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生命三角失衡人士的例子在當今世界上很容易找到:
大學教授的整個人生都屬於思維領域,
而且為了敦促自己的智力達到理解能力的極限,而忽視了身體和情感生活;
又比如,一個舉重選手完全沉迷於自己肉體的力與美,
從來不想去開展他的理解能力,或是擴展他的情感領域;
最後一例,一個完全受自己情感擺佈的人,
經常被一股自己的思維無法控制的感覺浪潮所席捲和沖刷。
這些都是生命三角發展失衡的例子,
為了讓下三角隨著上三角達到平衡,
每一個已經任其發展的失衡情況都有修正的必要。
雖然我們在早期的著作中已經討論了大我和小我的概念,
但我們認為,藉由本書所包含圖表的輔助,值得再次進行討論。
人類不僅僅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人格。
事實上,當羅馬人使用「persona」這個字,
為演員在戲劇中佩戴的「面具」命名時,他們已了解這個事實。
「人格(personality)」這個字就是從拉丁語字根衍生出來的,
在此,我們要說明一個重要的真相,
那就是,人格僅僅是一個「面具」,
靈魂在一個特定的生命期間中,採用了這個「面具」,
這段生命期結束後,就把它擱置一旁。
這個人格我們稱它為「小我」。
小我有自己的生命三角,下三角,投生的靈魂正是透過它面對彼此。
重要的是要明白,下三角失衡不一定對應至大我或靈魂有相同的失衡,
雖然在許多個案裡發生這種情況。
讓我們用兩個例子來說明我們的意思。
仔細想想一個任由情感擺佈的人,
他容許自己的感覺和心情控制自己的生活,
讓自己與他人爭吵,並導致長期的沮喪和身體的不適。
現在,這種特質的「組合」展現於小我,
在第一個個案裡,可能表示在大我層面有著幾乎完全相同的失衡。
在這樣的情況下,生命模式的目的,
是讓大我的這些特質以同樣失衡的方式展現於地球人格,
這樣他們能將人格引入困境、悲傷和心碎之中,
就是這樣,好讓小我最終能了悟到,這些內在特質才是造成困境的原因。
因為如果小我能夠達成這個了悟,
那麼,同樣的真理就可以漸漸啟發和照亮大我,
而且透過努力可以平衡一些失衡的情況。
在另一個個案裡,大我可能是相當平衡的,
但為了某些特殊原因,它可能決定投射出一個失衡的人格。
原因可能與靈魂選擇的道途有關,
或者靈魂可能希望測試自己對真理的了解,
因而故意造成自己的感知在某種程度上被遮蔽。
讓我們為這兩種情況列舉實例。
假設一個靈魂自願過一種犧牲奉獻的人生。
這表示靈魂希望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對人類全體具有廣大的重要性。
例如,一個靈魂可能被靈界要求考慮生活在一些特定的環境裡,
這些環境有可能讓他將來升任美國總統。
如果他同意,那麼在大多數情況下,
某些特質必須「附加」在他的人格上,才能使他獲得這個地位。
首先,我們必須強調,
大多數在人生中達到或幾乎達到這個特殊地位的人,
都是相當進化的靈魂。
靈界不能把這種層次的責任交給一個尚未進化的靈魂,
因為有太多重責大任取決於這個人所採取的行動。
這類已進化的靈魂,處於高等意識層次,
通常沒有使自己進入那個高階職位所需要的"我執和世俗驅動力"。
此外,大多數這類的靈魂不接受原則的妥協,
但任何總統候選人卻必須涉入那類情事,以確保所屬政黨的提名。
因此,靈界必須給他附加的人格,
將有助於個人獲取總統職位所需的野心、我執和「達成協議」的意願。
若沒有這個附加人格,他會迴避政治,而且永遠不會進入政治圈。
但是這些特質是如何被施加的呢?
主要是透過出生的占星時間,以及父母的選擇來完成,
父母們可以煽動孩子的我執餘燼,以及受占星影響所傳送的世俗野心。
有些助力也可能來自基因,但這是次要因素。
http://omniloveteam.blogspot.com/2020/08/blog-post_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