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1 桃園市>中壢區/平鎮區>中壢小旅行>日式宿舍建築群之平鎮延平路食農故事館、壢小故事森林、全桃園旅遊人潮第一之老街溪河濱步道、桃園機場觀景台欣賞飛機起降
2025/04/28 20:34:59
-
今天天氣不錯,氣溫適中,惱人的空汙也不嚴重,適合出遊,就想來一趟「中壢小旅行」,看看日式宿舍群、走走號稱『全桃園旅遊人潮第一』的老街溪河濱步道,最後從老街溪搭機場捷運到桃園機場,悠閒地欣賞飛機的起降。

↓首先要走訪位在桃園市中壢區/平鎮區的日式宿舍群,第一站來到「平鎮延平路食農故事館」,這是去(2024)年揭牌的故事館。

↓平鎮延平路食農故事館已被列為【桃園市歷史建築】,目前採外包方式,由蕃薯藤公司經營有機餐食館,取名「食寓」。

↓平鎮延平路食農故事館建於1930年代,原為日本時代「帝國糖製株式會社」的住宿區,而後陸續做為教師及公教人員的宿舍使用,有傳統日式建築結構。

↓故事館有日式建築的黑瓦、地基通氣窗、木製門窗、雨淋板外牆屋身等。餐廳(食寓)保留原本的前門,還有側後門,我們準備從前門進入餐廳。

↓餐廳採自助式的早餐及早午餐,里民及會員有優惠。我們是蕃薯藤的會員,也一向喜歡他們提供的有機食材餐食,不過,是第一次來這個分店用餐。

↓一進到玄關,就看到許多他們獲得的獎章及感謝狀等。畢竟是在古蹟中用餐,因此必須換穿拖鞋入內,以保護古蹟。

↓採自助式取餐,空間不算太大,卻可以感受到餐廳的用心。

↓蕃薯藤有企業內的有機農場,餐食多是自家的有機食材,葷食雖不多,生菜沙拉、麵包、蛋糕、咖啡、飲品等卻是非常的精緻。


↓既然是來逛古蹟(兼吃飯),飯後當然要看一下古蹟的內部了。房舍主體後側,有個庭院,面積雖不大,在都市中有此方天地,也算是奢侈了。

↓有一口古井,猜想是日本時代宿舍的生活用水來源,保留至今。

↓吃午餐的民眾陸續離開後,得以拍攝比較完整的內部空間,居間、緣側、座敷、茶之間、出窗等,都是一般日式建築的基本格局。



↓當年保留下來的戶外蓄水槽,是從古井打水上來後貯存於此,供日常之用。

↓側門,我們剛剛就坐在側門邊用餐。

↓庭院有不少店家自行栽種的香草,相信有不少花茶的原料取自這裡。

↓這些香草以自家產製的有機肥施種,達到友善環境、化廢為寶的目的,值得稱讚。

↓離開平鎮延平路食農故事館,來到一街之隔的另一間日式宿舍「壢小故事森林」。這也是中壢平鎮地區四座城市故事館(壢小故事森林、中平路故事館、平鎮延平路食農故事館、壢景町)中的一座。

↓壢小故事森林位於中壢國小旁,興建於大正6年(1917年),為日本時代「中壢公學校」的教職員宿舍,國民政府來台後,仍延用為中壢國小教職員宿舍,目前也已被公告為【桃園市歷史建築】。

↓壢小故事森林的園區內,共有三棟建築。「壢小故事森林」乃是當初修復後,由民眾票選而得名。

↓壢小故事森林居中,附近有不少歷史景點可以逛,應該可以逛個一整天。

↓園區目前外包給民間基金會承接管理業務,也分別經營餐飲(茶屋)、飾品、公益文創等事業。

↓平日的遊客並不多,我們對內部經營的業務也興趣不大,走馬看花,很快就逛完。園區環境倒是整理得滿乾淨的,也有不少的珍貴老樹。




↓離開壢小故事森林,來到「老街溪河濱步道」。老街溪全長36.7公里,因流經中壢老街而得名「老街溪」。

↓老街溪流經桃園市的龍潭、平鎮、中壢、大園等行政區域,最後進入台灣海峽。

↓四月的鳶尾花正盛開中。

↓來到這間由二層樓的紅磚老屋所改建的「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

↓旁邊另一棟紅磚老屋,外觀很迷人。

↓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的成立緣由,起於紀念將原本髒臭的老街溪整治成功,並提供場所,介紹老街溪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於民國101年(2012年)啟用。

↓爬上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的二樓,馬上可以俯瞰老街溪的河景。


↓既然來到『教育中心』,就來學習些什麼的。老街溪的由來、流經區域、外觀的介紹。

↓老街溪沿線景點的介紹。桃園號稱是全國最多土地公廟的縣市,老街溪畔,就有許多的土地公廟。

↓桃園也號稱是埤塘最多的縣市,只要搭高鐵經過桃園地區,便能發現大小的埤塘(及水圳)。老街溪就穿梭於許多埤塘間,也與這些埤塘共生,提供水源。

↓許多人都喜歡吃台灣黑豬(白豬常有體味),而老街溪沿岸正是台灣黑豬的重要畜產地。

↓老街溪沿岸也出了不少的名人,著名音樂人鄧雨賢的故居,就位於龍潭地區的老街溪畔。

↓鄧雨賢所著的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等歌曲,都是耳熟能詳。

↓然而,老街溪流經區域,經過桃園的9座工業區及科技園區,工業廢水曾經汙染了老街溪,引來惡臭的罪名。

↓因為惡臭,民國80年代,老街溪曾經加蓋約725公尺,容納附近的攤販並解決停車的問題,與鹿港的『不見天街』一樣;民國100年(2011年),蓋子拆除,老街溪重見天日,並於隔(2012)年整治及美化完成,成為今日所見之模樣。

↓老街溪雖然無法像新店溪等溪水清澈、魚蝦成群,卻也已擺脫惡臭的罪名。


↓我們沿著老街溪河濱步道,往東向(上游)走,沿途經過多座橋樑,「翠堤橋」是其中最漂亮的一座。

↓倚橋俯視,溪水潺潺,頗為愜意。

↓沿途也會經過許多座公園,這是面積最大的「新勢公園」,許多人在公園裡快走、運動。

↓前方看到一座高聳的煙囪,是「桃園平鎮紅磚窯柱」。

↓此窯柱設立於民國40年(1951年),民國60年代結束營業。當年立於老街溪旁(不知是否會造成溪水汙染?),採掘現地紅土、兼燒紅磚與黑瓦。如今周邊廠房皆已拆除,經美化後,反成為老街溪演進的見證。

↓整治老街溪後,也設置了河濱步道,是一條悠閒又美麗的步道。

↓這是一棵「桑葚樹」,正進入果實成熟期,樹上長滿了紅紫色的桑葚果,是對身體很有益處的水果。小時候喜歡桑葚樹,是因為桑葉是養蠶的食物來源。

↓老街溪河濱步道同時也是自行車道,不過,人車同道,還是要注意一下安全。

↓我們走到『桃園鐵路地下化』工程的工地前,因為路障而折返,回到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感覺老街溪河濱步道在東側的路段,景觀稍遜於西側的路段(點選連結凱文另一篇老街溪文章)。

↓繼續來到不遠處的【桃園機捷】的「老街溪站」,這是機捷已通車路段中最南的一站。

↓我們要搭一小段機捷到桃園機場,機捷是桃園現行的唯一捷運,可惜我們並沒有太多的機會搭。看到許多學生放學了,搭機捷通勤,真是好現象。

↓桃園機場到了,看起來出境的遊客並不是太多,是否四月已進入國人出國的離峰期了?

↓我們特別到桃園機場,當然不是要出國,也不是要接送機,而是要到桃園機場一處特別的觀景台。觀景台有兩區,南、北各一區,我們先到「北觀景台」。

↓上了樓梯,看到了桃園機場的平面模型圖。以往我們到機場,都匆匆來去,其實並未好好地逛逛機場內部的設施。

↓觀景台的開放時間是06:30~22:30。

↓機場觀景台主要是讓遊客觀賞飛機的起降。基於安全考量,要做隨身背包的安全檢查。

↓觀景台的面積滿大的。

↓兩層的觀景台。

↓我們在觀景台待了約20分鐘,發現這邊的跑道,飛機都是降落的,而且是在遠處就著地,滑行到觀景台附近,感覺很沒趣。


↓指揮室塔台,飛機的起降很頻繁,相信在塔台內工作的員工,必定壓力山大。

↓台灣黑熊的雕塑及特色水果的彩繪,形塑台灣幸福希望的印象。


↓經詢問工作人員,原來塔台會做飛機起降的分流,依時段起飛都安排在南側或北側,降落亦然,剛好這個時段北觀景台的跑道是降落時段。我們因此再移到南觀景台,準備欣賞飛機的起飛,這裡一樣要檢查隨身背包。

↓在觀景台區域,禁止使用風箏、天燈、煙火、無人機、空拍機、遙控飛機、氣球、聚光燈、雷射筆等可能影響飛行安全的器具。

↓南觀景台一樣有可愛的雕塑,只是,這雕塑的姿勢,感覺好像鐵達尼號的男女主角的經典動作,比較敏感的遊客可能會心驚驚。

↓一樣有兩層的觀景台,這裡的遊客稍多一些。

↓哇!整排都是國籍航空的飛機停靠。

↓果然,在南觀景台這邊,安排的都是飛機的起飛。飛機起飛非常頻繁,感覺有不少是要飛香港的飛機,難怪據統計,桃園往返香港是全球最繁忙的航段。

↓很快天就黑了,觀景台開放到晚上,夜間欣賞飛機起降,配合著燈光幻影,有另一番韻味。

↓我們待了約半個小時,過足了癮,離開了觀景台,看到這處3D立體效果的彩繪。

↓順道探訪機場經濟,這裡的商場有不少的餐食可以享用。

↓這家是基隆仁愛市場的名店,我們就在這裡享用晚餐,為今天的中壢小旅行,做個Happy En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