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許願魏徵的前世今生,算是熱門題目,同時有會內師姐也提問,主要是這位生前耿直的模樣與死後皇帝對他的評價不相符,在死後更久一點又變成聖賢,讓人起疑竇,到底是正直的人還是矯情的人?另一個想討論的主題是成為神仙為男、為女何者容易?藉由魏徵的故事討論男性還是女性更接近道。
依照往例先介紹此人前世,此人前世為普通軍人,無特殊建樹,因為運氣好,也沒犯下殺業,庸碌度過一生。
魏徵(580-643)曾為唐太宗言官,在歷史上的記載是個相當正直的人,常對唐太宗直言提出意見,唐太宗一方面惜才,一方面為得明君的名聲,表面都虛心接受。魏徵死後唐太宗還跟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俎逝,遂亡一鏡矣!」不過這一段賢臣佳話後來灰飛煙滅了。
依據現代史料的說明,魏徵生時為太子老師,與中書侍郎杜正倫和吏部尚書侯君集交好,後來侯君集助太子謀反被捕,唐太宗認為魏徵活著的時候跟杜正倫和侯君集結黨營私,如果魏徵沒那麼早死,應該會跟著太子起兵謀反。同時唐太宗又從魏徵的家裡起出一堆文件,全是當時上書勸諫自己的抄本,留著這些抄本應該是為了拿給其他重臣看,博得耿直勸諫的好名聲。唐太宗覺得自己被騙了一世,魏徵矯情,於是推倒自己親自為魏徵寫的墓碑。
事實上唐太宗的認知與推論沒有錯,算是個相當聰明的管理者,魏徵活著的時候的確與太子黨交好,私下曾有扶佐太子登上大位的雄心壯志,可惜人算不如算,人先走一步。
另外魏徵自留諫書抄本這個行為也真的為博取清流言官的名聲所為,聰明的唐太宗臆測得沒錯,可想而知唐太宗在得知昔日革命同志侯君集助親兒子謀反、一心信賴的魏徵時時帶著假面諫言之後心裡有多錯愕和傷心;然而唐太宗錯在忘恩,忘記對方是臣子,有博得清譽的心思屬正常,況且當日自己不也跟著上下交相賊的演一段賢君能臣?何況魏徵也實實在在對施政有貢獻,所以在唐太宗遠征高麗失利後,長歎曰:「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深深為自己怪罪魏徵感到後悔,又重修魏徵的墓碑。
魏徵來世為女身,是富戶夫人,掌管家權,受了前世掩飾自己真面目的苦,今生為人有氣魄、行事穩當,卻也心地善良,奇特的是,為女人身時事事有條理又不失公道,為男人身時反而東掩西藏自己真實面目。
再來等此女身報盡,魏徵於人間修練功德圓滿,前往仙界,算是相當好的結局。這位與之前我介紹過的李白前世今生故事相類似,李白自殺死後多年再次輪迴為女身,後來因為待人寬容死後成仙,因為現代很多神仙都來自唐朝時期的賢達;藉此故事可知,先為女人再成仙的例子不少,可見為男、為女只要清靜修為,心存寬容,都有機會成仙。