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陳章 一身是膽 英烈千秋 - 神盾非凡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神盾非凡的部落格
作家:非凡
文章分類
    Top
    戰神陳章 一身是膽 英烈千秋
    2023/10/27 09:36:08
    瀏覽:8590
    迴響:0
    推薦:14
    引用0

    金門日報副刊2023/10/27.28連載

    研究軍史的過程中,看過大陸連續劇《亮劍》,也閱讀過都梁原著同名文學小

    說。作為近代優秀的軍事文學經典,不得不說它的成功是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真實。近些年來抗日題材的陸劇不少,但是很少能够撼

    動《亮劍》(包括飾演主角李雲龍的戲骨李幼斌 獨特傳神之地位)。 今人誰能

    够想像抗日戰爭年代的艱苦?彈藥、醫藥、甚至棉衣和糧食都十分缺乏(「土

    八路」尤最),在《亮劍》中有一個細節就是孔捷講述自己在朝鮮戰爭的經歷

    。他表示自己的一個師將敵方美八軍的一個營圍困到一個山頭,但是戰爭打了

    一晝夜,始終攻不下來,李雲龍還表示這場仗打得窩囊。而孔捷則表示那個時

    候他們的裝備不如敵人,甚至戰士還穿着草鞋和單衣,餓着肚子和敵人進行肉

    搏。

    要知道朝鮮戰爭爆發時間是1950年,那個時候老共已經建國,雖然國家也是百

    廢待興,但是要比抗日戰爭階段好一些,畢竟彼時日本奉行「以戰養戰」政策

    ,八路軍的給養補充嚴重不足,很多都是依靠繳獲。所以濫竽充數的一些抗戰

    劇集裡噴着髮膠,拿着加特林,甚至穿一身皮衣,騎摩托明顯和史實不符,也

    難怪要遭到諸多觀眾的吐槽。而《亮劍》則不同了,你會發現真的將抗日戰爭

    階段的艱困寫出來了,不光有李雲龍擊潰坂田聯隊,打敗山崎大隊,仍然也有

    大掃蕩的時候,被敵寇追着跑,也有被山本特工隊偷襲,並且裡面細節非常到

    位,比如提到國軍中將軍長陳章,歷史上還真確實存在。

    副官報告楚雲飛:對方的指揮官弄清楚了,也許您會感興趣。

    楚雲飛:先放那吧。

    副官:經查實對方的共軍是華野二師,而師長是您的老朋友李雲龍。

    楚雲飛:李雲龍?他也來徐蚌戰場了?

    副官:李雲龍現在是華野二師的主力師!

    當日窯灣鎮被圍,中將軍長陳章殉國成仁,最先攻入窯灣鎮的就是李雲龍的二

    師。這個中將軍長陳章,雖然在劇中被一筆帶過,但是歷史上確實是存在的,

    並且人生履歷可圈可點,綜合國民革命軍軍史以及對岸相關史料記載,彙整出

    陳軍長傳奇的一生以及撤台後「班超部隊」傳承血脈其來有自的動人篇章〈特

    別感恩故友前國安局主秘李珽中將生前惠助資訊斯底於成,差堪告慰您九天之

    上神助之功〉:

    陳章(1902~1948年)上將,字戎光,廣東羅定縣圍底區楊村人。

    曾入廣東省立第八中學(今廣東省羅定中學)。1917年時,孫中山領導護法運

    動,陳章表示:自己也要出去闖一闖,不能總待在老家的山溝裡,也要為這個

    國家貢獻自己的一生,1921年考入福建軍官學校炮兵科,後畢業於廣東講武堂

    。其軍事生涯起點可說是從炮兵開始的,從炮兵科學習結束之後,參與了討桂

    戰爭,之後順利的接任炮兵營長職務。因為屢立戰功,1928年升任為教導團第

    一營營長,深得陳濟棠賞識。

    1923年後在陳濟棠部下歷任連、營長,第五十九師第二三五團團長。1929年爆

    發了粤桂戰爭,其中粤系軍閥陳濟棠開始擁護蔣(介石)校長,而陳章因為堅

    守陣地有功,屢次擊潰桂軍,所以在1931年5月調第二師第二團團長,7月改任

    第一集團軍獨立第二旅旅長,參加圍剿紅軍。後改任第一集團軍第五十九師第

    一五二旅旅長。1935年任余漢謀部第二師副師長。1936年2月1日任少將。同年

    兩廣「六一事變」爆發,陳濟棠,李宗仁等一批高級將領,公開反對校長。這

    時的第1和第4集團軍改為中華民國抗日救國軍,陳濟棠擔任聯軍的總司令,陳

    章也被同時提拔為中將師長,可是不久陳濟棠就和日軍勾结,陳章表示:老總

    勾結日寇,我絕對不認賊作父。轉而投奔軍長余漢謀,同年7月任第一五二師中

    將師長。1937年至廬山訓練團受訓。抗戰爆發後,率部參加抗戰。

    1938年6月,陳章任抗日救國軍第一集團軍獨立旅旅長。7月,被擢升為集團軍

    六十二軍一五二師中將師長。同年10月,日軍在惠陽大亞灣登入,陳章奉余漢

    謀急電,率部援救廣州。到陽光時,廣州已陷,遂日夜兼程奔赴從化縣太平場

    ,阻敵向戰時省會韶關進攻。與敵激戰數晝夜,力阻日軍北犯。日機輪番轟炸

    前沿陣地,陳章親手用自動步槍擊傷日機一架。是役,陳部阻敵有功,繳獲一

    批戰利品,獲上級傳令嘉獎。1939年冬至1940年夏,日軍發動第一、二次粵北

    戰役,企圖搶占曲江。陳章所率一五二師在粵江路的銀盞坳、廣從路的良口及

    石榴花戰場上抵抗,迭挫敵鋒。1941年1月,陞任六十三軍中將副軍長。12月

    ,率部參加援港對日作戰。

    1942年進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七期深造,1945年畢業後返任原職。1946年整編

    後任整編六十三師副師長。

    1948年7月豫東戰役結束後,黃百韜被提升為重新組建的第七兵團(原番號屬

    於被殲的區壽年所部)司令官,兵團所轄的部隊除基本隊伍第25軍之外,南京

    方面又調來粵系的第63、第64兩個軍充實建制,這兩個軍都是下轄兩個師的雜

    牌軍。此時兵團作戰序列是:第25軍軍長陳士章、第63軍軍長陳章、第64軍軍

    長劉鎮湘,其中就戰鬥力而言,第63軍無疑是最弱的。該軍是余漢謀系統的骨

    幹隊伍,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改制為整編第63師,由於華東戰場的蔣嫡系軍損

    失嚴重,整63師於1948年7月轉調徐州戰區撥歸第七兵團指揮,不久番號也恢

    復為第63軍,下轄152和153兩個師。所以這支粵系部隊在淮海大戰之前,沒有

    與華東野戰軍進行過深度交手,也不熟稔粟裕的戰術戰法自不待言,但是軍長

    陳章,渾身是膽,胸壑間總填塞著一股不可思議的浩然正氣。

    1948年10月晉任六十三軍軍長的陳章,不是什麼黃埔生,而是土生土長的粵軍

    將領〈已如前述〉,第七兵團組建時才剛剛扶正軍長。原駐新安鎮的第七兵團

    決定西撤徐州後,劉峙突然又將海州的第44軍劃歸黃百韜指揮,並且要求他等

    待該軍到達才能開始撤退(之前已經撥來第100軍,但駐地很近),1948年11

    月7日,要了黃百韜老命的第44軍總算拖拖拉拉趕到新安鎮,第七兵團才開始

    了向徐州作戰略轉移的大撤退。這時的第63軍軍長陳章,自動請纓擔任全兵團

    後衛,掩護大部隊順利渡過大運河。

    黃百韜兵團大部渡過運河後,第63軍的後衛掩護任務幾近完成,這時共軍已經

    攻勢猛烈,按說他應迅速轉進脫離,取道窯灣鎮渡河。但是他既非貪生怕死之

    輩,復有粵軍優良傳承的客家硬頸精神,謹遵最高領袖教誨「我生則國死,我

    死則國生」信念,能為大部隊戰略轉移充分部署起到遲滯敵軍的行動「犧牲小

    我,完成大我」主意已決,乃能胸有成竹一身是膽,對凶險之情勢抱必死之決

    心無懼無畏,他召集主要軍官訓話:「我們部隊從南方打到北方,共軍沒什麼

    了不起,不要驚慌!」為表鎮定穩住軍心,當機立斷命令軍主力先行開拔,自

    己親率老部隊第152師456團殿後。也就是說,陳軍長和他率領的這個步兵團,

    成為整個黃兵團留在最後的部隊。此時共軍華野主力正從北方全線壓來,各縱

    隊紛紛渡過運河欲追殲黃百韜主力,只留下一縱準備圍殲尚未過河的該63軍。

    儘管左右提醒陳章後面信號彈在不停升起,陳軍長仍然毫無懼色邁著堅定的步

    伐從容前行,對周邊烽火逐漸逼近已陷孤立無援困境依然無動於衷,真乃一代

    戰神也。走到半夜累了,他不顧部下的勸阻,一定要在距離窯灣鎮10公里的堰

    頭宿營,11月8日拂曉時分,一縱追擊部隊到達後立即發起突襲,陳章身邊的

    副官處長為護主先以身殉,456團團長帶著一個營拚死掩護軍長突圍,結果他還

    不肯走,終被士兵硬架著跑時,尚兀自沿途喝斥:「等我收拾了一批共軍再走

    !」總算撤抵窯灣鎮後,軍長仍於最後關頭關心同生共死袍澤伙食,想方設法

    覓食照護所屬,因而耽誤及時西渡運河。

    直到當晚黃百韜來了死命令,要他迅速組織部隊突圍,渡河後在曹八集集中,

    軍長仍堅決必給糧食方能行動,要求至少空投糧彈才能出發。結果因指揮中樞

    已亂成一鍋粥,下情難以上達,終究是飛機沒等來,而共軍華野一縱已經趕上

    窯灣來做徹底包圍。軍長仍不慌不忙,下令所部組織督戰隊並頒布「連坐令

    」,聲稱哪個退縮就地正法,部署既畢,再次訓勉各層軍官們堅定信心:「兵

    法云,置之死地而後生,我們63軍要一戰成名天下知,沉著地頂他一、兩個進

    攻浪頭,好戲還在後面!」直到今天,我們都不得不佩服陳軍長的臨危不亂指

    揮若定的勇氣是從哪裡來的,甚至對岸史家曾有評述曰:

    「淮海(徐蚌)戰場上的國民黨軍悍將從頭數來,什麼杜聿明、邱清泉、黃百

    韜、黃維、胡璉……,在這一塊恐怕都得望塵莫及」,誠哉斯言!

    此刻黃百韜第七兵團只有這個63軍孤零零地落在運河東岸,所部官兵聽著軍長

    的豪言壯語,感動了所有出生入死的所屬,場面悲壯激烈。1948年11月9日的

    夜裡,窯灣戰鬥打響,共軍華野各師迅速合圍,把63軍殘存的萬餘人完全壓縮

    在鎮內。戰至11月12日凌晨,在没有後援,更没有糧食補給的絕境下,傷亡慘

    重,最後拿起自己的手槍,飲彈自戕,結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縱觀陳軍長的人生履歷,可以說比楚雲飛還要精彩,從一個窮苦人家,没有任

    何背景,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軍校,而後在多次戰役當中屢立戰功,受到層峰

    的賞識,從此開啟了他大放異彩的一生。

    有人說陳章和楚雲飛有些相似,確實兩人都是科班出身,在多次戰鬥中迭立戰

    功,一步步晉升為高級指揮官,從一個雜牌軍成為校長的嫡系部隊,深得校長

    重視,並且兩人都是愛國將領,參加過抗日戰爭。

    但是明顯陳章的人生更加精彩,而楚雲飛是經過藝術加工的,可是陳章的人生

    却是真實的,没有任何藝術創作,通過努力,成為後來的一代名將,榮列戰神

    之榜。怪不得大陸史家有云:

    在淮海戰役中,國民黨幾十個軍長,上百個將軍,戰敗自殺的却不多。但是,

    第63軍軍長陳章却是一個!

    最後,且看國府記載:

    國民革命軍第63軍於民國三十七年徐蚌會戰開打前,為縮短防線,在最高統帥

    的大戰略規劃結構下,自請率部過窯灣抵運河端對敵阻擊,並掩護工兵架橋,

    俾利第七兵團由隴海鐵路西撤,以萬餘之眾抵十數萬南下包抄之匪,激戰四晝

    夜,終以彈盡援絕,獨臂將軍中將軍長陳章壯烈殉國,敵前陣亡可歌可泣!風

    雨飄搖的時局裏「板蕩識忠臣」!

    翌年,國府追贈其為上將,該軍同時由政府頒賜予「忠義之師」榮譽稱號,由

    於該部犧牲慘重幾乎全殲,國府軫念該部忠烈義行,足為全軍典範,特准其召

    集殘餘骨幹招募粵籍兵士重整組建,並保存該63軍番號為傳承。

    嗣以一路轉進且戰且走到了海南島的該軍,雖號稱轄屬三師,卻不逾萬眾,三

    十九年奉命撤退抵台時,更屬戰損後的殘餘兵力,復以該殘部併入62軍之一部

    ,縮編為獨立第63師。

    史載,民國四十一年七月復於台灣苗栗,以原63師為主,併入147師之一部編

    成27師,代號「班超部隊」(也就是當年整編諸部隊唯一以先聖先賢之名為代

    號者)。淵源於粵軍系統的我的老東家迭經多次整編,最後番號是「陸軍步兵

    第127旅」(2007年11月1日,降編為陸軍金西守備大隊,復於2014年4月17日

    ,併陸軍金東守備大隊再合併整編為陸軍金門守備大隊)。

    經查精實案前,在台歷經數次整編番號得以保存,應係最高統帥部感念當年陳

    軍長的忠肝義膽壯烈犧牲、以及我軍的忠義剽悍傳承,不但特例保留了我們忠

    義傳承的血脈,還一度在民國39年編為直隸於國防部的獨立戰略部隊。

    茲值陳將軍殉國七十五周年之際,特獻此文,以紀念陳軍長之壯懷英烈,並發

    揚我軍之光榮傳統,爰為記。

    (蒙金門前鋒報112/11/2.第159期刊出並致謝忱)

    回應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