性,也會將它作為超馬賽的比賽用鞋。但因為重量的關係,暫時還不會當作全馬、半馬等的比賽用鞋。如果以售價499元人民幣與它所具備的性能做比較,特步2000KM 3.0確實是雙CP值很高的跑鞋,讓人很容易重拾跑步的樂趣。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