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金門前鋒報》114.05.15.第186期惠予刊載
前言
民國三十七年,甫派任國軍第63軍軍長的陳章中將,在徐蚌會戰開打前,
國軍為縮短防線,在最高統帥的大戰略規劃架構下,自請率部過窯灣抵運
河端對敵阻擊,並掩護工兵架橋,俾利第七兵團由隴海鐵路西撤,以萬餘
之眾抵十數萬南下包抄之匪,激戰四晝夜,終以彈盡援絕,獨臂將軍陳軍
長壯烈飲彈自戕殉國,敵前陣亡可歌可泣!翌年,國府追贈其為上將,該
軍同時由政府頒賜予「忠義之師」榮譽稱號,由於該部犧牲慘重幾乎全殲
,國府軫念該部忠烈義行,足為全軍典範,特准其召集殘餘骨幹招募粵籍
兵士重整組建,並保存該63軍番號為傳承,於南京浦口初步編組成軍、復
於轉進粵省再予擴充兵力後,奉命轉戰東南沿海,一路轉進到了海南島
三十九年由海南撤退抵台,翌年在台中以63軍殘部為主,併入62軍一部縮
編為獨立第63師,蔣總統記得陳軍長當年的壯烈犧牲以及63軍的忠義剽悍
傳承,不但保留該番號,還一度改為直隸於國防部的獨立戰略部隊。記得
當時老總統在台中校閱中部精銳主力部隊,其專機一飛抵台中公館機場,
即行校閱第50軍、第87軍、以及直隸於國防部的獨立第63師、裝甲兵教導
總隊及其第三總隊與砲兵第14團後欣然慰勉有加,這是為因應韓戰爆發所
動員之校閱演習,該師受到重視被編在這戰鬥序列裡。後來為因應美援到
位,美軍顧問團建議,要我們仿美軍編制進行部隊整編重組,當年一個軍
轄3個師,各軍必須裁掉其中一個師整編到其餘兩師去,由於該師淵源於
粵軍傳統,行伍率皆粵籍居眾,當部隊進行評比以決定去留番號時,該師
因受限於省籍關係,官兵素質評比自然處於劣勢,即便射擊比賽戰術戰技
士氣積分固無問題,但總的評比下來也就受到影響,也就在三個師中殿後
,換言之,就是準備被裁撤了,評比結果陸總陳報國防部,到了最高統帥
那兒,老總統顯然注意到了,為了保存「忠義之師」的血脈,該師也就敗
部復活了。當時同屬50軍所轄的3個師裡,36師及147師評比原本優於63
師,結果因為該師的鹹魚翻身,147師淪為被裁撤之師,36師也就與63師
瓜分了147師,爰於41年7月在台灣苗栗就地整編,36師併147師一部成立
26師,而63師也併了147師的一部編成27師,當年整編為整齊統一起見賦
予了新番號,所以若說「師出同源」的「忠勇部隊」26師與「忠義部隊
」27師是兄弟部隊,一點都不為過;同時27師是唯一以「先聖先賢姓名為
整編部隊代號專案」給予「班超部隊」代號者,也就從當時一直延用了下
來。經查該師之移動,史載:
民國45年: 駐苗栗坪林時參與台北的國慶受閱→定名為「光復演習」。
民國47年:師駐防金東,參與「八二三」砲戰,戰績卓著。
民國48年:改編為「前瞻師」,編制員額11350人,輪調外島兵力優先撥
補目標達90%。轄步兵三團九營以及四個砲兵營組成之砲指部,各營建制
火砲十二門。
民國49年:由金返台後投入「八七水災」重建,完成中部地區主要河川的
堅固堤壩,發揮了防洪護土的最大功效。
民國50年6月12日:「海象演習」,調整防務,師接手馬祖地區防務─所屬第
80團駐守白犬。51年6月馬祖防區奉令加強戰備,步兵第84師251團增防白
犬,27師80團調往南竿。
民國52年6月:移防台南新化。
海峽的水,驛動的心
民國六十四年六月的一個深夜,金南守備區新頭灘岸的L.S.T.(坦克登陸艦)正
忙著緊湊的裝卸作業,奉命內運返台整訓的「班超部」先遣人員(號稱「打前
站」)魚貫地進入坦克艙,井然有序的按照分配區塊,先是由站而坐,繼而排
排躺下。我連由粵籍老排附張世謹領軍〈說是把我帶去見習,我的兵齡尚淺,
以後這種換防機會很多,宜趁機學習。此時連上主力尚在龍陵湖畔,我們是連
上的觸角,準備伸往台北林口〉,此刻,我正躺在排附的左側。大艇開始晃動
,長夜漫漫,路程迢迢,我首先打破沉寂,開了話匣子:
「軍校受訓、休假往返台金好幾回合,艙內從未見過現在這般整齊有致者
……」老排附緊接著道:
「你要搞清楚,現在是演習,演習視同作戰啊!豈容雜亂無章形同烏合?如何
能迅捷號令指揮,凝聚統合戰力呢?」
「您訓誡得即是!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承平日子過久了,實在缺乏危機意識
,故云『忘戰必危』。」
「所以你們年輕人可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除了珍惜前人種樹好乘涼,更須隨時
惕勵自己,居安思危,以免臨戰失了方寸啊!」
「排附您可是烽火中走了過來的,比較久遠一點的大陸內戰故事,也幾乎聽您
講得差不多了,我也都記下了;撤退到台以後,扣除金門諸戰役,可有什麼值
得讓您回憶的大事?願意與我們分享?」
「方才艦艇晃動起來,看到兩側艙壁整排的鏈鉤隨著擺盪,不禁想到十年前(
五十四年)全師投入反攻大陸行動的當晚,我們也是乘坐這樣的登陸艇,連上
的戰車就是靠著兩旁那些鏈鉤固定在這裡……」
「什麼?反攻大陸?真的假的?!」大夥幾被這話題給驚醒振奮起來,異口同
聲嚷嚷道。
「唉,別打岔!什麼時候跟你們說過假話……。不久之前,大家看過宣導的新
聞紀錄片,應該多少記得民國五十三年前後,中國大陸不正飽受大躍進、文化
大革命荼毒人禍兼天災,人民餓死者以千萬計,大批難民潮湧向香港的慘狀?
在此同時,國軍以反攻大陸為目標,於美援挹注下積極整軍建軍,以大陸撤台
部隊骨幹為主,而台籍年輕充員兵已開徵經年,約佔總兵力的十分之一,可以
說正值戰力巔峰。這個時候,無論主客觀形勢都是對我們反攻大陸創造了最佳
的時機。於是,老總統決定於五十四年春反攻大陸,準備在廣東登陸,先打廣
州。而我們班超部隊不就是粵軍的老班底嗎?熟門熟路,臨陣當先,捨我其誰
?當然戰鬥序列開路先鋒絕對是海軍陸戰隊嘛!掃除障礙以後,緊接著我們蜂
擁而上建立灘頭堡,再引路並掩護其他部隊陸續向內陸交互分頭挺進……」。
「阿排附,以我們師向來所向披靡的戰力,俺連又是先頭鋒刃,可以想像一路
過關斬將,直向內陸挺進,後來進展到何處了?」機槍手陳偉文迫不及待的想
知道大結局,厭煩拐彎抹角,也就見縫插嘴。
「他馬的,我就說不要插嘴以免亂了我的思緒嘛,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你這習
性得改改!—剛剛說到哪裡了?喔,對了,那時美軍顧問團就好像監軍一樣,
陰魂不散的老是跟著我們屁股,旨在監視我方動態,尤其是這種大部隊的操演
(依據民國四十七年老總統與杜魯門的聯合聲明及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規定,
我方未得美國同意,不得採取反攻行動)。所以就以一個合『法』的大煙幕來
掩護這個大行動—也就是同時在澎湖周邊海域進行所謂的『騰海演習』,以與
反攻軍登艦後發航同步展開魚目混珠!顯然老總統的反攻決心,事先並未知會
老美,美國佬豈是省油的燈?箭在弦上的反攻行動,終在美方反對下,只得以
兩棲登陸操演畫下休止符,我們也順水推舟移防澎湖,唉,真他娘的掃興啊!
原本大家士氣高昂,以為三下五除二就可打回老家去,從此闔家團圓,也出了
十幾年來積累下來的一口惡氣!唉……」
「就這樣啦?這草草結局……」大夥又不甚相信的投以疑問的眼光。
「就這樣啊!能奈何?所以不是有首歌詞唱道『莫等待,莫依賴,勝利絕不會
天上掉下來,……靠人吃飯會餓死,靠人打仗要失敗……』嘛!就是他馬的這
個道理。」
這個老排附當年所描述的大事件,聽取的當下,大夥雖仍半信半疑,就好像歷
經半個世紀的懸案,始終不得其解。直到近日讀畢《郝柏村回憶錄》,終見雲
開顯月明。
「由戰轉訓」的反攻行動
其中郝氏提到其五十四年擔任第三軍軍長時,原駐地在台北樹林,層峰為了貫
徹這個反攻大陸的決心,特命其與嘉義的第九軍軍部互調防區,這在台灣本島
以往是絕無僅有的特別舉措。一俟時機成熟,也就是當年春天,總統下定決心
準備反攻大陸,決定先取廣東;參與的部隊進入一級戰備狀態,依戰鬥序列,
以劉安祺為反攻軍總司令,首先登陸的是陸戰隊司令于豪章,隨著陸戰隊登陸
的陸軍指定為第三軍,其後登陸的軍團司令是張國英。這與老排附當年所述戰
鬥序列情況尚無多大出入,蓋我班超部當時駐防台南新化,正是隸屬於嘉義〈
第三〉軍轄區,該軍另轄兩師究何番號以及有無參與?師級部分郝氏均未提及
,當年也沒想到問排附。這裡倒是有幀檔案照片是當時的國防部長蔣經國視察
反攻軍準備情形,陪視者應是郝軍長,由受檢部隊長的臂章可以明顯看出有第
三軍及我班超部〈標誌兩顆大星代表20,另小星七代表個位數,加總起來就是
我第二十七師番號〉。另,郝氏還特別提到,可能是其在「823砲戰」中表現
受到肯定,老總統才選定他擔任第一個登陸的軍長,因為反攻軍計劃在臺灣南
部集結登船,所以其軍部必須要移駐南部,與第九軍換防。
附記:
邇來台獨氣燄高張,為維護大中華主權,對岸人民解放軍海空軍迭次作圍台封
鎖軍演,且有愈來愈逼近台灣本土之態勢,舉國上下不免憂心忡忡。甚至新聞
媒體研判如此局面,很容易隨時由演習訓練轉變成作戰之可能,「由訓轉戰」
或「由演轉戰」新聞名詞成焉!經查歷史上非無先例,當年倭寇鬼子藉口演習
挑起的釁端〈史稱「廬溝橋事變」〉爆發衝突掀起了中華民族對日抗戰的序幕
,即為顯例。而本文所敘流產的反攻行動「由戰轉訓」,史上應是絕無僅有的
吧?
(謹以本文為我「班超部隊」在台整編建軍定名73周年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